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鳗鱼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现状调查与投资战略研究》
据统计,广东鳗鱼的养殖总面积约6万亩,年生产能力5~6万吨,活鳗年出口量6000~8000吨,占全国的95%以上,创汇超2.2亿美元。目前广东拥有8家备案烤鳗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2万吨,年出口量1~1.5万吨,占全国35%,产品畅销日本、美国、韩国、俄罗斯,以及中国香港、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鳗鱼被称为“水中冬虫草”“水中黄金”,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鱼类。研究发现,鳗鱼中富含蛋白质、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及牛磺酸等营养与功能性成分,其存在蛋白水解氨基酸18种及游离氨基酸18种,各种必需、非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含量较高,具有充分的生物营养价值。
自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无论是养鳗产量、养鳗种类,还是养殖模式均居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的养鳗中心。目前我国的养殖鳗鱼种类繁多,包括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美洲鳗鲡、花鳗鲡以及产于东南亚国家、大洋洲的一些种类。但现阶段我国鳗鱼产业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鳗鱼产业存在的问题 |
|
苗种问题仍然突出 |
鳗鱼人工繁殖的进展缓慢,天然鳗苗捕捞量起伏很大,对鳗业健康发展不利。2018鳗年度(2017年9月~2018年8月),东亚地区遭遇历史性鳗苗大歉收,日本种鳗鲡苗种合计渔获量仅为25.5t,较2017鳗年度大幅下滑,仅略高于2013年19.8t,为近年新低;欧洲鳗鲡苗种仍为欧盟禁止出口品种。受日本种鳗鲡苗种捕获量不足影响,2018年苗种投放价格急剧暴涨,创近年历史新高。 |
内销市场培育缓慢 |
原因可能是对鳗鱼营养了解不够,消费者认知不够,宣传力度不足。加大力度消除消费者认为鳗鱼高胆固醇、高脂肪不利于健康的误区;鳗产品多为烤鳗,亟需开发其他系列产品。 |
环保问题严峻 |
随着国家对尾水排放要求的力度加大,无条件无土地处理尾水的很多福建精养池养殖户改养非鳗鱼品种或迁至省外,一些鳗场直接关停。有条件有土地处理尾水的开始尝试,但缺乏有效技术支撑,尤其是磷减排综合技术措施不足。 |
病害问题严重 |
由于鳗苗昂贵,大规格鳗鱼养殖密度大,而气温高,雨水又少,造成鳗鱼病害多,主要有美洲鳗的红肝病,欧洲鳗和美洲鳗的脱粘败血症,日本鳗的弧菌病,以及疱疹病毒病等。因病害造成死亡率达25%~30%。 |
鳗鱼产业发展建议 |
|
进一步加强鳗苗捕捞管理 |
严格执行鳗苗捕捞许可证制度,减少捕捞证发放数量;同时调整鳗苗禁捕时间,推迟鳗苗的开捕期。由于气候和养殖方式不同,我国大陆日本鳗养殖投苗时间比日本投苗时间晚2~3个月。我国每年1月底前捕捞的鳗苗绝大部分被高价抢购到日本。若将我国鳗苗捕捞时间推迟为每年1月中旬到4月底,既不影响我国鳗鱼养殖投苗,还因超过了日本投苗时间,一定程度上防止我国鳗苗走私外流。此外调整捕苗时间还可使早期鳗苗充分洄游。 |
加强鳗苗出口管理 |
目前天然鳗苗资源是养鳗业的唯一依靠,加强鳗苗出口管理,保证我国鳗鱼养殖生产需要十分必要。建议实施鳗苗出口审批管理,重申《渔业法》和《通知》中的有关规定,并组织实施到位;遏制日本鳗苗走私,重点在于切断香港这条鳗苗走私通道。建议加强中国、日本政府间对话协商,请香港方面参与管理,切断鳗苗从香港转口至日本这条将非法贸易转为合法贸易渠道。还要通过国内边防、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支持配合,打击鳗苗非法走私行为。 |
规范鳗鱼养殖管理,加大新品种鳗鱼养殖技术研发 |
建议通过控制鳗鱼养殖规模达到保护鳗苗资源,可对现有鳗鱼养殖场进行注册管理。对养殖场数量及每家养殖场规模、年度投苗量、产量、成鳗出口量等进行定量管理,对养殖场实施资格认证等。此外,建议加大新品种鳗苗的规模化养殖研发力度。弥补鳗鱼养殖生产苗种不足。建议加大力度,支持相关研究开发推广,构建新的养殖技术体系,以弥补我国鳗鲡养殖苗种资源短缺。 |
加快研发鳗养殖尾水磷减排技术研发 |
目前鳗鱼养殖尾水排放要求中,达到磷排放的标准最难,亟需从饲料营养、生物方法及水处理等方面下大力气,针对不同养殖模式提出相应有效地减少磷排放的综合技术措施,推进鳗鱼养殖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
促进国内消费,提升鳗鱼制品国内消费水平 |
建议加大鳗鱼制品的国内宣传力度,提升鳗鱼制品在国内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同时,开发多种及符合国内消费者习惯的鳗鱼食品、烹饪方式等,提高鳗鱼国内消费水平,推进鳗鱼产业发展。 |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