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新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向好 疫苗市场批签发量有所上升

        9月26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分会在京成立。北京康翎医药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少恒当选为首届会长。该分会将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促进优质、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链集群发展和项目落地,促进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及产业升级发展。

        新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制高点,是目前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是指人们运营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医药产品。其产品主要包含疫苗、诊断试剂、单抗、重组蛋白、血液制品等。

生物医药产品分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些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营收和利润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016年营收升至最高,为3350.17亿元,同比增长5.88%;2017年利润升至最高,为499亿元,同比增长18.78%;到2019年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营收和利润分别为2321亿元、423.1亿元,同比分别下滑4.99%、5.01%。

2015-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营收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利润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我国疫苗市场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经历过几次较大的疫情后,从政府到民众对疫苗的重视度均有所提升。自2015年以来,我国疫苗批签发量持续上涨;2017年后成下滑趋势,到2019年疫苗批签发量为5.81亿剂,同比下滑12.76%。2020年1-8月我国累计疫苗批签发量为3.84亿剂,同比增长13.61%。

2015-2020年8月我国疫苗批签发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CMY)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调研报告-行业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根据诺和诺德财报,2023年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12亿美元,2024年有可能超过K药成为新一届药王。

2024年11月18日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10月31日,中大型药店连锁的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但收购已趋于谨慎,由于行业竞争激烈,新店培育期拉长,增收难增利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2024年11月04日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比1-8月增长0.28亿人次;共济金额304.57亿元,比1-8月增长42亿元。共济人次较多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共济金额较大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重庆等。

2024年10月30日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10月12日至15日,第9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下称“CMEF”)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来自海内外的4000余家企业携数万款医疗器械产品集中亮相,国产医疗器械借此抢滩出海。

2024年10月17日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9月2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制度设计中,特别重视宽严相济的原则,体现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导向。聚焦严重案件,畅通异议申诉渠道,不搞一刀切,允许地方分步骤实施,三年内逐步将相关人员纳入管理。

2024年10月08日
我国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政策提速扩围 行业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我国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政策提速扩围 行业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23年我国总和生育率(TFR)已经跌破1.2,这一数字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的下降也并非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国民生育意愿的降低成为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人类生育能力的下降也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原因。环境污染、育龄人群

2024年09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