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杭州与只打“互联网+”一张牌的城市做个对比可以发现,对于当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互联网+”可以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只有在制度设计及改革到位的情况下,“互联网+医改”才能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对于病人来说,“互联网+”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杭州始于2012年8月的医改探索,将“互联网+”与患者就医结合起来,拓宽了“互联网+”的运用空间,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新的体验。
走进医院,在医院大厅、诊室门口随处可见台式、壁挂式挂号机,减少排队等候;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互通共享,使患者免受重复检查、奔波之苦。
医院诊室里,医生开完处方,身旁的患者就可立即结算支付;病房里,工作人员将计算机推到即将出院的病人床边做住院诊疗费用的结算。再加上“智慧医疗”APP进驻支付宝服务窗,支付宝可直接向“智慧医疗”账户充值。
具有互联网产业优势的杭州,在医改领域抛出“互联网+”似是水到渠成。与同样主打“互联网+医改”却处处透露疲软的城市做个对照,便可知道信息化带来的诊室里、病床边的结算,以及无处不在的挂号“窗口”,都还只是这座城市医改探索方面的表象。
杭州的医保部门早在2007年便完成对卫生部门和民政部门的医疗保障和大病救助归口,建立“可衔接、可转换”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014年杭州实施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改革,并于同年实现医疗费用负增长。
对于当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而言,“互联网+”可以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而杭州在制度设计及改革到位的情况下,“互联网+医改”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产生了“1+1”大于2的效果。
颠覆传统诊疗流程
2012年12月,杭州所有市级公立医院的结算“窗口”从119个增加到了2188个。只是这些“窗口”不在医院大厅,而是在医生的诊室里。
一张“杭州市民卡”集成医保账户和居民金融账户,医生只需在诊间插一次,即可帮患者完成医保和自费两部分的费用支付。对于那些无法使用市民卡的自费病人,杭州统一各级医院的就诊卡,发行具备智慧结算功能的“健康卡”,实现“全人群”智慧结算。
截至目前,杭州全市医保人数为780万人,实名健康卡自费病人85万人,其中开通“智慧结算”的用户达550万以上,市级医院诊间结算率达78%,累计已有4000余万人次受益。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何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除了在诊间完成结算,患者还可直接在诊室预约B超、心电、普通放射、CT等检查项目,预约可具体到检查的时间点。
“诊中预约”和杭州首创的“智慧结算”,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医院诊疗流程的认知。
杭州市卫计委主任滕建荣表示,上述数据意味着杭州平均每人在医院内停留的时间至少缩短1小时,节约的时长相当于给所有杭州城区居民放了一天以上的假。
更“夸张”的是,市民卡结算在2014年即已经延伸至医技科室和停车、医院院内就餐等所有收费环节,实现了所谓的“全院通结算”。
2015年1月,“杭州智慧医疗”APP上线,除了具备一般的挂号功能,还在2016年8月完成了与支付宝的全面对接,方便充值。此外,杭州市民卡公司开发推行市民卡“医信付”信用结算,提供“先诊疗,后还款”服务,彻底简化了流程。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运营现状及十三五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打通“市民卡”功能的同时,杭州也发力打通“市民卡”的使用范围。据滕建荣介绍,在市属医院整体推行的基础上,向部分省级医院、所有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实现“全城通”。
门诊的“智慧结算”在诊间,住院的“智慧结算”在床边。在杭州红十字会医院发现,住院病区有不少载着结算机的手推车。何革表示,这些推车可以直接推到病床前,为出院病人做费用结算。
何革介绍称,除了结算推车的“床边结算”,患者还可以借助自助机及护士站进行结算。
“住院结算流程优化的结果是市属医院95%的患者出入院服务在病区完成。”滕建荣表示。
医疗费用负增长
除了直接优化大医院的诊疗流程,杭州为从根本上解决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向分级诊疗发力。
分级诊疗不外乎“以上率下”式地组建医联体,以下沉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并铺开家庭医生签约,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
从杭州的结果来看,2016年,杭州签约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签约率达到64.67%,转诊到省市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控制在12.04%。
从市医保数据分析,2016年城镇职工医保签约人群社区就诊率为 63.36%,远高于未签约人群48.50%的社区就诊率。
由于“分级诊疗”有“死任务”,为了完成签约和医联体组建目标,不少地方的签约和医联体组建都流于形式,最终只有好看的数据,而居民在基层“签而不约”。
在桐庐县分水镇大路村卫生室,几位慢病签约居民表示,卫生室的家庭医生会按时通知慢病患者到镇医院接受每年的体检,每个月也都会对患者进行随访。一般的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用药都可以在卫生室买到。每年签约费用为120元/人,居民可以承受。
杭州市医保局提供的2016年杭州市城镇职工参保高血压病人费用情况显示,签约前杭州市高血压年人均医疗费用为8240.15元,签约后为7789.38元,费用降低450.77元,增长率为-5.47%。而签约前的年人均自理费用为1047.93元,签约后为830.17元,费用减少了217.76元,增长率为-20.78%。
分级诊疗落地,首先要“大医院放得开”,这必须转变大医院“走量”的运营模式,涉及公立医院改革对公立医院发展方式的扭转。不少地方分级诊疗流于形式,首先就是公立医院改革推行不畅。
杭州之所以在改善大医院就医体验的情况下,仍然能推行分级诊疗,将病人向下分流,较早推行公立医院改革是重要原因。
浙江省卫计委副主任马伟杭表示,早在2014年4月,浙江就已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在全国率先推开改革。杭州市卫计委副主任周智林表示,在扭转公立医院发展方式的前提下,杭州才开始推开促进医疗资源平衡的医生、病人双下沉。
下沉结果直接反映在医疗费用上。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玲介绍,杭州从2014年到现在,每年的医疗费用是负增长。
杭州市医疗保险服务局局长谢道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杭州医保已于2007年归口卫生部门管理的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及民政部门统筹的大病救助,并完成“可衔接、可转换”的医保梯度报销制度构建。在这个前提下,杭州医保从2007年起就未曾上调过筹资比例。医保的支付能力没有下降,也没有高速增长,而是呈现与GDP增长率平行的态势逐步增长,基金运行平稳。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