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示现场展示了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低空低量遥控施药无人机、多功能施肥机、行株间自动割草机、自走式全方位喷杆喷雾机、新兴刀片式枝条还田机等多种枸杞生产主要环节中的先进作业机具,机器的精彩表现博得现场一片叫好。
青海省主要农作物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7.4%,农业生产已进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时代,但青海省农机化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尤其是枸杞生产过程基本以落后的人工劳作为主,“用工难”“用工荒”现象时有发生,机械化技术应用匮乏,导致了生产成本过高,需要在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近年来,青海省农机都门把推进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聚焦种植、修剪、追肥、植保、采摘等重点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研讨、举办实训演示,加快建立标准化栽植生产模式,加快适用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有效推进枸杞产业的提档升级。同时,注重组合农机作业补助、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资金和项目,向枸杞生产环节倾斜,把各项资金集成在一个示范区,依托枸杞种植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管主体,打造一批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样板,加快示范推广,力求全方位高效推进。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枸杞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目前,青海海西州枸杞种植规模达到 48 万亩,干果总产量 7.82 万吨,产值 21.6 亿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增强。但由于枸杞产业起步相对较晚,生产中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机械化程度低,制约了枸杞产业的发展。若完全实现机械化的话,每亩可节约人工成本大概在一千块钱左右。海西州作为全省枸杞的主要种植区,生产全程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农牧民增收的有效渠道。
枸杞产业已经不是单一的农业产业,是集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精深加工可带动二产发展、色选包装可实现效益的翻番、采摘枸杞可解决就业问题,在一产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工包装业、物流业、服务业、旅游业等都得到发展,加快了农业“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成为产业核心,对发展地区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如何从源头保障枸杞产业的保质保量发展,决定着“小枸杞”的将来之路。
在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下,枸杞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型树种,以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今,青海枸杞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日渐提升,产品远销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而近日,一场关乎枸杞生产的“革命”将我省枸杞产业提质增效拉上了总路程。
目前在国内,机械化生产技术全部为原创技术,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成为枸杞机械化最显著特征。以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宁夏农机推广站为代表一批科研院所,联合有关大学、企业等,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先后推出了“自动化触感犁刀式株行间除草机械”、“可升降折叠式双翼防风枸杞专用施药机械”、“折叠全方位风送式喷药机械”、“新型精准双向变量枸杞专用施肥机械”、“新型刀片式枝条还田机械”等十余种枸杞专用机具投放市场,尽管种类不全,机具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却依然在枸杞机械化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省农机推广部门联合有关企业在枸杞专用机具方面进行了研发,陆续开发并试验、示范了小型便携式除草机,微耕机,小型定株定量施肥机和手持式采摘机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性能和效率等方面也还远远不能满足枸杞生产需要。
由此,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成为目前我省枸杞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的主攻方向。加强科技创新,加大适用机具的研发力度势在必行。主动破解我省枸杞生产机械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依靠联合攻关研发出制约发展薄弱环节的关键技术和重点机具,才能走出符合我省枸杞生产实际的机械化发展之路。同时,我省农机推广部门积极汇聚我省科研院校、农机推广、企业和合作社等各方英才,重点进行枸杞生产机械化的技术创新和关键机具研发,共同开创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新局面。加快推出我省的枸杞生产宜机化模式下的机械化集成技术,为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枸杞产业涉及品种繁育、栽植、土肥、植保、农机等多个领域,需要密切合作协同攻关,才能形成合力。也才能制定出适合青海实际的枸杞生产标准化宜机模式和统一的集成技术规范。今后,只有在农机农艺融合的前提下,完成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栽植模式创新,形成涵盖枸杞生产全过程全系列的配套机具,才能扎实有效的推进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才能确保枸杞产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