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微创器械主要依靠进口 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

       导读:我国微创器械主要依靠进口 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作为一门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医学,微创医学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差异化的战略选择。”有业界专家指出,微创技术为医院带来的改变并不局限于学科战略层面,在行业制造商与医院管理者对微创技术发展的良性互动上,不仅呈现的是微创理念与技术的应用,医疗机构自身发展的核心理念亦正悄然从“以机构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参考:《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竞争调研及未来五年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我国微创手术器械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掌握关键技术;另一方面要联合医疗机构,实现产业化,提升竞争能力
  当部分医院管理者对微创医学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临床科室对新技术的自主选择上时,一些更具远见者早已把目光投向由微创引领的未来医院变革之路:将微创医学打造成为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从临床诊疗、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抢占学科制高点。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简称仁济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在其“十二五”规划中,都不约而同地明确“从患者角度出发,微创治疗将成为医学科技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之一”的发展规划。
  “作为一门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医学,微创医学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差异化的战略选择。”有业界专家指出,微创技术为医院带来的改变并不局限于学科战略层面,在行业制造商与医院管理者对微创技术发展的良性互动上,不仅呈现的是微创理念与技术的应用,医疗机构自身发展的核心理念亦正悄然从“以机构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1.以患者为本推高市场
  在医改方向从规模化转向精细化的进程中,医院管理者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控体现于对新兴技术的接受程度。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教授向记者透露,仁济医院预计在2015年前,医院采用微创手术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0%提高至35%。
  据李卫平介绍,成立于1844年的仁济医院在近年来不断推进的战略转型过程中,即包括加大对微创技术这一特色品牌的打造,并于今年1月正式启用了首间一体化手术室,专门用于日间微创手术,借以提高医院的诊疗和运营效率。
  据悉,微创技术已在仁济医院的众多科室推广应用,如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五官科等,无论是应用疾病种类还是临床研究范围都在不断拓展。李卫平坦承,希望微创技术能在仁济医院的发展历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在学科发展、技术含量、服务理念、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起着引领性的作用,能促进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与仁济医院的微创医学实践不谋而合的还有华西医院。自上世纪90年代微创技术国内起步之初,华西医院就开始尝试和探索腔镜手术的应用。如今,华西医院逐渐成为国内微创新技术的领军者,微创技术不仅在各个学科落地生根,还尝试各学科间的微创技术合作,例如腹腔镜与胃镜的联合治疗。
  华西医院主管医疗的副院长程南生向记者表示,微创医学之所以能在华西医院快速发展,主要缘于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华西要成为西南地区的业界翘楚,就应该在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推广中发挥引领作用。”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微创手术正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从事微创外科医疗器械行业多年的KARLSTORZ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杨梅对于中国本土的医疗机构对微创技术认知的提升深感欣慰,“我很高兴能看到国内医院的转变,这意味着医院管理者对微创的认识已经从一项新技术上升到学科诊疗理念的层面。”
  2.手术器械主要靠进口
  长久以来,外科医生借助手术刀不断地为病患诊治疾病,经过传统手术的创伤之后,患者虽然可以暂时生存,但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这也成为限制重大外科手术实施的“瓶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事实上,多家医院开展微创外科手术的初衷即在于,尽管开展该项技术需要增加医用内窥镜、高清显示器等配套的仪器和设备,费用将略微高于传统手术设备投入,但因微创手术比传统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回归工作岗位时间缩短,弥补了整体治疗费用和传统手术的差距,尤其是微创外科手术使患者提高了生命健康品质,这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然而,不可忽视的一个现状是,目前我国的微创手术器械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旭提出,国内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特点,一方面加大与大学、科研院所联合,突破技术难点,掌握关键技术;另一方面要联合医疗机构,通过其临床资源对技术不断进行改进和实践,实现产业化,提升竞争能力,赶超国际领先企业。
  “外科医生加大对手术微创化的追求力度,其实更多是源于以病患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体表和体内组织的创伤,减少对身体的损伤,尽最大努力追求手术微创,这应该是每个外科医生的信念和行动。”杨梅认为,能够更大程度惠及病患,才是微创的魅力所在。
  据悉,KARLSTORZ作为全球最大的窥镜公司也在考虑如何进一步深入中国市场,而不只盯紧高端医院。杨梅向记者表示:“不断深化的医改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让更多病患感受到微创手术的先进和疗效。因此,在2013年,公司将专门针对二、三线城市的医院,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提供基本内镜配置组合,进而协助医院更全面地开展内镜诊疗工作,使得手术成本能够得到进一步控制,避免增加病患的经济压力。”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对等回应!财政部出手—4500 万以上医疗器械采购对欧盟企业设限

对等回应!财政部出手—4500 万以上医疗器械采购对欧盟企业设限

7月6日,中国财政部发布通知,宣布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限制措施。此举旨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审批程序作出调整。

2025年07月08日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文力推创新药全球化发展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文力推创新药全球化发展

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促进创新药全球市场发展,通过搭建国际交易平台、拓展海外合作、优化价格机制等举措,助力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

2025年07月03日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推进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推进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6月12日,据“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启动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培育工作,旨在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进程。到2027年,我国将力争培育20个以上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服务企业超过200家,孵化产品400个以上,为生物制造领域提供从“小试验证”到“中试

2025年06月13日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根据诺和诺德财报,2023年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12亿美元,2024年有可能超过K药成为新一届药王。

2024年11月18日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10月31日,中大型药店连锁的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但收购已趋于谨慎,由于行业竞争激烈,新店培育期拉长,增收难增利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2024年11月04日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比1-8月增长0.28亿人次;共济金额304.57亿元,比1-8月增长42亿元。共济人次较多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共济金额较大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重庆等。

2024年10月30日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10月12日至15日,第9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下称“CMEF”)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来自海内外的4000余家企业携数万款医疗器械产品集中亮相,国产医疗器械借此抢滩出海。

2024年10月17日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9月2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制度设计中,特别重视宽严相济的原则,体现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导向。聚焦严重案件,畅通异议申诉渠道,不搞一刀切,允许地方分步骤实施,三年内逐步将相关人员纳入管理。

2024年10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