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但挂号、费用支付等患者移动服务,最重要的是要对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和流程优化,所以线下的医院信息化能力很重要,这方面移动医疗公司优势不大。”
寻医问药网和就医160网,一家在北方一家在南方,同为老牌移动互联网公司,却都在8月上旬卷入大规模裁员、盈利模式走不通的舆论漩涡。
在移动医疗第一股就医160被曝裁员300人之后,13日晚间,老牌互联网医疗公司寻医问药网也被曝大规模裁员。
两家公司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裁员主要是因为盈利模式不清晰。此前两家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皆是互联网增值服务,即为民营医院、保险公司、体检机构等单位提供推广、宣传等服务,其中民营医院的占比较大。
对于这一说法,两家当事公司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赞同。巧合的是,对于裁员,两家公司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回应都是“并非裁员,而是公司业务线优化”。
各自摸索了十余年,已领先业内大多数移动医疗创业公司,但这两家企业却仍旧面临流量难以变现、仍需持续烧钱的问题。
2016年以来,资本对移动医疗已呈现理性回归的态势。走过2014年的快速吸睛和2015年的资本逐鹿,一路烧钱的移动医疗企业如今面临商业模式重构的挑战。
十天曝出两次裁员风波
寻医问药网创立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探索和实践移动医疗服务的平台之一。2003年,寻医问药网被闻康集团收购,目前业务包含患者服务、药品导购、医生服务、移动健康、智能云健康五大产品平台。
正是这家移动医疗领域的“老大哥”,在13日晚间被曝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一名寻医问药网的离职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希望我们能够自动辞职,不想走的话可能就要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但业务和待遇各方面肯定没有现在的好。衡量之后我就离职了,现在有不少同事也在找新工作。”
据相关媒体报道,寻医问药网本次裁员涉及多个部门,“保守估计裁员比例在50%以上,甚至更大。”
“不是以裁员的形式,幅度也没有那么大,只是内部调整、打散部门成员重新安排。”对此裁员问题,寻医问药网战略发展事业部媒介经理李小飞向记者回应:“我们是做了些部门的优化,因为我们之前孵化了一些业务板块的项目,这些项目在商业模式的摸索方面不是很成功,所以需要做业务板块优化和业务人员优化。”
巧合的是,上市仅半年、刚完成7400万融资的就医160,也在8月初曝出裁员300人的消息。就医160给记者的官方回应也是:“随着公司业务重点转移,公司计划对组织架构和部分业务团队进行优化,需要优化的人员占全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就医160早在去年年初就已开始启动C轮融资,但跟资本谈了一年半之后,融资金额远不如预期。“因为从盈利模式来看,就医160目前盈利结构较为单一,民营医院推广是它目前赖以生存的核心业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就医160不久前发布的2015年年报和招股书得知,就医160的营业收入包括医疗软件销售及服务和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2013年至2015年,医疗软件销售及服务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40.34%、44.65%、33.60%,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占比则达59.66%、55.35%、66.40%。
其中,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包括互联网技术开发服务和互联网平台增值服务,而互联网平台增值服务则是指通过160平台的数据、流量优势,为非公医疗单位、保险机构、体检机构等单位提供推广、宣传等服务。“公司为医疗机构等商家提供医疗资源推广服务,提升了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曝光率及知名度,公司按照在就医160平台展示时间获取收入。”
前述离职员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寻医问药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民营医院广告引流和药企的营销费用,“但魏则西事件出来,百度将民营医院的商业推广进行了整顿之后,它的营收受到明显的影响。”
百度给寻医问药网引入可观的流量。作为百度联盟成员的寻医问药网,用百度的流量和医生、患者对接,最终再通过百度变现。截至至2015年,寻医问药网与百度合作已有七八年的历史,其注册用户已超过1亿,日独立访客超过2000万,月独立访客超过3亿。
对此,寻医问药网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赞同。他表示:“目前暂时是PC端的流量收入为主,不仅包含民营医院广告收入。而且PC端流量的收入只是我们营收的一部分,我们也做一些对外投资实现营收。”
商业模式重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过去的2015年,就医160在产品入口及流量上有大幅提升,但2015年财报显示就医160的净利润为-7141.04 万元,约为去年的3倍负增长。
同样的,寻医问药网除了自身已形成线上闭环,其母公司闻康集团业务更是涵盖移动医疗上下游。但寻医问药网至今仍处于寻找在线流量变现方式的阶段。
2011年,寻医问药网获得由马云等众多行业领袖发起的云锋基金的投资,闻康集团董事长郑早明当时也透露,寻医问药网预计在2013年或2014年登录国内主板上市。这一计划最后不了了之。
2014年,寻医问药网又获得联想控股集团和建银国际等资本新一轮投资。去年,寻医问药网再次对外宣布启动上市计划。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寻医问药网新的上市计划恐怕又要搁置了。李小飞坦言:“去年我们开始筹划要上上海的战略新兴板,但是今年又做了一些内部调整,两会之后暂时搁浅了。接下来可能在其他板块上市,也可能继续融资。”
在瑞士医疗投资国际集团在华执行董事林刚看来,今年移动医疗公司的融资环境肯定不如前两年,他说:“所谓的寒冬,其实是商业模式不合理、不清晰的企业被淘汰。国内绝大多数移动医疗公司商业模式大同小异,都没有盈利模式,而资本现在看中的是盈利和变现能力。”
长期以来,移动医疗因其烧钱属性一直与资本深度捆绑。进入2016年,移动医疗领域的创业热度不减,但除了医美、牙科等少数细分领域之外,已难见资本热捧的身影。
今年4月,一份《移动医疗公司最新死亡名单》在业内传开,其中包括818医药网、51健康网等27家小有名气的移动医疗公司宣告“阵亡”。从商业模式上看,移动医疗公司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探索面临重重挑战。
其中,挂号是移动医疗最早涉足也是最为普及的服务模式,先行者有挂号网、春雨医生等。但是国内开始禁止医院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挂号,今年年初,北京市卫计委就下发通知,严禁医生与商业公司合作挂号加号。
为医院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是挂号业务的延伸。金蝶医疗首席技术官李朝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移动医疗一般是打造面向患者的服务APP,把所有医院都接上去。但挂号、费用支付等患者移动服务,最重要的是要对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和流程优化,所以线下的医院信息化能力很重要,这方面移动医疗公司优势不大。”
医药电商和上下游供应链整合也是移动医疗企业扎堆布局的重点。不过流传多年的网售处方药政策迟迟未落地,医药电商公司只能卖OTC类药品,基本上是同质化竞争。5月中旬,主打1小时送药上门的医药O2O公司药给力宣布暂停业务,原因是其以烧钱合作药店抢占市场的模式未获资本买单。
去年开始,老牌移动医疗公司开始走到线下,与实体医疗结合谋求突围,典型的例子是微医集团成立乌镇互联网医院。由于时间尚短,暂无法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与上述种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5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45.5亿元,同比增长54.24%;用户规模达到1.38亿人,比2014年增长约6600万人。
林刚认为:“国内的资本在烧了很多钱之后,才明白这种商业模式很难获得盈利、投资回报。欧美早就摒弃了烧钱的模式,最后还是得落地,从线上走到线下来找到突破口,让移动医疗成为医疗闭环的一个环节。”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