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双反”调查升级中国企业恐遭内外夹击

 国报告网讯:

更多行业市场情报,详情可参考《2013年中国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近期国家发改委针对奶粉市场的反垄断引起了高度关注,洋奶粉纷纷降价以应对。与此同时,关于全球铝型材巨头瑞典萨帕集团以下简称“萨帕集团”正在申请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审查的消息也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其背景是中国企业在频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反补贴、反倾销的同时,国内市场也面临跨国企业的蚕食。
       据调查了解到,以萨帕集团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一方面在海外市场通过游说欧美国家政府对中国竞争产品进行“双反”,另一方面又积极进入中国市场。
       而一直被视为中国企业折戟国际贸易官司重要原因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只是外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一块遮羞布。
       受访的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表示,即便在15年的“非市场经济国家”之后,即2016年后,中国企业和产品在全球遭遇围堵的状况都不会改变。
       巨头的“双反”
       公开信息显示,排名全球第一的萨帕集团和排名第三的挪威海德鲁公司以下简称“海德鲁”已成立合资公司名为萨帕,目前正通过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反垄断调查,此前,萨帕已经获得欧盟和美国政府的批准。
       这桩看似普通的反垄断审查,却在中国的铝型材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原因是中国的铝型材行业正在经历美国“双反”带来的痛楚,而这场“双反”的幕后推手即是萨帕集团。
       2010年4月美国商务部对从中国进口的铝型材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提出立案的是美国钢铁工会和铝型材公平贸易委员会。2011年3月美国商务部做出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铝型材产品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定,决定对中国铝型材生产企业征收最高33.28%的反倾销关税及最高374.15%的反补贴关税,包括中国忠旺全球排名第二在内的大多数中国铝型材生产企业都因此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中国忠旺的企业数据显示,2009年忠旺出口美国的铝型材销售收入达56.58亿元,占其整体销售收入的40.8%。受“双反”调查影响,其2010年对美出口的销售收入则减少至30.67亿元,占其总销售的比例也降至29.1%。
       除了美国的“双反”,据掌握的资料显示,自2008年至2012年,来自包括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在内的不同国家对中国铝型材的反垄断调查案就高达12起。
       商务部在今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入世以来的11年内2002年至2012年,共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案件842起,涉案金额736亿美元。2012年,我国遭遇21个国家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77起,案值277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和369%。
       两线“作战”
       萨帕发起的对中国铝型材同行的“双反”只是一个典型。而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域越来越广,某些外资企业一方面利用中国作为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又在母国和第三国市场对中国同行发起贸易争端,企图独占市场。
       1999年萨帕投资创建萨帕铝热传输上海有限公司,迈开了其中国投资的步伐。目前资料显示,萨帕在中国独资、合资项目共计6个,投资总额近10亿元。
       萨帕在华投资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11年6月与中铝合资成立中铝萨帕特种铝材重庆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为6.3亿元人民币。
       当时有媒体用“引狼入室”来形容中铝与萨帕的合作,中铝董事长熊维平回应称,“中铝公司与萨帕集团合作,终极目标是走出去,这是与中铝公司实施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战略转型的目标是一致的。”
       不过,中铝与萨帕的此次合作目前还没有产生外界想象的那么大的影响,萨帕在中国铝型材市场的地位也没有凸显出来,萨帕集团的业绩数据显示,其2012年销售总量为856000吨,北美为454000吨,欧洲为389000吨,亚洲为13000吨,而中国市场2012年的市场总量约在1000万吨左右。
       来自商务部的人士对比萨帕的企业信息后表示,萨帕集团和海德鲁之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都很少,“我个人认为,萨帕通过审查的几率很大。”
       来自北京高朋律师事务所的张毅律师认为,像萨帕这样的企业要进入中国是挡不住的,也没必要去阻止它,但可以设置一些条款,让他们有条件地进来。
       应对难题
       一位遭受过内外夹击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外资企业带进来的多为中高端产品,高端产品基本完胜中国企业,争夺激烈的是中端产品,“我们的价格比较低,但质量不是很稳定。而外企的产品实现本土化,价格也不是那么高了,质量要比国内的好。”
       在应对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问题上,“超国民待遇”依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2008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内外资企业均统一适用25%的标准税率,理论上外企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结束。
       “但实际上,地方政府给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并没有结束,只是方式变了。”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海峰指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时候会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但这对国家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我国森林食物产量突破2亿吨 跃居为第三大重要农产品

