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高端医疗设备2/3被外企垄断 标书定向是公开秘密

       导读:高端医疗设备2/3被外企垄断 标书定向是公开秘密。在行业人士看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发表这一措施强硬的声明,是会员企业施压的结果。众所周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旗下除本土企业外,还拥有众多的跨国医疗器械公司。
参考:《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态势调研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于8月27日发出了题为《关于路透社报道的声明》。声明指,调研并非接受商务部反垄断局的委托,路透社报道诸多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在路透社一篇名为《中国行业组织调查医疗器械定价情况》的报道引发进口医疗器械定价和反垄断调查传闻持续高烧了4天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于8月27日发出了题为《关于路透社报道的声明》。声明指,调研并非接受商务部反垄断局的委托,路透社报道诸多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不过,上述路透社报道之所以引发关注,业内普遍认为,与国内高端医疗设备约三分之二市场被进口医疗器械掌控有关。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最新公布的2012年CT与MR设备市场规模分析结果显示,西门子、GE和飞利浦三大外资公司分食了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的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有国内不愿具名的医疗器械协会的人士更是向南都记者表示,国内不少医院的高值医疗器械招标存在涉嫌通过标书“定向”招标的问题。
  被施压发声明“灭火”?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受政府委托,正在收集中外医疗器械企业的定价和业务情况。”这一近日在业内疯狂转播的消息,令不少跨国医疗器械公司深感忧虑。因为就在过去的这两个月,同为医疗行业的药品领域刚刚经历过一场声势浩大的行贿和价格调查,包括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赛诺菲等多个跨国制药企业的在华办公室遭到有关部门造访。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担忧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于8月27日的上述声明。
  依照这一声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确认,曾于今年6月收到过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致各相关协会、商会的关于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的调查问卷。但这一随后被派发给会员企业的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企业是否在进入市场时遇到地区封锁问题,而不是传闻中所涉及的“商品进口价格、卖给分销商的价格、是否打算上调或下调价格、产品数量和质量、销售手段、员工规模以及生产成本等”内容。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27日还极力否认协会曾给企业发过价格垄断调查表。这一说法,与之前路透社记者采访该协会一位副主任的说法相左。
  在行业人士看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发表这一措施强硬的声明,是会员企业施压的结果。众所周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旗下除本土企业外,还拥有众多的跨国医疗器械公司。
  高端市场早成外资天下
  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占比数据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依照投中集团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同时过去十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3%。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最新公布的2012年CT与MR设备市场规模分析结果即显示,西门子医疗在CT和MR设备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而西门子、GE和飞利浦三大外资公司分食了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的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
  据一位国家食药监总局医疗器械监管专家的说法,外资的野心事实上不限于高端市场,中端、低端市场方面,近年来,外资为抢夺本土市场的动作不断。
  以中国欧盟商会放射、电子医学与卫生信息技术行业欧洲协调委员会(COCIR)牵头的多家知名跨国医疗设备生产商代表和中国本土高值医疗器械企业,此前曾就中国医疗设备的翻新再造展开激烈争辩。前者希望借节能环保之名,将国外翻新再造的设备引入中国。不过,在前述监管专家看来,这一存在极大监管风险的建议一旦被采纳,“本土企业在中低端市场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
  待新医改政策出台,多部门发布旨在提高基层医疗水平的新政后,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再度将视线瞄向了中低端市场。
  标书“定向”是公开秘密
  “GE、飞利浦、西门子三家公司,在业内有着‘GPS’之称,已实际主导了国内的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从整个市场格局来说,目前高端市场方面,进口占比超过80%,国产仅10%多的份额;中低端方面,国产占了一半多一点的份额。就市场占有率而言,国产和进口的医疗器械貌似各占了一半,但从销售金额来说,外资还是占了绝对的大头。”这是国内一家医疗器械协会的资深行业专家给到南都记者最新的数据。
  在该位专家看来,“GPS”在华的市场份额占比过高,与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水平落后有一定关系。
  “‘GPS’每一家都有很久的技术积淀,一年的销售额都突破了100多亿美元,并且每年还在投入大量科研经费用于研发新品。而我们国内在高端领域做得较好的迈瑞一年也就50多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本土医疗器械公司的研发投入多的也就占销售额的10%。”前述专家进一步指出。
  那么,进口医疗设备在华疯狂抢占市场,究竟有没有不正当手段?该位此前在国内医疗器械公司任职的专家坦言:“多少还是有的”。
  “比如,跨国医疗器械公司会邀请一些国内有名的医生和医院负责医疗器械采购的人去国外一些展览、参加学术活动推介产品,邀请医生去参观。这方面的量很大,且每年都有。”在这位专家看来,国内本土企业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以学术的名义做推广,是除了技术以外,败走高端市场一个重要的原因。
  广东一位医疗器械招标评标专家向南都记者披露了国内大城市大医院设备几乎被进口产品包揽的另一个行业潜规则。依照政策,医院采购设备,必须通过政府采购部门或者第三方招标机构进行,但这一看似公平的政策,其实暗藏玄机,而玄机就出在“标书”。“很多医院的标书都有倾向性,通常会规定某几项性能,并强调不能有负偏离,而一旦这么规定,也就意味着其他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只要差一点,打分就会下来很多。但究竟哪几项是必须达到的,哪些不能有负偏离?是值得探讨的。而我们这些被邀请去评标的专家,又不能改标书。”该位评标专家直言。
  在其看来,现如今各大医院的设备招标标书很有学问,标书谁来审?这已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记者手记】
  医疗采购招标的暗礁
  2012年深圳医疗系统发生了三起涉及设备的腐败案。出人意料的是,上述案件最终被广泛关注,缘于三名被告中有两名向法院提交了对现行医疗招标采购机制的建议书。
  孔德奇,这一历任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医院、平湖医院、横岗医院院长的设备话事人,利用职权在工程建设、药品及医疗设备采购和人事任用等过程中,被控收受贿赂324.2万元人民币。不过依照孔德奇庭审的交代,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人民医院共有五台价值百万元以上的医疗卫生装备,其中三台是在其“帮助”下完成采购的,而孔德奇为此收受回扣70万元。
  在孔德奇看来,“品牌代理公司之间存在陪标潜规则”和“医院有权决定倾向某一品牌”即是导致医疗器械商业贿赂的客观原因。而医疗设备利润巨大的空间,也为这种倾向性的招标提供了动力。
  今年上半年,我国共从8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医疗器械,总额高达67.98亿美元。当中,欧洲是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最大进口市场,进口额为26.46亿美元,同比增长25.13%;北美洲为第二大市场,进口额为22.75亿美元,同比增长21.61%;亚洲排第三位,进口额为17.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73%。三大洲所占比重达到97.57%。
  长久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进口市场主要是美国、德国和日本。其中,从美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有彩超、CT、医用直线加速器、MRI和缝合线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有CT、MRI、内窥镜、血液透析机、X光检查造影剂和呼吸机等;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主要有CT、彩超、内窥镜、医用导管和血液透析机等。
  据了解,一台四维高档彩超市场招标价为350万元左右,国内总代理商的批发价仅为220万元左右。2011年8月,孔德奇一手促成四维高档彩超的交易,最终为其带来了50万元“好处费”。面对如此高额诱惑,如果医疗招标采购机制不加以捆绑,很容易成为寻租的灰色地带。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对等回应!财政部出手—4500 万以上医疗器械采购对欧盟企业设限

