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迎接机遇 谋划未来 打造国产葡萄酒的国际品牌

  我国是全球第三大葡萄酒消费国,葡萄酒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国葡萄酒市场迅速扩张,世界各大葡萄酒主产国纷纷瞄准中国市场,对我国的葡萄酒产业带来严峻挑战。在激烈的竞争和绝佳的发展机遇面前,提升我国葡萄酒产业整体质量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国产葡萄酒企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力推并扩大中国产区葡萄酒的影响力和信誉度,打造并叫响中国产区葡萄酒的世界级品牌及中国名牌效应意义重大。

  困难重重

  生产成本高,价格劣势明显。在我国,农业的优惠税收政策无法覆盖葡萄酒生产全过程,而欧盟等葡萄酒发达国家,葡萄酒被视为农副产品,能够享受农业税收的优惠政策。此外,国外的机械化程度也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2015年,我国进口散装葡萄酒总量约为1.46亿升,平均价格为0.68美元/升,而国内散装葡萄酒成本价格高达10元/升(约1.5美元/升),同时我国将逐渐对更多的葡萄酒生产国实行零关税,国际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日趋明显。

  原料种植管理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我国大部分中小型葡萄酒生产企业,葡萄原料主要从农民手中收取,葡萄种植基地建设、统一化管理、行业协会作用尚未突显,而国外在修剪施肥、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早已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和机械化,相比之下葡萄原料品质、农药残留等指标更为可控。

  文化推广和品牌建设乏力,缺少代表性的品牌。近年来,我国葡萄酒生产企业、经营者、酒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文化推广和品牌建设乏力。在2015年年度百强葡萄酒品牌中,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作为新世界葡萄酒国家均已有了代表性的葡萄酒品牌,而我国无一上榜。

  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专业性技术人才匮乏。虽然我国葡萄酒产业已经培养和引进了大量技术人才,但技术人才的水平和培养,还没有引起部分产区及企业的足够重视。擅长土肥管理、栽培技术、酿酒工艺、高品质葡萄酒生产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匮乏。同时,我国的葡萄酒产业规范、标准还不能完全符合中国的具体实情,过分依赖国外的“标准”轨道,缺乏因地制宜、“土生土长”的指标体系创建。

  迎来机遇

  国内市场需求及消费群体不断增大。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为1.5升/年,而世界人均葡萄酒消费为4-5升/年,市场潜力巨大。随着葡萄酒消费者逐渐成熟,对葡萄酒的品质、文化要求越来越高,更加追求产品的高质量、多样性、个性化,而本国的生产企业更加贴近、熟悉本国消费者的饮食和地域习俗,能够更好的立足于国内市场。

  国产葡萄酒对产区打造推介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在“十三五”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环境下,政府与企业联手,以示范区等形式抓好产区的基础建设工作,全面提升产区内涵,包括生态环境、技术基础、文化再造、人才培养、政务环境、品牌推广、产区个性化塑造等,将对我国的葡萄酒产区建设和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建立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国产葡萄酒本土优势更有利占据核心市场。很多大型国产葡萄酒企业围绕酒庄、酒厂所在地区,形成一个根据地市场,以根据地市场为依托,还可以辐射周边市场。同时,通过推进酒庄与基地、文化、旅游、休闲等多功能的融合,结合本土互联网等营销模式的推广,在市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

  谋划未来

  提高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建立健全葡萄酒标准体系。适时建立境外生产企业的注册制度,强化源头监管;提高国内葡萄酒“生产许可证”的准入门槛,提升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取消或严格以贴牌或委托加工方式生产葡萄酒,确保葡萄酒生产和流通安全;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葡萄酒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保障我国葡萄酒市场规范、有序。

  加强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保障原料质量安全。加强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选择适宜葡萄种植品种,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推广规模化、机械化的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模式,提升原料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体系,提升酿酒葡萄品质。

  加大技术型人才培养力度,壮大国内酿酒师、品酒师队伍。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国内酿酒师队伍,使其能够从种植、管理、采收、酿制全过程把关生产出高品质的葡萄酒。同时,在企业和检验检疫系统培养专业的品酒师队伍,执行葡萄酒标准中的感官分级评价,牢牢掌握对进出口葡萄酒进行品评鉴定的话语权。

  强化品牌和文化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在葡萄酒知名产区,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葡萄酒文化培育与旅游资源进行相结合的建设和开发,使旅游区域葡萄产业基地形成空间融通、内涵延伸、功能补充。借鉴法国原产地控制命名经验,在国内知名产区建立统一的品牌联盟,推出统一的葡萄酒专用标识,共同打造推广产区品牌,树立和推广产区形象。

  进军国外高端市场,实现由“做酒”向“创牌”转变。在酿酒工艺和包装设计上打造代表本土文化的特色品牌,通过参加世界葡萄酒大赛、国际葡萄酒挑战赛等国际赛事,提高酒庄及品牌的关注度,同时发挥检验检疫部门的技术优势,加强对企业培训,帮扶知名葡萄酒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收集国际葡萄酒政策信息,积极支持企业扩大出口。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配方已达1251个 产品质量安全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配方已达1251个 产品质量安全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4月8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消息,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注册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1251个,其中境内120家企业获批1004个配方,境外35家企业获批247个配方,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2025年04月10日
2024年我国森林食物产量突破2亿吨 跃居为第三大重要农产品

2024年我国森林食物产量突破2亿吨 跃居为第三大重要农产品

3月21日为我国第13个“国际森林日”,今年的主题为“森林与食物:森林对于维持粮食生产至关重要”。从国家林草局获悉,2024年,我国森林食物产量超过2亿吨,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农产品,进一步凸显了森林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多样化食物供给中的重要作用。

2025年03月25日
中国草莓产业领跑全球!栽培面积近300万亩

中国草莓产业领跑全球!栽培面积近300万亩

3月17日,第10届国际草莓大会在江苏盐城隆重开幕。此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草莓科研、生产、贸易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共同探讨草莓产业的发展与未来。

2025年03月19日
2024年中国蓝莓总产量较2020年增加197% 栽培面积较2020年增加44.38%

2024年中国蓝莓总产量较2020年增加197% 栽培面积较2020年增加44.38%

2月27日,2025年云南蓝莓大会暨红河蓝莓品牌战略发布会在云南省红河州召开。会上介绍了中国蓝莓产业发展情况,据中国各地调研数据、种植企业和蓝莓销售商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位。四年之后,2024年中国蓝莓总产量约78万吨,比2020年增加197%。

2025年03月01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食材流通规模达4.84万亿元 且食材供应链企业正在加速出海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食材流通规模达4.84万亿元 且食材供应链企业正在加速出海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食材流通规模达4.84万亿元,服务性食材供应链企业市场规模达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食材消费规模达6.8万亿元,同比增长8.9%。

2024年12月02日
2023年度全国苹果总产量增至4960.17万吨 且行业分拣包装环节自动化发展进步显著

2023年度全国苹果总产量增至4960.17万吨 且行业分拣包装环节自动化发展进步显著

11月12日,从中国苹果产业协会获悉,近日,中国苹果产业协会联合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共同组织编写的《2023年度中国苹果产业发展报告》对外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度全国苹果总产量为4960.17万吨,同比增长4.27%。整体来看,全国苹果总产量保持增长走势。

2024年11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