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药大健康产业产值破万亿 繁荣背后遭遇发展困境

  2015年,中国中药工业总产值7866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近1/3;中药大健康产业产值破万亿元;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1亿,共有中医类医院3966所。

  12月6日,介绍中国中医药发展脉络和政策支持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经由国务院新闻办发布。

  “中医药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

  除了数据,近期的政策动向也值得关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相继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的任务和举措,首部《中医药法》也出台在即。

  中国中医药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业内人士给出了不同的判断。

  “几十年来,我们行业内认为,中国的中医药没有真正的主体医学地位,也没有真正发挥主体医学的作用。”12月2日,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进在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

  国医大师朱良春之女、南通良春中医院院长朱婉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果现有的中医药管理制度不能创新,那么中国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就难以改善。

  中医药国内遇冷

  “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王国强12月6日的在发布会上介绍,在覆盖G20除欧盟外19个成员国9500个样本的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中,50%的调查样本选择中医药作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

  而在2012年的第一次调查中,中医药还没有进入前10名。

  王国强介绍,中国向70多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都有中医药人员,约占医务人员总数的10%。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也曾表示,甘肃已将国医馆开到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已达45.2万人、总诊疗人次达9.1亿,中医药在海外遍地开花,但在国内却备受争议。

  今年9月,90后女演员徐婷因淋巴瘤离世,就曾引发针对中医的大讨论。

  “一位远程求助的病人,我让他给我拍一张舌苔的照片,他都不知道舌苔是什么。”朱婉华告诉记者。

  “中医药不能真正融入我们国民的日常生活中,我认为这是最大的问题。”郑进认为,中国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是西方的科学教育,针对中医的伪自然科学论已经影响到中医在中国的传承。郑进认为,虽然《宪法》都明确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但几十年来,中医并没有真正的主体医学地位,也不能发挥主体医学的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在12月2日的论坛上表示,中医药疗效的发挥面临中医药学评价方法未明、中医药被西化等多重难题。

  此外,对于失去了师承关系文化土壤的中医来说,后继乏人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难题之一。

  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

  王国强曾公开表示“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12月6日的发布会上,他坚持这个判断,并表示中药的质量问题、中药的资源可持续问题将会对中医的发展带来影响。

  多位业内的老中医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医讲究药材的质量与成色。由于道地药材本来就是稀缺品,再加上近些年生态破坏,国外高端市场需求旺盛,导致国内许多中医药材质量下降,有些甚至只能被称为“药渣子”。

  为此,去年发布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提出开展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坚持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常用的、大宗的、优质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尽管对高质量药材的渴望是相同的,但业内对政策褒贬不一。贬者认为规模化、产业化违反了中医药的生产特点;褒者则认为规模化、产业化有利于加强质量控制。

  事实上,早有企业涉足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管理。据中医药产业巨头康美药业副总经理李建华介绍,聚焦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的康美早已从中药饮片切入,涉足上游的中药材生产。

  有中药饮片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大企业吞并、赶走小企业,将是未来中药饮片行业的常态。但一家独大是否真的就能解决中药材的质量问题?

  “规模化生产是好的,但质量把控是关键。”曾经尝试使用大企业规模种植药材的朱婉华向记者表示,“药材质量第一,价格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药农与供应商都能依靠质量和诚信取胜。”

  “这些年来,中药产值猛增繁荣是假象,是医疗市场过度用药的结果。”郑进表示,随着医改深入推进,过度用药只会成为历史,所以企业应当改变过去热衷研发新药的习惯,适应中医药承担的保健、预防、康复、养老责任。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井喷式”发展 政策、技术与资本协同发力

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井喷式”发展 政策、技术与资本协同发力

11月18日,2024年,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里程碑式发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年共批准48个创新药上市,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仅低于美国的50个。进入2025年,增长势头更为强劲,仅上半年就已批准43个创新药上市,同比增长59%。这一“井喷式”增长态势,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产业在长期的政策引导、技术积累与资本培育共同驱动下,正

2025年11月19日
五部门联合发文!力推 “人工智能 + 医疗卫生”,2027 年建成一批高质量数据集与垂直大模型

五部门联合发文!力推 “人工智能 + 医疗卫生”,2027 年建成一批高质量数据集与垂直大模型

11月4日,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深度融合与应用创新,涵盖基层诊疗、临床辅助、中医药服务、健康产业等多个关键方向。

2025年11月06日
中国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我国免疫规划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我国免疫规划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0月31日,自2025年11月10日起,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正式纳入我国国家免疫规划,届时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年满13周岁的女孩将可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这项惠及千万少女的健康政策,不仅是降低宫颈癌疾病负担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全民健康的国家承诺的具体体现。

2025年11月03日
时机已成熟! 我国HPV疫苗将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行业销量将扩大

时机已成熟! 我国HPV疫苗将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行业销量将扩大

2025年9月11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表示,今年国家将推出面向适龄女生的HPV疫苗接种服务,并且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保护女性的健康。

2025年09月12日
对等回应!财政部出手—4500 万以上医疗器械采购对欧盟企业设限

对等回应!财政部出手—4500 万以上医疗器械采购对欧盟企业设限

7月6日,中国财政部发布通知,宣布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限制措施。此举旨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审批程序作出调整。

2025年07月08日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文力推创新药全球化发展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文力推创新药全球化发展

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促进创新药全球市场发展,通过搭建国际交易平台、拓展海外合作、优化价格机制等举措,助力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

2025年07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