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药大健康产业产值破万亿 繁荣背后遭遇发展困境

  2015年,中国中药工业总产值7866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近1/3;中药大健康产业产值破万亿元;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1亿,共有中医类医院3966所。

  12月6日,介绍中国中医药发展脉络和政策支持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经由国务院新闻办发布。

  “中医药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

  除了数据,近期的政策动向也值得关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相继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的任务和举措,首部《中医药法》也出台在即。

  中国中医药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业内人士给出了不同的判断。

  “几十年来,我们行业内认为,中国的中医药没有真正的主体医学地位,也没有真正发挥主体医学的作用。”12月2日,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进在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

  国医大师朱良春之女、南通良春中医院院长朱婉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果现有的中医药管理制度不能创新,那么中国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就难以改善。

  中医药国内遇冷

  “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王国强12月6日的在发布会上介绍,在覆盖G20除欧盟外19个成员国9500个样本的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中,50%的调查样本选择中医药作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

  而在2012年的第一次调查中,中医药还没有进入前10名。

  王国强介绍,中国向70多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都有中医药人员,约占医务人员总数的10%。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也曾表示,甘肃已将国医馆开到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已达45.2万人、总诊疗人次达9.1亿,中医药在海外遍地开花,但在国内却备受争议。

  今年9月,90后女演员徐婷因淋巴瘤离世,就曾引发针对中医的大讨论。

  “一位远程求助的病人,我让他给我拍一张舌苔的照片,他都不知道舌苔是什么。”朱婉华告诉记者。

  “中医药不能真正融入我们国民的日常生活中,我认为这是最大的问题。”郑进认为,中国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是西方的科学教育,针对中医的伪自然科学论已经影响到中医在中国的传承。郑进认为,虽然《宪法》都明确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但几十年来,中医并没有真正的主体医学地位,也不能发挥主体医学的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在12月2日的论坛上表示,中医药疗效的发挥面临中医药学评价方法未明、中医药被西化等多重难题。

  此外,对于失去了师承关系文化土壤的中医来说,后继乏人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难题之一。

  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

  王国强曾公开表示“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12月6日的发布会上,他坚持这个判断,并表示中药的质量问题、中药的资源可持续问题将会对中医的发展带来影响。

  多位业内的老中医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医讲究药材的质量与成色。由于道地药材本来就是稀缺品,再加上近些年生态破坏,国外高端市场需求旺盛,导致国内许多中医药材质量下降,有些甚至只能被称为“药渣子”。

  为此,去年发布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提出开展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坚持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常用的、大宗的、优质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尽管对高质量药材的渴望是相同的,但业内对政策褒贬不一。贬者认为规模化、产业化违反了中医药的生产特点;褒者则认为规模化、产业化有利于加强质量控制。

  事实上,早有企业涉足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管理。据中医药产业巨头康美药业副总经理李建华介绍,聚焦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的康美早已从中药饮片切入,涉足上游的中药材生产。

  有中药饮片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大企业吞并、赶走小企业,将是未来中药饮片行业的常态。但一家独大是否真的就能解决中药材的质量问题?

  “规模化生产是好的,但质量把控是关键。”曾经尝试使用大企业规模种植药材的朱婉华向记者表示,“药材质量第一,价格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药农与供应商都能依靠质量和诚信取胜。”

  “这些年来,中药产值猛增繁荣是假象,是医疗市场过度用药的结果。”郑进表示,随着医改深入推进,过度用药只会成为历史,所以企业应当改变过去热衷研发新药的习惯,适应中医药承担的保健、预防、康复、养老责任。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对等回应!财政部出手—4500 万以上医疗器械采购对欧盟企业设限

对等回应!财政部出手—4500 万以上医疗器械采购对欧盟企业设限

7月6日,中国财政部发布通知,宣布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限制措施。此举旨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审批程序作出调整。

2025年07月08日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文力推创新药全球化发展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文力推创新药全球化发展

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促进创新药全球市场发展,通过搭建国际交易平台、拓展海外合作、优化价格机制等举措,助力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

2025年07月03日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推进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推进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6月12日,据“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启动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培育工作,旨在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进程。到2027年,我国将力争培育20个以上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服务企业超过200家,孵化产品400个以上,为生物制造领域提供从“小试验证”到“中试

2025年06月13日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根据诺和诺德财报,2023年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12亿美元,2024年有可能超过K药成为新一届药王。

2024年11月18日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10月31日,中大型药店连锁的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但收购已趋于谨慎,由于行业竞争激烈,新店培育期拉长,增收难增利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2024年11月04日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比1-8月增长0.28亿人次;共济金额304.57亿元,比1-8月增长42亿元。共济人次较多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共济金额较大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重庆等。

2024年10月30日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10月12日至15日,第9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下称“CMEF”)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来自海内外的4000余家企业携数万款医疗器械产品集中亮相,国产医疗器械借此抢滩出海。

2024年10月17日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9月2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制度设计中,特别重视宽严相济的原则,体现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导向。聚焦严重案件,畅通异议申诉渠道,不搞一刀切,允许地方分步骤实施,三年内逐步将相关人员纳入管理。

2024年10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