对等回应!财政部出手—4500 万以上医疗器械采购对欧盟企业设限

7月6日,中国财政部发布通知,宣布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限制措施。此举旨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审批程序作出调整。

2025年07月08日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文力推创新药全球化发展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文力推创新药全球化发展

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促进创新药全球市场发展,通过搭建国际交易平台、拓展海外合作、优化价格机制等举措,助力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

2025年07月03日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推进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推进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6月12日,据“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启动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培育工作,旨在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进程。到2027年,我国将力争培育20个以上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服务企业超过200家,孵化产品400个以上,为生物制造领域提供从“小试验证”到“中试

2025年06月13日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根据诺和诺德财报,2023年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12亿美元,2024年有可能超过K药成为新一届药王。

2024年11月18日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10月31日,中大型药店连锁的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但收购已趋于谨慎,由于行业竞争激烈,新店培育期拉长,增收难增利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2024年11月04日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比1-8月增长0.28亿人次;共济金额304.57亿元,比1-8月增长42亿元。共济人次较多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共济金额较大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重庆等。

2024年10月30日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10月12日至15日,第9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下称“CMEF”)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来自海内外的4000余家企业携数万款医疗器械产品集中亮相,国产医疗器械借此抢滩出海。

2024年10月17日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9月2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制度设计中,特别重视宽严相济的原则,体现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导向。聚焦严重案件,畅通异议申诉渠道,不搞一刀切,允许地方分步骤实施,三年内逐步将相关人员纳入管理。

2024年10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