零售业

逃离山姆 即时零售成为了年轻人购物另一种选择
央视发起的青年消费调查中,年轻人消费态度开始回归有度。当代年轻人越来越注重性价比,消费时更趋于理性,购物时货比三家,下单时计算最高性价比,蹲折扣时间段购买需要的产品……回归理性、务实消费将是2023年的主流消费趋势。

2023年1-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7067亿元 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19.3%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70409亿元,增长5.0%。

未来零售电商呈现多元化 多平台化的发展趋势
3月21日,零售电商拼多多发布2021年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拼多多本季度营收272.309亿元,同比增长3%。此前不久,另外两家零售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也相继发布了2021年四季度财报,分别以同比增长10%和23%收官。

“五一”假期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浅析我国零售市场发展趋势
从今年“五一”假期消费特点来看,我国零售市场呈现传统商场转型、乡村游发展带动消费、数字化、智能化相关产品需求旺盛等发展趋势。

再起关店潮 我国商超业态呈衰退迹象 小业态、社区拼团成自救手段
商超关店潮还在继续,并且曾以两位数销售额高速增长的商超巨头们,如今也面临诸多窘境,进入调整期。此前经营11年的东莞家乐福鸿福店宣布停止经营,经营15年的沃尔玛购物广场北京知春路店贴出停业公告。其中沃尔玛并不是2020年第一次关店,资料显示,在疫情结束后,沃尔玛于4、5月之间关闭了四家门店,分别是沃尔玛南京秦淮店、广州黄石店闭店、重庆九龙广场店及广州番禺店。

全国关闭15万家便利店 行业变革迫在眉睫 无人售卖将成未来方向
近日有网站推出最新的“知城·便利店指数”。根据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全国共关了15万家便利店,超八成城市的便利店数量都在减少。其中上海总共关闭了4781家便利店,深圳关闭4733家,北京关闭4144家。而在大部分城市负增长的环境下,二、三线城市便利店的发展潜力体现了出来。惠州、乌鲁木齐、大理等城市的便利店增量首当其冲,强劲的成长力让其在今年便利店指数的总排名上跃进。

新玩家入局 中国邮政跨界开药店 未来药品零售行业规模将持续增长
据报道,邮局已在多地采用多种模式开药店,如宁夏、北京等地中国邮政采取了自主经营的方式开店。此前BAT、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零售药店领域。如今,邮政也将抢占药店市场,药品零售行业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然到来。

乘政策东风 我国便利店数量不断增长 品牌化连锁化水平有望提升
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打算进一步提升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水平,织密便利店网络,提高便民服务质量,激发消费潜力,力争到2022年,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门店总量达到30万家。此前,国家也颁布多项政策支持便利店发展,其政策红利凸显。

线上奢侈品限购系统升级 我国个人奢侈品消费市场规模逐步增长
据报道,2020年8月10日,考拉海购上一些黑卡价低于官网的包包,已经出现限购字样。未来,针对一些新款、爆款商品,不仅同人同ID限购,不同ID,但是有相同或者相似地址、虚构收货地址的情况,也会触发限购机制。

隐藏大活力 7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激活 小店经济实力待爆发
目前,国内对小店尚未有明确的定义,从广义而言,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都可以纳入小店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街边店铺,也包括网红店、体验店等新颖小店。根据《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来看,小店可指雇员10人以下或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及年营业额1500万元以下的网店。据相关数据披露,截至2019年底,我国小店数量约1亿家。小店立足日常消费,涵盖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多个行业,其中,餐馆、零售及生鲜三种类型数量遥遥领先,占比分别为34%、24%、13%。

受疫情影响 便利店景气指数为近三年最低 其中华中区成预期较高市场
根据报道消息,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2020年我国便利店景气指数相关情况。资料显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景气指数为近三年最低,为62.87,虽高于荣枯线50.0,但低于去年67.08。

日本全家被收购 浅析全球便利店行业市场格局现状
日前,日本伊藤忠商事从7月9日开始以每股2300日元(约合人民币150元)的价格对全家便利店的股份进行公开收购,收购过程预计将持续到8月24日。而在收购之前,伊藤忠商事就持有日本全家50.1%的股份,拥有控股权,此次收购结束后伊藤忠的持有率将提高到100%,成为其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对伊藤忠来说,可以延伸其产业链,以提升集团的竞争力。同时利用全家丰富的顾客数据,开展传统零售范畴以外的经营活动。

红利持续释放 离岛免税政策再放宽 我国免税业或将迎来扩容升级
日前,财政部等发布《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执行。与此前相关政策相比,《公告》中明确,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由3万元提高至10万元,不限次数;离岛免税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并且取消了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等。此次免税购物政策调整幅度非常大,更为丰富的免税商品品类,将更显著地提升消费者的购物率,还有助于疫情之下扩大内需。政策刺激下海南岛免税消费或迎来扩容升级,国内免税或截流境外消费。

新玩家入局 王府井获得免税零售资质 未来免税行业竞争将加剧
近年来,我国免税政策逐步放开,2020年3月我国上海市商务局首次在顶层设计层面出发提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共同做大国内免税市场实现共赢。

“地摊经济”带动百货批发零售业发展 2020年以来我国新增133万家 市场迎来发展机会
根据报道消息,随着李克强总理公开点赞,多地出台政策为地摊松绑,“地摊经济”迅速火热起来。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底,全国已有1200万小店和路边摊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从而也带动了日用百货、内衣、数码、美妆、个护家清、玩具等百货批发零售行业的发展。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接近1750万家“百货批发零售企业”,其中超六成相关企业为个体工商户。从地域分布上看,我国百货批发零售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为广东、山东、江苏,相关企业数量分别为168万、154万和125万。
2月份全球奢侈品行业面临巨额亏损 行业步入寒冬 线上销售或成为新出口
欧洲奢侈品巨头的股价持续震荡,多家奢侈品公司股价下跌市值缩水,就连持续多年增长的爱马仕的股价也下跌6%,市值缩水至630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