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4部门联合制定的《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正式公布。《计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在新药研发、凭处方售药、监测和评价、临床应用、兽药使用和培训教育共6个方面的具体指标。其中,凭处方售药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基本达到全覆盖。这意味着,5年后没有医生处方公众将无法在药店买到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致细菌耐药
社会公众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并不陌生。在医疗卫生领域,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以及术后感染的预防,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治愈并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正日益突出,并且后果严重。
“细菌耐药不仅会使抗菌药物逐步失效,而且可能导致出现无药可治的多重耐药菌。如果我们对抗生素的使用不能达到安全、合理、可控,未来会面临无药可治的窘境。”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说,“耐药菌使临床病人治疗变得愈加复杂,既给患者健康带来威胁,又会使得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同时,耐药菌的存在和传播,有长期性、广泛性特征。不仅对临床个案治疗带来困难,而且影响整个社会群体。”
这不仅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
早在2011年的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就将主题定为“控制细菌耐药,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世卫组织认为,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细菌耐药是不可忽视的非常重要的挑战。”郭燕红一再强调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加以控制,可能使人类再次面临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现象有所改善
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无指征的预防药物,无指征治疗用药,选择错误的品种、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
这与我国不同地区医师用药习惯、水平和档次有很大差异有关。“总体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强一些,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大川说。
在他看来,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成因复杂。“我国医疗机构中感染科力量薄弱,无法充分发挥对其他科室医师在抗菌药物使用中的指导作用。”李大川说,“而且,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不能仅仅依靠医师,药师也要帮助审核,但这方面的力量也很薄弱。”
另外,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需要通过实验进行判断,但我国各地检验情况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诊断能力弱,在合理选择、使用药物上存在一定难度。”李大川表示,临床医生、药师、实验室建设等多个方面,都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自2011年开始,国家卫生计生委进行了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使用强度、使用率等管理指标。
2012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遴选、采购、临床使用、监测和预警、干预与退出全流程工作机制,并建立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以安全性、有效性、细菌耐药情况和价格因素等4个方面作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管理。医师、药师要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管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调剂资格。
据郭燕红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多次组织覆盖全国的医务人员培训,对重点临床科室、感染性疾病、微生物检验、药学、医院感染管理等专业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同时,加大临床药师培养力度,由临床药师直接参与患者临床用药,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这些举措见效很快。国家卫生计生委监测显示,在临床使用量方面,与2010年相比,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了28%;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了10%;住院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了44%。
公众对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误解
另一方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肖永红指出,虽然近年我国公众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观念有改观和提升,但仍存在普遍的误解。去医院打吊瓶是很多人生病时的首选。此前,江苏、浙江两省全面叫停门诊输液,引发社会热议。“很多患者认为抗菌药物输进去比吃进去好。”肖永红指出,大多数口服的抗菌药物完全可以治疗疾病,无需静脉输液,“能口服的不要注射,是医学界的共识。而且一般的口服抗菌药物价格要低于静脉输液,发挥药效的时间也只比静脉输液晚一个小时。”
肖永红说,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适用于重症病人,“病人自己走着来医院,还能坐着输液,这样的病人完全不需要输液。”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部主任颜青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她提到,与国外相比,我国抗菌药物静脉输液比例较高,“门诊病人一般不是得重病,能口服解决的,应尽量口服解决,不应静脉输液。”
去药店买消炎药吃,也是很多人生病时的应对之策。“这是老百姓(603883,股吧)存在的第二个误解,认为抗菌药物包治百病。”肖永红说,消炎药其实就是抗菌药物,“很多人不管是感冒还是关节疼痛,只要头疼脑热,都要自己去药店买消炎药吃。抗菌药主要用于细菌感染,并不能治疗所有病症。”肖永红同时建议,病人这样的自我治疗是不可取的,应听从医务人员的专业意见。
肖永红表示,公众对抗菌药物的另一个误解,是喜欢用新药。“我国最早使用的抗生药是青霉素,针对一些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非常好。但部分患者认为太便宜、太旧的药,效果是不是不太好。这也是对抗菌药物的不正确认知。”
国家级行动计划出炉14部门联合遏制细菌耐药
抗菌药物不仅应用于医疗卫生,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养殖领域,在防治动物疫病提高养殖效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25日公布的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争取研发上市全新抗菌药物1-2个,新型诊断仪器设备和试剂5-10项;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基本达到全覆盖。省(区、市)凭兽医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50%。
监测和评价方面,健全医疗机构、动物源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建设细菌耐药参比实验室和菌种中心;建立医疗、养殖领域的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控制评价体系。
临床应用领域,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医疗机构主要耐药菌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兽药使用领域,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应用逐步退出;动物源主要耐药菌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对全国医务人员、养殖一线兽医和养殖业从业人员完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全面实施中小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科普教育;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宣传周。
“造成细菌耐药的因素是多领域的,涉及到多部门,迫切需要加强多领域协同谋划、共同应对。”郭燕红表示,《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共14个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出台,旨在从国家层面多个领域打出组合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郭燕红介绍,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推动实施国家行动计划,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抗菌药物研发、生产、流通、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管理,推进在卫生、农业领域的合理使用,提高社会公众的合理用药意识。同时,推进感染性疾病科、微生物实验室和药学等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相关学科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推动总额支付、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减少为趋利而不合理用药。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