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
2012-2017年伊利、蒙牛、光明市值统计
在“禁鲜”和“保鲜”的风波过后,我国常温奶发展的如火如荼,北奶南运让伊利、蒙牛成为数一数二的全国性乳企,伊利甚至进入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全球乳业20强”。而光明似乎还是停留在华东地区,难以“出圈”。后知后觉的光明这时候开始发展常温奶,但是要追赶早已走在前头的对手,已经太难。而在常温奶这一领域中,光明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也只有常温酸奶莫斯利安了。莫斯利安早在2008年推出时的确表现优异,在2012年到2014年间销售额达到107亿。然而反应迅速、肯砸钱的伊利、蒙牛迅速跟上,推出常温酸奶安慕希和纯甄,伴随着各种宣传造势后来居上。

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来看,我国乳制品消费量远未达到饱和状态。我国人均乳品消费量与其他乳制品消费大国如印度、美国和欧洲差距巨大。据数据显示,2012-2017年中国乳制品消费量不断增长,2017年乳制品消费量为3259.33万吨,我国乳制品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而近年来,乳制品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创新品类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升级。据数据显示,2017年乳酸菌饮料和酸奶细分市场的零售额合计同比增速为15.6%,并继续保持较快增速。随着乳品市场的不断细分以及细分市场消费规模的逐步扩大,新增品类将带动整体乳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国内乳业已进入品质升级和创新发展新阶段。
整个乳制品消费结构中,液态奶和奶粉的占比较高。2012年至2016年,经过快速增长之后,我国液态奶和奶粉的消费量趋于稳定状态。中国液态奶消费结构中,巴氏杀菌乳占10%,超高温灭菌乳占40.6%,发酵乳占21.3%,调制乳占28.1%。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巴氏杀菌乳占液态奶消费总量的80%以上,我国仅为10%,相对偏低。未来,我国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的优化也将为乳制品加工企业在低温领域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