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分析。作为乳制品生产大国,我国拥有600多家规模以上的乳品企业,但拥有奶源基地的乳品企业数量不多。经历多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乳品企业在奶源基地建设方面增加了投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乳品企业自有奶源的比例仍然很低。因此,国内乳品企业需要加大投入,建立奶牛饲草料基地和奶源基地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中国乳制品产业专项调研及未来五年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在经历2008年的乳业危机后,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产量、产值和销售收入均呈现缓慢平稳回升态势,国内乳制品消费市场开始回暖,消费逐步趋于理性。然而,受食品安全问题、进口乳制品冲击、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依据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公开统计数据,从行业规模、区域分布、供求状况、盈利情况等方面对乳制品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正面临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不破坏生态的生产方式,从源头抓起,以现代的营销观念,迎接新一轮高品质发展周期的到来。
2012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工业总产值为2519.33亿元,比2011年增长17.57%;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49%,与2011年持平(图1)。虽然,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但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势头。
2、行业规模
受行业需求增幅减缓影响,2012年我国乳制品工业规模扩张速度趋缓,具体来看,截至2012年年末,行业内共有规模以上乳品企业649家,资产总计1744.14亿元,增速为12.64%,较2011年明显下滑;同时,行业负债总计为958.18亿元,同比增长7.56%,但增速有所下滑。
3、区域分布
乳制品行业是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它的分布不仅体现了行业特点,也体现了区域特征,是行业和区域特征二者结合的充分体现。总体上看,我国乳制品行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东北地区,这样分布的原因大致有: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些地区多数经济比较发达,交通设施便利;二是由于乳制品存储的特殊性,在温度较高地区不易保存;三是由于奶源主要集中在牧草丰富的北方地区,如内蒙古、黑龙江、山东等省。在乳制品行业产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市中,内蒙古产量最高,达到325.67吨,其次为山东省,产量为320.72吨,江苏、山西、宁夏、天津等省份乳制品产量的增长较快。
4、供求情况
截至2012年12月,全国乳制品产量达到2545.19万吨,同比增长8.07%,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12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所致;然而,乳品产量虽有上升,但速度减缓(图2)。
5、行业盈利情况
过去5年中,乳制品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较为稳定,绝对量逐年递增,相对增长速度也保持平稳。全行业的销售收入从2008年的1375.9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465.36亿元。乳制品行业的利润增长波动较大,从2008年的43.73亿元增长到159.55亿元,同比提高21.69%;其中2009年的利润增长最为明显,增速达到了104.51%。2012年行业亏损额为10.72亿元,较2011年大幅减少23.67%。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宏观经济波动
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总体偏弱,消费市场整体较为低迷,乳制品消费需求减少。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滑1.5个百分点。虽然受“稳增长”政策拉动影响,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但全年经济总体下行趋势难以逆转。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乳制品行业消费需求,乳品企业亏损较为严重。宏观经济环境下,乳制品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国内乳制品企业将来的增长仍需市场的检验。
2、技术有待改进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提出要全面整顿,恢复乳制品市场的正常秩序;整顿和规范奶站,提高准入门槛,实施标准化管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提出将在2015年年底前基本形成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标准体系,并在“十二五”期间制定、修订完成乳制品等主要大类食品的产品安全标准。届时,乳制品行业的技术要求会更高,企业生产设备更新力度将加大,竞争的压力也会更大。
3、市场需求不足
虽然在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下,经济形势有了迅速的好转;对乳制品行业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后,国内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信心在逐步恢复,但是负面影响依然存在。目前乳制品企业已经进入奶源、产品、渠道全产业链竞争的时期,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国内产品的需求依然不容乐观。
4、饲料安全问题
饲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关系到食品的终端安全。伴随社会的发展和对畜产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饲料安全不单指违禁药物的添加、瘦肉精的使用等,饲料安全已经纳入整个社会发展的安全体系中。
三、发展对策
1、积极开展技术创新
为保持乳制品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政府及企业应当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和装备。近年来,国内乳制品行业巨头不断加强产品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获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伊利营养舒化奶、金典奶等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年均增速接近30%,超过其它同级别产品,成为企业盈利的主要力量。国家及企业需要重视乳品生产技术与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的建设;开展乳制品关键技术的研发、集成、示范和推广;促进企业装备自主化,提高企业的制造技术水平。
2、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
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相继出台;2013年,国务院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将更加严格。国家将从法规标准、监测评估、检验检测、过程控制、食品安全诚信等方面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议政府加强乳品全产业链的监管,建立并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生鲜乳的检测系统和信息系统。同时,乳品企业要加强诚信责任意识,加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全过程控制,加强对产品的检测,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丰富产品结构
乳品企业应当积极发展高品质、市场需求量大的乳制品,以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乳制品市场的产品结构要改变以奶粉为主的产品格局,要大力发展液态奶的生产,如巴氏奶、酸奶、超高温灭菌奶和乳酸菌饮料等,尤其要开发以新鲜为特点的巴氏奶、酸奶、营养强化奶等产品。
4、深入开发国内外市场
国内奶粉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消费市场,乳品企业应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同时,基于本地优势,国内乳品企业应着重发展液态奶制品,扩大国内市场。另外,企业应积极开拓东欧、东南亚、东亚等国家的市场,增加乳制品出口。对于进口产品,政府可适当采取限制措施,建立进口奶粉预警系统以调节市场需求,优化国内乳业的竞争环境,鼓励国内乳品企业做大做强品牌。
5、规范外资监管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国外兼并和收购,加强重大兼并和收购活动的监控,严格管理系统。对外资并购乳品企业要进行评估,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主动和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利。
6、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作为乳制品生产大国,我国拥有600多家规模以上的乳品企业,但拥有奶源基地的乳品企业数量不多。经历多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乳品企业在奶源基地建设方面增加了投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乳品企业自有奶源的比例仍然很低。因此,国内乳品企业需要加大投入,建立奶牛饲草料基地和奶源基地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7、实行兼并重组战略
2013年1月,国家《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要求加快乳制品工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跨地区兼并、重组,培育技术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乳制品工业结构升级,国内乳制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集中。2009年,中粮集团以61亿港元的巨资,将蒙牛乳业20.03%股权收入囊中,蒙牛乳业的股权结构形成了“国有-民营”的多种所有制模式。此外,伊利、完达山、光明也加大了兼并重组的步伐。乳品企业的并购可加快我国乳制品行业由高度分散向合理集中转变的速度,同时也是乳业整体效益回升,市场信心恢复的表现。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