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乳业国际化?中国乳业国际化进展得怎么样?中国乳业应该怎样国际化?在中国乳业国际化的道路上还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前不久,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牵头,来自国家食药总局、工信部、乳业专家、乳品企业老总等人士,就“中国乳业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国际化初有成效
中国乳业之所以能够在近几年开始了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主要归结于国内乳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原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指出,对比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的中国乳业,当前中国乳业的实力大大增强,在生产规模、装备水平、质量安全、品牌力、市场环境、原料质量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当前乳业仍然存在问题,比如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存在结构性过剩,消费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复等,这些问题都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于本土乳企而言,要尽快推动技术进步、品牌国际化、降低成本,与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面对面竞争,在国际市场抢占奶源基地,并由此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乳企竞争机制。
与此同时,中国乳业国际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一方面表现为中国乳品企业海外投资力度加大,我国先后有多个乳品企业走出了国门,包括伊利、蒙牛、光明、飞鹤、贝因美、辉山等一批大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国外资本和国际乳业巨头大量进入中国,纷纷同国内本土乳企展开各种合作,抢滩中国市场。
对此,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当前中国乳业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因此必须要积极走出去,利用国外品牌和先进技术缩小竞争差距,从而能培养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品牌。
挑战依然不小
即使很多企业“国际化”道路走得相对顺利,但是在很多政府领导和行业专家看来,中国乳业“国际化”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挑战要克服。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认为,当前中国乳企发展仍然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他把中国乳企走出去的前景称为“机遇不大,挑战不小”。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张靖也表示,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国际竞争,乳企在国内其实早就已经参与了国际竞争,目前国内乳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对企业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在企业发展国际化的道路上,国家也需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帮助企业扫除发展障碍,从而促使乳企更好地走出去。
农业部资深乳业分析师陈渝介绍,今天的乳企走出去已经不只是基于品牌、原料等因素的考量,“想要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真正的跨国企业,必须要积极走出去,搭建一个新的竞争生态圈,积极步入国际竞争2.0时代。”此外,朱宏任也强调,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对产业链最前端的农民等的情况用协同的观点来看待。走出去的企业既要学习先进技术,也需要注重企业管理、能力建设、合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方面也坦承,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企业需要拿出企业家的担当和责任心。王欣宇表示,坚持对乳业根基的重视,“乳企需要回归做牛奶的初心,敬畏产业规律,遵守市场规则,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把控每一个细节,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中国乳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不能过快,必须以本国奶源和产业安全为基础,也不能以牺牲本国产业健康发展来发展国际化,”宋亮表示,此外,他还建议国家加快产品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推动产业工业化的升级,进一步深化加强科学监管体系,推动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更有效的融合。
乳企国际化程度提高
乳企国际化程度提高的同时,乳业国际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可以说中国乳业和世界市场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乳业市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中国乳业的波动,进而影响到每一个中国奶农。会上,作为中国乳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蒙牛、飞鹤、辉山三家企业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乳业国际化的看法。
蒙牛乳业副总裁翟嵋介绍,近年来,中国乳业一直在压力中求发展,现在面临着三重困境也可以说是挑战,一是全球奶业遭遇第三波世界性寒流,国内市场也受波及;二是受到国外乳品品牌的冲击,尤其是奶粉板块;三是国民对国内乳品品牌消费信心恢复缓慢,这也是中国乳业的一块心病。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看,中国引领着新兴经济体;国家“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嫁接起中国与世界、现在与未来的桥梁,这是中国乳业突破困境的机遇。
蒙牛现在以中国中粮、法国达能、丹麦ArlaFoods三大战略股东为主,完成了国际化公司治理架构。品质是蒙牛走国际化道路最强烈的诉求。我们通过各种合作,持续与国际乳业翘楚对标,夯实品质,对品质的要求覆盖到奶源源头管理、工厂管理、海外布局的方方面面。
在国际化的牧场管理上,蒙牛主要是跟丹麦ArlaFoods和新西兰安硕(AsureQuality)对标、取经。同时,蒙牛还开展了丹麦农场主进驻中国牧场的项目。新西兰安硕是南半球最大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企业,也是国际上认可度最高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机构之一。安硕帮助蒙牛在国内率先引进牧场国际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包含从牧场原料、饲养管理、原奶采集等各个环节。蒙牛开始走出去寻找机遇,进行海外的投资生产布局。目前,蒙牛奶源地已布局到了丹麦、德国、奥地利、新西兰等黄金奶源带。
“中国乳企要突破瓶颈,国际化合作是一个比较好的路径。”在飞鹤乳业副总裁卢光看来,乳制品“十三五”规划中,政府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然而国际化不仅仅是“走出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进来”也是一种重要手段。飞鹤很早就意识到,婴幼儿奶粉的单品高毛利时代已过去,积极同国外研发机构合作,消化吸收国际各个领域的最前沿、最先进理念技术化为己用,是中国乳企突破现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民族乳业快速发展的不二法门。
飞鹤的国际化战略,是与“源创新”的理念一脉相承。在研发方面,聚合世界上先进的研发力量,对中国宝宝体质进行持续探索。与全球领先科研机构进行配方研制合作,不断优化升级乳粉配方,从生命的源头出发,实践、落实做“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奶粉”的目标。
辉山乳业副总裁王欣宇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奶业产业的固有周期,与人口红利引发市场井喷、而后消费者需求迅速迭代之间的矛盾,随着全球化及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这一矛盾的外在表现更为复杂。而刚刚结束不久的全球乳制品第175次拍会上的进口奶价持续攀升,进口价格基本与国内原奶价格持平,这样预示中国乳业的拐点已经到来。
辉山的全产业链让乳品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效的整合为一体实现了生态闭环。这种模式下,乳业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各个环节的协同效应,形成巨大的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不仅不会受到国际原料奶市场的周期性波动,而且原奶可以有更多的利用方向,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储存成本。
一家企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引进资源、发掘资源、整合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在本土奶粉企业纷纷出海建厂、搜寻全球供应资源的时候,辉山反其道而行,吸引了全球五大乳制品公司之一、拥有140多年历史、年销售收入100多亿欧元的荷兰皇家菲仕兰对辉山产业的投资。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