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4年中国医药政策改革动向猜想,政府部门简政放权,结合此前公布的高度市场化的国务院40号文,我们认为,市场化精神亦将渗透于未来的医改中。未来政府保障基础医疗,中高端医疗需求市场将发挥更大作用,将有利于医疗服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随着国务院40号文和18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推出,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2013年政策环境整体上呈现出年头高、中间低、年尾回升的走向。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重申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取消以药补医、鼓励社会办医、允许医师多点执业等医改原则。
《决定》中没有关于医改的重大突破,但将市场的地位由之前的“基础性”上升为“决定性”,政府部门简政放权,结合此前公布的高度市场化的国务院40号文,我们认为,市场化精神亦将渗透于未来的医改中。未来政府保障基础医疗,中高端医疗需求市场将发挥更大作用,将有利于医疗服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我国医疗服务的需求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包括疾病谱的变化、生活方式、医疗手段的进步、老年化、期望寿命的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医保制度的推进。这些均是长期的趋势。但医疗服务的供应方大多不是市场来决定的。医院的设立需要相关部门的卫生规划;医务人员是隶属于医院的“机构人”,而非“自由职业人”,供方跟不上需方的发展,所以才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解决供方的短缺问题。国务院40号文和三中全会《决定》已经瞄准了这一核心问题,医改方向明确。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医药工业市场格局调研与盈利战略研究报告(2013-2017)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