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乳业的恢复速度和跌落深谷时一样神速,仅仅一年之后,中国乳业便基本恢复“元气”:市场销售基本恢复、乳业上市公司业绩纷纷向好、资本频频青睐中国乳业……
伤疤虽好,痛却难忘。在乳业格局中,尽管伊利、蒙牛的双寡头地位并未被撼动,但奶粉巨头三鹿已经成为了永远的过去,蒙牛也在一片惊讶声中寻求“红顶”庇护,而地方乳企则在不知不觉中赢得了较多的关注。
有分析人士指出,奶源建设、激烈竞争、收入增速恢复等问题依然棘手,乳业复兴之路也许才刚刚开始。
上市乳企翻身
今年年初至今,伴随着乳业的逐渐恢复,乳业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ST伊利(600887)上涨143.63%,光明乳业(600597)上涨68.24%,三元股份(600429)上涨32.56%,而同期上证综指上涨幅度为62.90%。港股的蒙牛乳业(02319.HK)亦上涨93.63%,而同期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涨幅为57.77%。
遥看去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时,身陷三聚氰胺风波的乳业巨头们跌声一片:自2008年9月11日至9月24日的短短9个交易日内,光明乳业下跌16.42%,伊利下跌37.90%,蒙牛下跌64.02%;仅没有被三聚氰胺波及的三元股份上涨64.90%。
与股价相呼应的是上市乳企的业绩。2008年,除了三元略有盈利之外,其他3大乳业上市公司巨亏共计接近30亿元。其中,伊利亏损16.8亿元,蒙牛亏损9.5亿元,光明亏损2.86亿元,伊利还因此“披星戴帽”。
今年一季度起,随着三聚氰胺阴影的逐渐散去,乳品消费逐渐恢复,乳企也开始扭转亏损局面,实现“转正”。今年上半年,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四大上市乳企共计实现净利润约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其中,除去光明乳业由于非经常性损益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之外,其他三家同比均出现增长。
业内纷纷表示,乳业恢复速度超乎想象,而行业自律以及政策扶持无疑是乳业迅速走出危机的根本原因。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指出,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对奶站、乳制品加工企业进行整顿,要求全面加强乳业质量管理和制度建设,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消费者的信心。
中原证券刘冉更预计,上市乳企今年下半年的销售收入将会环比继续稳步增长,同比增速加大,并逐步向常态回归。
乳业格局微调
事实上,经过三聚氰胺事件,中国乳业格局并没有如此前业内所担心的那样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三强还是那个三强——伊利、蒙牛、光明,但“枝干部分”的微调却也无法忽视。
其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三鹿轰然倒下,三元接手。
市场一直将三元视为本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由于没有被三聚氰胺波及,在其他乳企努力收复失地的时候,三元却在趁势扩张,以共计约6.6亿元的价格大胆接手三鹿经营性资产。在竞拍三鹿资产成功后,三元股份总经理钮立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三元将尽快向行业第一阵营突击,相信用不了多久,三元在中国乳品行业的地位将会得到提升。
尽管有着冲击第一阵营的“豪言壮语”,但三元跻身第一阵营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年上半年,三元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73.24%;净利润3673万元,同比增长138.01%。业绩中,主业之外的投资收益贡献率高达95%。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作为区域品牌的三元已经开始了全国扩张步伐,整合也已经初见成效,但未来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对于三元来讲,营销依旧是难点。
微调之二:蒙牛国有化。
除了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遭遇重创之外,蒙牛今年年初还遭遇了特仑苏OMP事件的二次打击,导致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下滑,营收也被伊利超越。
2009年7月7日,中粮集团和厚朴投资联手以61亿港元收购蒙牛乳业20.03%股权,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包括宁高宁、于旭波在内的中粮及厚朴4名相关负责人也正式进入蒙牛乳业董事会。至此,四家乳业上市公司均有了国企背景。
收购之时,业内曾表示,刚刚确立全产业链食品战略的中粮集团,将触角延伸到中国乳业的地盘上,意味着具有雄厚背景的大型央企看好中国乳业以及蒙牛的发展前景。而中粮入主对于蒙牛来说,无论是上游奶源建设还是下游产品营销,都将会有实质性的好处。
刘冉分析,国家曾明确提出鼓励国内乳制品企业的兼并、收购和重组,而在行业并购的进程中,具备强大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应更能游刃有余,毕竟兼并所需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也只有深厚的政府背景才能给予。
微调之三:资本青睐乳业。
三鹿的倒下令持有三鹿43%股权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很受伤,此后资本对于乳业的关注度骤降,但这种局面已然随着乳业的复苏出现较大改观。厚朴投资入股蒙牛之后不久,两家以产业投资闻名的创投也相继入股中国地方乳企。
8月13日,已经转入纽交所主板上市的飞鹤乳业(NYSE:ADY)宣布,向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定向增发210万股普通股,以获得红杉资本63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完成后,红杉将获得飞鹤10.5%的股份。9月20日,凯雷投资集团宣布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向广东雅士利集团注资,分别占有雅士利17.3%和6%股份。
分析人士指出,资本的频频进入显示出乳业前景的向好,也将给乳企带来较大的资金支持。
复兴之路漫漫
国都证券王明德表示,国内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仍然较低,预计乳制品行业整体恢复后在未来的5-10年仍可保持稳定增长。增长主要来自:农村地区人均收入增长带来人均乳制品消费增长加速;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结构调整和高端乳制品消费升级;产业政策驱动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尽管前景向好,但业内认为,乳业复兴之路尚未完结,在恢复营业收入增速、奶源建设、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利润率方面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数据显示,四家上市乳企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93.44亿元,同比略降1.2%,而过去5年,乳制品行业销售收入始终保持22%以上的增长。
乳业专家陈渝表示,乳业恢复速度太快以至于有些令人担心,某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乳品企业开始重视奶源建设,纷纷斥巨资自建牧场或奶源基地,但奶源建设的发展模式仍在摸索探讨,更存在着周期长、见效慢等问题,规范尚需一定时间,“奶农和加工企业的关系并没有完全理顺。”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指出,乳品行业的竞争也在加剧,经过三聚氰胺事件,行业集中度并未得到有效提高,当前国内仍有2700家左右的大小乳企,市场份额较为分散,乳品行业仍然在洗牌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地方企业谋求资金或者上市,而行业兼并重组也会继续进行,行业格局或许会悄然发生变化。
安信证券报告认为,由于进口奶粉大举入侵,至少在奶粉这一业务上,国产乳企欲摆脱“三聚氰胺”的影响,尚需时日。
而更无法忽略的是,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乳品企业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需要大量的投入来支撑。数据显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除蒙牛以外的上市乳企的销售费用率均节节攀升,分别上升了4至8个百分点不等。今年上半年伊利销售收入在上市乳企中拔得头筹,但销售费用同样居首,高出光明和蒙牛一倍左右。
从2008年四季度以来,上市乳企盈利能力整体呈现环比及同比稳步上升态势,在国内原奶价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行业毛利率大幅提升。但业内认为,这种基于低奶价的高毛利率并不可持续。刘冉表示,乳制品行业始终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市场争夺战经常通过降价促销和不惜血本的广告投入来展开,行业净利润率水平低,且盈利空间一再被蚕食。目前行业的销售费用过高的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将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释放。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