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众多利好因素推进医药行业逐渐向国内转移。由于欧美及日本是世界主要的医药消费市场,因此在历史上,医药定制研发生产的市场需求以及供给均集中在北美、欧洲和日本。但由于近年来,欧美地区环保、人力资源等成本逐渐提升,全球医药外包服务产业正向中国等新兴国家转移,出现了产地和消费地区分离的趋势。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医药广告产业专项调查及十三五市场商机分析报告》
由于欧美及日本是世界主要的医药消费市场,因此在历史上,医药定制研发生产的市场需求以及供给均集中在北美、欧洲和日本。但由于近年来,欧美地区环保、人力资源等成本逐渐提升,全球医药外包服务产业正向中国等新兴国家转移,出现了产地和消费地区分离的趋势。相比起发达国家,我国在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我国拥有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每年能够培养出大量有机化学、化工、药学等专业人才,可以保证 CMO 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人才数量的增加也提升了我国的医药工业技术水平,增强了研发实力,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和化学药品制造行业的专利申请数目均有大幅度增加,表明我国医药行业的技术水平逐步提升,有能力承接跨国药企的各种项目;此外我国的各类基础设施良好,也有利于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开展。同时,我国化学工业产业链较为完整,作为 CMO 行业的上游,我国化学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拥有了完整的化学工业体系,化工产品原料品种齐全,生产厂家众多,可以保证下游地充足供应。此外,近年来处于研发中的创新药物的分子结构更为复杂,合成难度增大,因此在化合物制备、优化生产工艺等方面要求也相应提升,企业也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来完成相应的工作。欧美 CMO 企业由于承受着较高的运营成本,并长期服务于成熟制药企业,因此其在创新药工艺研发、上市药物工艺优化等领域发展动力不足,影响到了其成长性,中国企业在该领域进展迅速,因此也吸引了跨国药企将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
目前,全球 CMO 行业仍旧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市场化程度高,产业集中度较低。根据 2011 年的数据,全球最大的 CMO 企业为位于美国的 Catalent,当年营业收入为 16 亿美元,仅占到了当年全球 CMO 市场份额的 5.02%,销售额排名前五的企业收入总和也仅占到了当年全球 CMO 市场份额的 15%左右。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行业内产品种类繁多,各个厂商的生产和技术能力有限,难以兼顾,产品同质化程度较小,无法形成寡头垄断的态势。这种竞争态势对于国内企业是比较有利的,如果国内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研发水平,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突破本行业的技术和质量控制壁垒,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通过与跨国药企的深度合作,迅速切入到其供应链之中,为创新药提供原料药或抓住原研药专利到期后仿制药原料药需求迅速增加的机遇,就能在某个细分领域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另外,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支持 CMO 行业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之中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在国家层面上发布了《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年)》和《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合同研发服务,积极参与全球创新药研发。此外,一些医药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等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从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预计在“十三五”期间,我国仍将继续加大对于 CMO 行业的支持力度,CMO 行业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在上述利好的驱动之下,近年来我国 CMO 行业发展迅速。2012-2015 年,我国 CMO 行业市场规模从 22 亿美元增长到 36 亿美元,复合增速为 17.8%,同期全球 CMO 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 12%,国内市场规模增长较快;与此同时,我国 CMO 市场规模在全球的占比也稳步提升。预计在未来,我国 CMO 行业仍持续较快增长,并扩大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