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近十年我国中药材市场行情走势分析
2009-12-16 06:47
分享
通过对近10年药材市场行情走势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近10年来,中药材市场整体价格走势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幅度在9.5%~9.6%之间,略高于全国GDP增量。
2.中药材行情每隔3~4年会形成一个涨跌周期。在这个周期形成过程中,最低谷后往往也是反弹最强烈的阶段。而行情达到最高值后,第二年在下落时又会形成一次高值阶段,即市场出现高位后第二年会延续一个相对高价位期。
3.市场行情受突发事件及国家整体经济走势影响明显,如2003年市场的行情走高与当年国家通货膨胀与“非典”等因素有关;而2009年受甲流疫情影响非常明显。
4.2009年这一波行情出现前曾出现过一个超低谷,这个低谷达到近10年来的最低点。按照规律,2008年是应该缓慢反弹期,但由于当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家整体经济走低,从而抑制了这一波行情出现。
5.2009年即使不出现甲流等因素,市场行情也应该出现较高幅度反弹,按照近10年统计数据规律,其合理反弹幅度应超过20%。
6.2009年11月出现近10年来价格指数曲线的最高峰且有继续走高之势,属于行情超常规暴涨。
7.2010年中药材市场行情应该呈逐步下降之势,但与其他年份相比,2010年仍具备比较大的优势。如无特殊情况出现,到2011年至2012年,整体行情应跌入近4年来的低谷。
突发情况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特别是流感疫情的不断蔓延,已使中药材行情在短期内增加诸多不确定因素,因为随着疫情发展,对中药的需求已非刚性而颇具弹性。到底疫情会对中药材造成多大的供需缺口?现在谁也难下结论,因为到底会有多少人感染流感还是未知数。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提供的数据,上个季度全国中成药企业较去年同期销售额增加了43%;如果甲流感染者以保守估计3000万计算,将会有超过1500万人使用中药来进行治疗,不算民众预防性服中药,则今年中药材的使用量需增加30万吨以上。特别是用于抗病毒的中药材,每个品种将分摊消费增长量5000~10000吨甚至更高(注意是在原有消费量基础上的增长量)。以连翘为例,今年新老连翘加在一起产量也就5000多吨,本身已较往年下降幅度超过50%。按目前的消费量计算,现有货量将不足5个月使用,如果疫情继续扩大,则形势将更复杂。金银花、板蓝根等大宗品种缺口也会继续加大,厂家必须进行限产等措施才能确保资源不被提前消耗殆尽。这就是我们中药产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应该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尽早想出解决办法。
本波行情中明显有虚高成分
我国经济进入21世纪后,已经很少出现像上世纪末那样大起大落、快速通货膨胀的现象。2003年出现过一次小幅度的通货膨胀,其中农产品的物价指数上升幅度也不过4.6%。中药材是保护民众健康、影响国计民生的原料产品之一,过快升价必然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药价虚高是政府和民众都不愿接受的,因此,不排除主管部门出手平抑市场的可能。
通过对多个品种历史走势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近期部分品种明显有虚高成分存在。除部分抗病毒和前期价格过低品种外,这些涨价品种分为几种情况:一是一些家种大品种,产能已经过剩,今年消费量又没有明显增加,而价格也跟着整体行情节节上涨,有浑水摸鱼之嫌;二是消费量确实有所增加,但多余产量和旧库存足以抵消这种消费增加,趁机涨价只是为了囤积居奇或趁行情卖个好价钱;三是投入资金垄断某个中药材中小品种货源,然后坐地抬价。以上这些品种虽然最终必然降价,但短期内也推高了中药材市场整体行情。
流通增加也是高行情推手之一
前两年,由于整体行情走低,许多药材库存都存放于地产商或产地经营者手中。今年行情走暖后,中药材品种倒手率明显增加。货源从产地分散到产地经营者、市场经营者、企业乃至投机者手中。有流通就有产值,有环节就有成本。这里可以看几个具体例子:一是离炒货传统地越近的品种越容易升价,如安国的瓜蒌、防风,亳州的桔梗、菊花,浙江的浙贝、元胡、玄参等,相反南方药材多个品种因缺乏炒货传统,常年低价位运行;二是人气越旺的品种越容易升价,即使没有供需缺口,由于市场上都认为它会涨,你买他也买,最后也会导致价格快速升高。
多种原料产品的升价对目前状况雪上加霜
近期煤、电、气以及石化产品正在或已经开始酝酿升价,虽然国家统计局认为今年国内经济的通货膨胀预期正在降低(近两个季度物价指数尚有小幅下滑),全年物价指数上涨幅度应在2%左右。但农产品和其他原材料的升价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业。举个浅显的例子,煤、电价上升了,加工货的成本必然增加;油价上升了,运货的成本就会跟着上升;而粮食涨价则使劳力成本加大等等。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今年的行情整体趋升是必然的,但目前有部分品种明显有泡沫成分在内。随着疫情发展和市场逐步回归理性,有供需缺口品种不排除价格持续上升的可能;而那些趁势抬价或囤积炒作的品种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被挤水分的过程。但今年的市场现状可能会加快中药产业调整的步伐,推动大型仓储物流、仓单交易等新生事物的发展,也将为中药产业信息化发展带来良好契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