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欧美为保国内企业将对我国味精企业开展反倾销调查,中国报告网行 业分析师指出:欧盟2007年9月对华味精反倾销调查,2008年12月终裁征收33.8%至39.7%的从价反倾销税,该措施于2013年12月3日到 期。但是,在制裁日期截止之际,欧盟委员会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味精启动反倾销措施日落复审调查。
我国是世界味精生产大国,早在于1992年就成为第一生产大国,2002年至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1%。目前中国每年味精产量约200多万吨,其中前出口量也很大,每年约20多万吨出口到全球,但是,近年来,我国味精经常受到欧美国家的反倾销制裁。
我国味精面临欧美制裁
中国报告网行业分析师指出:欧盟2007年9月对华味精反倾销调查,2008年12月终裁征收33.8%至39.7%的从价反倾销税,该措施于2013年12月3日到期。但是,在制裁日期截止之际,欧盟委员会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味精启动反倾销措施日落复审调查。
所谓日落复审调查,是指反倾销措施执行满5年之前的合理时间内,国内产业或其代表提出有充分证据的请求而由主管机关发起复审,若在该复审中主管机关确定终止反倾销税可能导致倾销和损害的继续或再度发生,则可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在复审期间,原反倾销税继续有效。欧盟指出,2005年以来,中国味精在欧洲的销售量增长了六倍多,所占市场份额从过去的7%上升到现在的40%以上,导致当地味精价格大幅下跌。这意味着我国味精将很有可能继续受到制裁。
实施制裁的不仅仅是欧盟。2013年10月25日,美国商务部对从中国输美味精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调查内容为我国企业是否以人为操纵的低价向美国倾销味精,或这些企业是否从不当的政府补贴中获益,我国多家味精企业遭受影响。
中国报告网在《中国味精市场现状观察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3-2017)》中提到:随着越来越多欧美企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等劳动力相对低廉的第三国以保持竞争力,欧美开始用密集的反倾销措施保护其本土相关产业和企业,味精产业近期来连受制裁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由于中国人力等成本相不高,在加工味精时采用了超低价格的玉米做原料,确实造成味精价格偏低的事实,相关企业应当积极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提高产品的附件价值。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