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 医学影像现在在融合,而未来则是被融合的局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认为,影像诊断的发展依靠技术推动,未来逐渐提升的影像诊断水平要求在原来定性的诊断上,进行定量的诊断。
自2003年PET/CT出现之后,医学影像呈现不断融合之势。作为临床医学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近年来医学影像中的放射、超声、核医学等各门学科自身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依靠单一影像检查技术做出诊断的越来越少,更多是依靠多重影像检查结果,进行不同图像间观察和比较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的综合影像诊断结果。
“过去想融合,现在在融合,未来被融合。”在“2011中国医学影像战略研究高峰论坛”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一语中的,指出了医学影像的发展轨迹。业内人士认为,在综合影像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融合不同影像优势,提高学科综合水平,将从根本上增强医学影像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医学影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融合成大势所趋
近年来,医学影像的融合之势日趋明显,依靠单一影像检查技术做出诊断越来越少。专家指出,医学影像融合发展乃大势所趋,业内对推动其发展十分积极。医学影像融合符合其自身发展需要,可满足医学临床诊断需求。医学影像融合可进行不同图像间观察和比较分析,提供更多不同角度的影像信息,从而对患者做出更加准确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和诊断,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治疾病。
所谓医学影像融合,就是指影像信息的融合,是信息融合技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应用,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影像学检查所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将多源数据协同应用,进行空间配准后,产生一种全新的信息影像,以获得研究对象的一致性描述,同时融合各种检查的优势,以达到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目的。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戴建平指出,影像融合需要更好的融合包括X线、超声、核学、光学、成像在内的各种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充分发挥不同影像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弥补了单项检查成像的不足。融合技术可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属于诊断,一部分则是为了治疗而存在。作为诊断的融合技术,出现了血管的CT、血管的MR;治疗上进行融合则有介入学、超声等,甚至还把X线、超声、聚焦和磁共振结合在一起进行治疗。
而医学影像融合要取得突破性发展,则需建立在网络数字化的基础上。数据的网络化为提高诊断效率和诊断质量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技术平台。业内人士认为,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这种基于“云计算”的医学影像网络化平台,可集成各种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将是未来医学影像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PACS可以实现信息交叉互补,方便为临床医生提供三维的图像,监测并发现一些病变;医生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随时调阅其他患者诊疗信息;实现区域化和广域化资源共享,并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
市场前景广阔
医学影像现在在融合,而未来则是被融合的局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认为,影像诊断的发展依靠技术推动,未来逐渐提升的影像诊断水平要求在原来定性的诊断上,进行定量的诊断。“从定性到定量,从设备先导到需求先导,这种变化使影像技术不得不进一步融合,这将促使医学影像在未来向着被融合的方向发展。”
而医学影像的市场前景同样诱人。从全球医学影像市场需求看,部分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虽已接近饱和,但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拉美、中东、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的市场需求仍大。F&S大中国区执行董事侯绪超认为,在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国内医学影像行业在医改推动下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国内市场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基础医疗的释放。
业内专家进一步分析指出,随着国内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投入的增加和医疗需求的释放,使得中国医疗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医疗器械收益最为明显。而在医疗器械里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医学影像,未来几年将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总额达17.2亿美元,2011年预计可达23.2亿美元。
侯绪超表示,国内大力推动基层医疗发展,将拉动超声、X光机、DR等影像设备的市场需求,但未来的医疗重心倾向以基础医疗机构为主的初级医疗,和以三级医院为骨干的高级医疗,因此医学影像设备在高级医疗领域的需求也会有一定增长。
“未来,医学影像设备不管是在高端应用和大型设备上,还是低端和小型移动设备方面,都将面临长足的发展机遇。”侯绪超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