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仿制药正步入国际主流市场 一致性评价成“闯关”关键

  近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暨西太平洋地区草药协调论坛在南宁举办。本届论坛以“提升仿制药质量”为主题,共同探讨药品监管的国际发展之路,谋求打造中国药品监管部门与东盟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的监管合作平台。

  作为全球重要的医药市场,中国是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国,仿制药成为拉动全球药品销售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目前我国仿制药发展面临着“一致性评价”、质量参差不齐等多重难题。与会代表认为,应不断提高药品科研能力,全面提高仿制药质量,为我国药品进军国际市场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国仿制药逐渐得到国际认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吴浈称,经过长期努力,中国仿制药产业逐渐得到国际认可,目前已有超过300个原料药和40个制剂获准在美国上市销售,25个原料药和17个制剂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中国制造的仿制药正在逐渐步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

  “仿制药不是原研药的山寨产品,而是原研药的复制品,与原研药在规格、剂型、用法、用量、质量可控性和疗效方面一模一样,可以完全替代原研药。”吴浈说,世界各国都鼓励和发展仿制药,通过有效、安全、廉价的仿制药,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物可及性。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与原研药相比,仿制药的研发时间大大缩短,经济投入大大降低,因此价格也低于原研药。仿制药具有降低医疗支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药品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解决患者因经济困难而无法用药治疗的窘迫局面提供了新的途径。

  中国制药产业基本处于“仿制为主、仿创结合”的阶段。早在2007年,在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时,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就要求,凡是国内市场有原研药的,仿制药必须与原研药进行对比,否则不予批准。目前,我国可生产全球2000多种化学原料药中的16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4500多个品种,疫苗年产量超过10亿个剂量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统计显示,在制药工业领域,我国至2015年共有制药企业5065家,流通销售企业46.6万家,医药工业总产值2.8万亿元。吴浈说,中国拥有强大而齐全的生产能力,在保证本国人民用药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为东盟等国家人民的健康提供支持。

  一致性评价成仿制药发展瓶颈

  与会代表分析认为,目前仿制药与原研药等效性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一致性评价”。我国仿制药不仅与原研药存在差距,甚至与其他国家的仿制药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RDPAC研制开发制药企业协会代表、阿斯利康中国总裁王磊表示,我国仿制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量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与原研药相比疗效差异显著。同时,还存在产能过剩、无序及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让患者和医生对仿制药的疗效失去信心。

  王磊说,由于不同厂家的原料药存在诸多差异,仿制药在溶出、分布、吸收、代谢、稳定与安全性等方面与原研药可能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仿制药的疗效。

  “由于原研药制剂工艺处于保密状态,仿制药只能根据其处方组成和给药途径,自行进行制剂工艺研究和验证。”一位药企负责人向记者说,我国仿制药制剂工艺相对还不成熟。

  此外,在市场准入方面,仿制药需要达到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生物等效性后才可上市。目前,我国许多仿制药研发的过程中存在参比制剂不统一、生物利用度考察不完全等问题,导致仿制药的质量、安全、生物等效性受到质疑。

  在面临多重难题的情况下,开展一致性评价成为仿制药实现突破的关键。与会代表认为,随着一致性评价在我国的开展,仿制药的质量研究正在从“仿标准”向“仿产品原研药”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与原研药一致。

  对于一致性评价中生物等效性的临床试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将是更重要的一环。与会药企代表反映,目前来说,找临床实验医疗机构最为急迫,“困难很大”。

  北京世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亚利说,现在临床实验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临床资源紧缺。实施备案制以后,新的机构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可能存在经验不足、多学科联系不够、医学人员参与时间太晚等问题,而一致性评价过程是系统工程,即使在国外的临床试验成功率也不到80%,所以临床试验的监察和质量控制更为重要。

  一致性评价未来前景可期

  “在从严把握上市许可的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在开展已上市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把已上市药品与原研药和国际公认的药品进行对比,使其在质量和疗效上可以实现与原研药的相互替代。”吴浈说,这项工作并不是中国独有,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都相继开展了类似工作。

  早在1984年,美国就发布了《Hatch-Waxman 修正案》,即《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修正案。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华办公室副主任珍妮弗·梅珍博士在会上说,药物只有在治疗等效时才是可替代的,治疗等效包括药物等效性和生物等效性,这套修正案不仅给了美国仿制药的发展路径,也给了其他国家以启示。

  2007年,日本也启动了《仿制药放心使用推广行动计划》。日本独立行政法人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副执行总监佐藤岳幸在会上说,政府需要压缩医疗保险财政支出,患者需要减少自己的付费金额,保险承担方需要减少支出金额,更多地使用仿制药应该可以实现降低药物支出并提高效率。

  吴浈说,开展一致性评价可以推进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加快建设医药产业强国有着重要意义。为扎实推进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国务院办公厅今年3月印发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

  意见指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在医保支付方面予以适当支持,医疗机构应优先采购并在临床中优先选用;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在符合有关条件的情况下,可申请中央基建投资、产业基金等资金支持。

  此外,为鼓励企业推进此项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专门成立了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目前已经发布了《关于落实国办意见有关事项的公告》等10份工作文件和《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指导原则》等5个指导原则,还有4个指导原则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围绕着业界关心的参比制剂、品种申报、评价方法等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费培训,并在门户网站上专门设专栏并及时更新,做到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化注册司杨胜在会上说,2018年底前需完成一致性评价的289个品种,包括17636个国产批准文号和104个进口药品注册证,共涉及1817家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和42家境外药品企业。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根据诺和诺德财报,2023年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12亿美元,2024年有可能超过K药成为新一届药王。

2024年11月18日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10月31日,中大型药店连锁的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但收购已趋于谨慎,由于行业竞争激烈,新店培育期拉长,增收难增利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2024年11月04日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比1-8月增长0.28亿人次;共济金额304.57亿元,比1-8月增长42亿元。共济人次较多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共济金额较大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重庆等。

2024年10月30日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10月12日至15日,第9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下称“CMEF”)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来自海内外的4000余家企业携数万款医疗器械产品集中亮相,国产医疗器械借此抢滩出海。

2024年10月17日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9月2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制度设计中,特别重视宽严相济的原则,体现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导向。聚焦严重案件,畅通异议申诉渠道,不搞一刀切,允许地方分步骤实施,三年内逐步将相关人员纳入管理。

2024年10月08日
我国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政策提速扩围 行业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我国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政策提速扩围 行业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23年我国总和生育率(TFR)已经跌破1.2,这一数字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的下降也并非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国民生育意愿的降低成为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人类生育能力的下降也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原因。环境污染、育龄人群

2024年09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