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二十一世纪的潜力股-生物制药产业

  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的生物制药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新加坡也一直致力于打造继化工业、电子业、地产后的另一经济增长极———生物制药产业。作为亚洲最富有活力的生物医药中心,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专门成立生物技术投资风险基金,开始关注生物医药业并向其投资。

  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就开始致力于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90年代初,经济发展局成立生物技术投资风险基金,开始关注生物医药业并向其投资。伴随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之20年的研究积累,为发展生物医药业提供了前提条件。到2000年,前期准备就绪,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决定将生物医药业作为战略产业,政府予以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

  2004年,生物医药产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几乎翻了一番,2004年可望达到120亿新元(2004年汇率:1.7新元约合1美元),提前一年完成既定产业发展目标。这期间,就业人数增加了35%,为7500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人均年产值91万新元,远高于其他制造业14万新元的平均水平。一跃成为次于电子、化工的第三大加工业,占加工业产值的8%,预计2010年达到15%。计划2014年再翻一番,达240亿新元,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届时的新加坡生物医药将发展成支柱加工业。

  据悉,新加坡第一个旨在帮助生物技术研发的产品发展协助计划(PDAS)始于1981年。为了达到统筹规划及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于1988年制订了国家生物技术计划(NBP),决定从为有意在新加坡成立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人提供建议、协助厂商进行可行性研究、协助厂商办理政府部门的相关手续、协助厂商选择合适的设厂地点、介绍具有合作价值的商业或研究伙伴及提供有关减税或财政资助建议等6个方面入手。

  由于政府重视,新加坡的生物医学科学产业在90年代不断发展。新加坡先后成立了生物技术制程技术中心、食品生物技术中心及生物科学中心。这三个中心与1987年成立的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一道成为新加坡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及人才培育的生力军。为了促使新加坡当地的研发及自国外转移的技术尽快实现商品化,新加坡政府于1998年为国家生物技术计划等提供了2000万美元的投资基金。同年,新加坡政府宣布在生命科学方面的投资额为2.5亿美元,占该年制造业总投资额的6.4%。次年,新加坡政府又决定提供10亿美元的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以奖励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公司的成立。

  发展战略生物医药发展战略,实际上也就是科技局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研发战略,可概括为人才资本、专利资本和工业资本,资本英文的第一个字母是C,简称3C战略。新加坡政府的所有投入,无论是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对研究的投入,还是对产业的投入,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产业增值和利润最大化,所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围绕“资本”做文章,资本就成了战略的核心内容。

  人才资本。新加坡向来注重人才的培养,并且大量引进国外的优秀人才赴新工作。为了吸引优秀研究人员,提供诸多优惠条件,包括高薪、假期、住房补贴、子女入学补助、配偶工作等,更鼓励加入新加坡国籍。人才的大量引进,使新加坡在较短时间内进展显著,同时也带来了因人才引进过多、本地人才和引进人才比例失衡的问题。因此近几年来对人才资本战略的重点做了调整,投资方向改为以培养本地人才为主,期望通过数年努力,使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的比例达到各占50%的格局。

  专利资本。从2003年香港国际政治和经济风险咨询机构的调查显示就可以得出,新加坡是整个亚洲对知识产权保护最好的国家,能够有效地遏制各种非法侵权活动。尽管成本高,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得好,投资者仍然有信心。作为知识产权保护,新加坡知识产权局都收到大量生物医药企业的专利注册。保护好已有的生物科技以及成熟的生物医药品牌也是新加坡为吸引外来科技企业的主要措置。

  工业资本。新加坡政府部门涉及到生物医药业的有科研局和经发局。经发局曾经设立了12亿新元的生物医药发展基金,以资金、土地和厂房折价等方式合资,重点是吸引国际著名大企业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和加工厂。自1991年以来,以资金入股的形式累计投入4.36亿新元,支持了大小80家公司,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直接投资办加工企业,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另一种尝试,2002年经发局投入1.5亿~2亿新元建成本地最大的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以生产克隆抗体为主,为主要制药公司提供原料和服务,包括培养、纯化、分析测试和质量控制等。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根据诺和诺德财报,2023年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12亿美元,2024年有可能超过K药成为新一届药王。

2024年11月18日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10月31日,中大型药店连锁的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但收购已趋于谨慎,由于行业竞争激烈,新店培育期拉长,增收难增利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2024年11月04日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比1-8月增长0.28亿人次;共济金额304.57亿元,比1-8月增长42亿元。共济人次较多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共济金额较大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重庆等。

2024年10月30日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国产医疗器械抢滩出海 多款国内自主研发新品亮相

10月12日至15日,第9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下称“CMEF”)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来自海内外的4000余家企业携数万款医疗器械产品集中亮相,国产医疗器械借此抢滩出海。

2024年10月17日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发布 对地方医保部门有“三个允许”

9月2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制度设计中,特别重视宽严相济的原则,体现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导向。聚焦严重案件,畅通异议申诉渠道,不搞一刀切,允许地方分步骤实施,三年内逐步将相关人员纳入管理。

2024年10月08日
我国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政策提速扩围 行业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我国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政策提速扩围 行业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23年我国总和生育率(TFR)已经跌破1.2,这一数字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的下降也并非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国民生育意愿的降低成为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人类生育能力的下降也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原因。环境污染、育龄人群

2024年09月27日
2024年1-8月我国已完成儿童用药批准49个

2024年1-8月我国已完成儿童用药批准49个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黄果在发布会上指出,近年来,我国儿童用药审评审批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研发技术要求与国际接轨,药品上市数量明显提升。2019年至今,国家药监局已批准282个儿童用药,国产品种占比超过70%。回看过去三年,2021年儿童用药获批数量为47个,2022年获批66个,2023年获批92个,儿童用药审评审批速度

2024年09月14日
“注入资本活水” 我国创新药频获政策加持 多方或将持续追加投资

“注入资本活水” 我国创新药频获政策加持 多方或将持续追加投资

近期,北京、广州等多地发文促进创新医药发展,政策支持不断。投融资市场上,今年以来,多家创新药企获地方产业引导基金“浇灌”。当前,市场多方均认为,地方政策和产业引导基金的双重聚焦,有助于进一步打开药企创新空间,看好医药投资“创新驱动”主线。

2024年05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