2024年我国森林食物产量突破2亿吨 跃居为第三大重要农产品

3月21日为我国第13个“国际森林日”,今年的主题为“森林与食物:森林对于维持粮食生产至关重要”。从国家林草局获悉,2024年,我国森林食物产量超过2亿吨,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农产品,进一步凸显了森林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多样化食物供给中的重要作用。

2025年03月25日
中国草莓产业领跑全球!栽培面积近300万亩

中国草莓产业领跑全球!栽培面积近300万亩

3月17日,第10届国际草莓大会在江苏盐城隆重开幕。此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草莓科研、生产、贸易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共同探讨草莓产业的发展与未来。

2025年03月19日
2024年中国蓝莓总产量较2020年增加197% 栽培面积较2020年增加44.38%

2024年中国蓝莓总产量较2020年增加197% 栽培面积较2020年增加44.38%

2月27日,2025年云南蓝莓大会暨红河蓝莓品牌战略发布会在云南省红河州召开。会上介绍了中国蓝莓产业发展情况,据中国各地调研数据、种植企业和蓝莓销售商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位。四年之后,2024年中国蓝莓总产量约78万吨,比2020年增加197%。

2025年03月01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食材流通规模达4.84万亿元 且食材供应链企业正在加速出海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食材流通规模达4.84万亿元 且食材供应链企业正在加速出海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食材流通规模达4.84万亿元,服务性食材供应链企业市场规模达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食材消费规模达6.8万亿元,同比增长8.9%。

2024年12月02日
2023年度全国苹果总产量增至4960.17万吨 且行业分拣包装环节自动化发展进步显著

2023年度全国苹果总产量增至4960.17万吨 且行业分拣包装环节自动化发展进步显著

11月12日,从中国苹果产业协会获悉,近日,中国苹果产业协会联合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共同组织编写的《2023年度中国苹果产业发展报告》对外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度全国苹果总产量为4960.17万吨,同比增长4.27%。整体来看,全国苹果总产量保持增长走势。

2024年11月14日
2024年上半年我国食品饮料行业整体增速承压 其中白酒板块业绩呈分化态势

2024年上半年我国食品饮料行业整体增速承压 其中白酒板块业绩呈分化态势

2024年上半年,我国食品饮料行业整体增速承压。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食品饮料行业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5678.08亿元,同比增长5.17%,增速同比下降4.68个百分点;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3.44亿元,同比增长14.04%,增速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2024年09月26日
布里亚特公司计划在2024年向中国出口2600吨菜籽油以及2000吨菜籽饼

布里亚特公司计划在2024年向中国出口2600吨菜籽油以及2000吨菜籽饼

近日,达列耶夫在VK社交平台写道,“该地区油籽加工厂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050万元的1500吨菜籽油,以及价值80万元的360吨菜籽饼。该公司计划在2024年出口价值1770万元的2600吨菜籽油,以及价值440万元的2000吨菜籽饼。所有出口商品均符合中国植物检疫要求,经检疫未发现有害生物。”

2024年09月20日
2024年月饼销售额约达到200亿元 天价礼盒已退出市场

2024年月饼销售额约达到200亿元 天价礼盒已退出市场

8月15日,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发布预测,预计今年月饼整体产量、销售额同比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其中,产量近30万吨,销售额约200亿元,相比上年持平或略有下降,并表示今年500元以上的天价月饼礼盒已基本退出常规市场。

2024年08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