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热传多家食品企业告知经销商的提价函,涉及达利好吃点、沃隆每日坚果等多个品牌。实际上,早在2017年2月,涪陵榨菜、不二家等食品企业就已相继释放出调价信号。涨价,成了2017年食品行业的年度关键词之一。
达利食品发布好吃点品牌调价通知:通知称本次调价由分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在2018年1月1日前全部调整完毕。
六个核桃的招股书中提及,2017年上半年,公司易拉罐的采购均价受其主要原材料马口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上升5.87%,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2.89个百分点至47.03%。
旺旺集团则表示,受纸箱、白糖、塑胶薄膜、马淀粉等原材料采购成本的上升影响,集团上半年毛利率为44.5%,同比下降3.3%。
近日,康师傅饮品发布提价函:预计从2018年1月10日开始执行新的价盘,康饮茶/果汁系列提价2-3元。
康师傅不得不涨
行业近期频繁涨价,客观原因是18年环保税的开征,以及运输、人员和综合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但究其背后,却是康师傅近几年在消费升级背景下的“迟缓”和营销策略上的“失败”。总结归纳内因,来自三点:
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没有跟上消费升级的趋势,畅销品基本是低价、低毛利;
渠道层面:过度沉迷通路竞争。通过精准的成本管控,提高低线市场的密度和广度;
促销层面:过去抢增量,高密度投放广告,攫取“人口红利”。如今“红利”结束,为维稳销量,实行压库式销售,不断增加营销费用的投入。
“班长”康师傅不断涨价,“学习委员”统一集团作为老对手,此番会跟着涨价吗?
统一会不会涨价?
小编询问了部分统一经销商,给予的一致反馈是:暂时没有收到相关涨价的通知。
康涨,而统不涨?这是为什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统一若不涨价,至少有两张底牌可打。
首先看产品。近年来,统一在产品创新上花费了不少功夫,无论是在饮品、方便面产品的本身还是在包装、设计、品牌理念上都做了差异化的创新和大胆的尝试。产品持续创新,迎合消费升级,价格向上位移,高价延伸高毛利,这是第一点。
另外,在渠道策略上,统一从16年第三季度开始,进行通路库存的清理工作,提出“零库存”策略,依据市场季节需求控制合宜的通路库存量。
通路的健康化分销,良性的商品流通,为统一节省了大量的渠道营销费用。当康师傅为滞销品投入促销费用时,统一则可以轻松上阵,降低不必要的费用支出,直接减少3%-4%的促销费用。
关于统一的“0库存”策略,统一罗智先打了有趣的比喻:“如果吃坏了肚子,那要看医生,要躺着病床上,所以很多事情就没法按照计划做了,如果你很正常,每天很健康,很多想做的事情就可以按部就班。”
统一的不涨价,是近年来产品创新策略和零库存策略,综合努力的结果。而康师傅涨价,是低价策略,精准成本管控,面对环保税综合成本上涨下的无奈之举。
毋庸置疑,2018年刚刚开始,快消界就“涨声”一片,从白酒、啤酒等巨头的集体上涨,到食品行业的接连涨价告知函,18年会是快消行业的“普涨年”吗?
对于涨价,业内人士这么看
@霍格:可能全国饮食只有上海对价格最不敏感,太便宜的都不敢吃,生怕致癌有人继承了他的房产。
@方大同胡:逆市而扬底气足,产品服务下功夫。低价实无奈,好人赚钱迈时代!
@海路:1、主动涨价:一般是为了提升品牌的价值感,迎合自己的目标客群对更高品质的追求,做得好的话反而会强化忠实粉丝的好感。2、被动涨价:一般是迫于食材、房租、人工成本和费用上升的压力,想提高毛利率,挽回被上升的成本所侵蚀掉的利润。
@小新:涨价看成本、溢价看品牌,一字之差,两重境界。
@高海博:单纯涨价,服务环境口味不变,就是耍流氓
@谷小天:原材料人工成本的增加让涨价势在必行,但是要涨价于无形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
2017年2月,食品饮料品牌网络广告总投放费用达1.8亿元。其中,伊利投放费用达1998万元,位居第一;玛氏中国投放费用达1663元,位居第二;蒙牛乳业投放费用达1315万元,位居第三。
2017年2月,食品饮料类品牌网络广告投放以视频网站、门户网站和微博媒体为主。其中,视频网站投放费用达8965万元,占总投放费用的49.8%;门户网站投放费用达6825万元,占总投放费用的37.9%;微博媒体投放费用达486万元,占总投放费用的2.7%。
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为食品饮料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行业需求量激增,行业利润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随着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业内竞争逐渐加剧,行业内优秀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市场的研究,特别是企业发展环境和需求趋势变化的研究。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