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零售医药等多板块整合 华润“动刀”初现轮廓

       导读:零售医药等多板块整合 华润“动刀”初现轮廓。华润创业主席陈朗表示:“这次战略转型符合所有股东的最佳利益。我们的非啤酒业务所面对的市场挑战及业务整合风险,已经为公司的财务表现带来负面影响。这次建议收购将让我们市场领先的啤酒业务价值从原有的复合结构中释放出来。”
参考:《
中国医药行业深度调查及未来五年盈利战略分析报告

       距离去年4月23日宣布傅育宁任华润集团董事长即将一年,在此时间点上,该公司内部架构动刀的动作颇为频繁。昨日,华润集团提出建议以280亿港元收购华润创业全部非啤酒业务,按其说法,此次交易落实了该集团推动业务单元专业化的战略。在业内人士看来,曾被称为“并购之王”的华润集团近期包括零售、医药等多个业务板块的专业化整合渐入加速通道,且已初见雏形。
  零售:被华润创业“剥离”
  华润创业主席陈朗表示:“这次战略转型符合所有股东的最佳利益。我们的非啤酒业务所面对的市场挑战及业务整合风险,已经为公司的财务表现带来负面影响。这次建议收购将让我们市场领先的啤酒业务价值从原有的复合结构中释放出来。”
  从财报上看,此次剥离的零售、食品和饮品业务资产包超过1100亿港元,截至2014年底华润创业总资产约2000亿港元,此次剥离资产占八成,从收入构成看,目前啤酒只占华润创业总收入的20%左右,零售占64.77%,食品占9%,饮品占5.8%。
  华润创业旗下零售板块品牌众多,包括华润万家超级市场、中艺、华润堂、药妆店采活VIVO、太平洋咖啡等。零售板块的高速扩张被认为是华润创业亏损的主要原因。2013年,华润创业净利润还高达16.42亿港元,但2014年时,其基础综合亏损7.94亿港元。根据该公司上个月公布的2014年业绩,零售业务因完成并购Tesco内地业务,综合亏损13.59亿港元。
  华润集团称,此次交易落实了推动业务单元专业化的战略,完成后,华润创业将成为一家专注于啤酒业务的公司。有业内人士认为,华润的上述整合,是该公司聚焦加码啤酒业务的重要举措。但就中国啤酒行业而言,目前存在较大压力,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啤酒行业累计产量4921.85万千升,同比下降0.96%。“目前,啤酒企业纷纷进入拼内力时代,由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品牌转移,中高端的结构增长将是今后酒企业绩增长的主力。”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地产:人事变动背后的战略回归
  在对其消费板块进行调整的同时,华润集团另一家主要上市公司——华润置地也被曝出重要的人事变动消息。该传闻称,于去年11月9日辞去华润置地董事会主席职务的吴向东即将回归华润置地。彼时,吴向东的辞任因不符合央企管理层人事变动常态而引起业界诸多不解,也正因如此,此时的回归信息也变得更为神秘。
  北京商报记者昨日也试图向华润置地相关负责人求证该传闻,但是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未能收到对方回复。
  吴向东的突发辞职被市场看做是宋林案之后华润集团所经历的又一次人事震动,不过华润置地对于仅履职一年的吴向东辞职的原因解释为个人原因,辞任主席职务后,吴向东仍为华润置地执行董事。
  实际上,在吴向东辞职之时,业界分析认为吴向东在华润置地时的主要战略思路就是提高利润率,为了提高利润率,在吴向东掌舵后的2013年下半年,华润置地便多次以高价在广州、深圳、成都等一二线城市补充土地储备。因此,在吴向东辞任之后,如何提高利润率、如何消化高价地成为华润置地的遗留问题。
  华润置地2014年财报显示,去年该公司营业额为883.81亿港元,同比增长23.8%,与2013年60.9%的增速相比出现大幅下滑。在业内分析师看来,吴向东若真正回归,华润置地的战略仍将归回到上述路线, 此外,吴向东的回归也从另一侧面意味着华润置地或已逃离人事变故,这对于重心从三四线城市转移至一二线城市中的华润而言不失为一件好事。
  医药:整合重启
  重组搁浅近一年后,华润双鹤日前发布公告表示,将以37亿元的价格收购华润赛科,并将其作为华润医药下属的化药处方药业务平台进行整合。
  资料显示,华润在医药和医疗板块发力始于2004年,在华润集团原董事长宋林掌舵的10年里,先后控股了东阿阿胶、三九集团、华源集团,随后又将北药集团纳入麾下,获得丰厚的医药资产。
  有业内人士表示,华润医药对其大肆并购但没有进行内部整合的弊端已有所觉察,早在2013年,华润旗下医药板块的整合已经形成明确思路,其中华润三九作为OTC及中药处方药整合平台,华润双鹤作为化学药整合平台,东阿阿胶作为中药滋补保健品整合平台。这一医药板块整体思路重组在去年上半年拉开序幕。去年3月,华润集团抛售旗下医疗器械业务板块,包括所持有的华润万东51.51%股权和上海医疗器械集团100%的股权。4月,华润双鹤、华润三九同时停牌进行资产重组。然而随着宋林的落马,华润双鹤和华润三九的重组被暂时搁浅。
  “选择在此时重新启动对医药板块的重组,一方面是现任董事长傅育宁上任满一周年,需要有所动作对集团有交代,另一方面是华润医药的分散业务到了必须要整顿的地步”,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表示,在国家医改的大背景下,华润医药旗下子公司应该尝试混改,引入民营资本。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根据诺和诺德财报,2023年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12亿美元,2024年有可能超过K药成为新一届药王。

2024年11月18日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10月31日,中大型药店连锁的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但收购已趋于谨慎,由于行业竞争激烈,新店培育期拉长,增收难增利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2024年11月04日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比1-8月增长0.28亿人次;共济金额304.57亿元,比1-8月增长42亿元。共济人次较多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共济金额较大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重庆等。

2024年10月30日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10月12日至15日,第9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下称“CMEF”)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来自海内外的4000余家企业携数万款医疗器械产品集中亮相,国产医疗器械借此抢滩出海。

2024年10月17日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9月2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制度设计中,特别重视宽严相济的原则,体现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导向。聚焦严重案件,畅通异议申诉渠道,不搞一刀切,允许地方分步骤实施,三年内逐步将相关人员纳入管理。

2024年10月08日
我国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政策提速扩围 行业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我国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政策提速扩围 行业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23年我国总和生育率(TFR)已经跌破1.2,这一数字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的下降也并非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国民生育意愿的降低成为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人类生育能力的下降也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原因。环境污染、育龄人群

2024年09月27日
2024年1-8月我国已完成儿童用药批准49个

2024年1-8月我国已完成儿童用药批准49个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黄果在发布会上指出,近年来,我国儿童用药审评审批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研发技术要求与国际接轨,药品上市数量明显提升。2019年至今,国家药监局已批准282个儿童用药,国产品种占比超过70%。回看过去三年,2021年儿童用药获批数量为47个,2022年获批66个,2023年获批92个,儿童用药审评审批速度

2024年09月14日
“注入资本活水” 我国创新药频获政策加持 多方或将持续追加投资

“注入资本活水” 我国创新药频获政策加持 多方或将持续追加投资

近期,北京、广州等多地发文促进创新医药发展,政策支持不断。投融资市场上,今年以来,多家创新药企获地方产业引导基金“浇灌”。当前,市场多方均认为,地方政策和产业引导基金的双重聚焦,有助于进一步打开药企创新空间,看好医药投资“创新驱动”主线。

2024年05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