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奶牛混合群存栏1037.7万头,约是1949年奶牛存栏86倍;全国奶类产量3176.8万吨,而这也是连续12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水平;人均奶类占有量34.3公斤,奶牛平均单产7.4吨。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奶市场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牛奶以其方便、营养、新鲜等诸多优点被广大消费者认可,使得全国牛奶销售额逐年增长。与此同时,高铁、互联网购物等消费方式的普及,促使国内乡镇地区消费者能力逐渐增强,进一步促进我国乳制品消费的稳步增长。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587个,全国大中型乳品加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9%;主营业务收入3398.9亿元,占食品制造业的18.5%。
虽然近年来我国奶业消费的稳步增长,但目前我国奶业依然面临着养殖成本高、环保压力大以及利益联结机制弱等问题。
奶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
奶牛养殖成本高 |
2010年以来,我国生鲜乳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今年前5个月,每公斤牛奶生产成本约为3.29元。目前,欧盟每公斤牛奶生产成本为2.5元,新西兰为2.2元至2.3元。看出我国与奶业发达国家的成本差距较大,养殖效率有待提高。我国泌乳奶牛年均单产比欧美国家低30%,饲料转化率低0.2左右;规模牧场人均饲养奶牛数量仅为欧美国家的一半,在中外奶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
环境保护压力大 |
中国是世界范围内万头牧场最多的国家,欧洲、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没有万头牧场,仅现代牧业就有26座万头牧场,奶牛存栏超过23万头。规模养殖场产生大量粪便、尿液、污水等废弃物,对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成为奶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对与解决的关键。 |
利益联结机制弱 |
国外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大多一体化发展;我国养殖和加工脱节,奶农处于弱势地位,乳企在奶少时抢奶、奶多时限收拒收,形成了一个怪圈。受进口奶粉冲击以及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奶业生产曾多次出现较大波动。 |
促奶业发展建议 |
|
一是从饲料、技术、养殖模式方面降成本 |
一方面加快国内草资源建设。《全国苜蓿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促使国内我国苜蓿产业发展显著提升。同时,通过“粮改饲”项目引导、优化国内种植业结构,扩大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推动逐步建立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优质饲料种植业结构。另一方面提高养殖技术。通过机械化生产、TMR饲喂普及等措施,提高饲料转换率。如近期山东华澳大地研发推出“全自动中央厨房”,打造智能饲喂模式,能够有效提升饲喂效率,缩短一半饲料制作时间;提高饲喂精准度,每天每头牛饲料成本可降低2%,精准饲喂可增加产奶2%。此外,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应坚持以“种养结合”作为国内奶牛养殖发展模式的方向,可通过专项资金补贴、减税减费等措施引导发展适度规模化和适度精细化。2019年,中央财政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针对奶牛家庭牧场优先支持存栏量50—500头之间的中小规模牧场。 |
二是增强有机肥料加工支持力度减污染 |
规模奶牛养殖场存在的环境污染及环保压力,建议以国家财政补贴为引导,地方财政、乳企和大型牧场共同投资建立环保处理基地,实现当地畜禽粪污的集中处理,同时,提高有机肥料加工支持力度,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经济效益。 |
三是加快产业链联结机制建设降风险 |
构建融合协调发展的奶业产业链。推动奶农开办乳制品加工试点,采取差异化生产销售模式,分享加工环节红利。支持乳品企业与奶农签订规范稳定的生鲜乳购销协议。鼓励乳品企业通过自建、收购、参股、托管等方式,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提高自有奶源的比例。不断推进活物可作为资本入股方面的工作,使得上游养殖可以入股下游加工业,参与利润分红,加强上下游利益联结,以促进国内奶牛养殖主体的健康发展。 |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