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百位科学家联署声明谴责基因编辑 我国基因编辑技术市场具有较大风险

        昨日,来自中国深圳的一组学者向外界公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她们的基因已经经过人为修饰,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露露和娜娜是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

        对此,国内122位科学家发表联署声明,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称实验存在的严重生命伦理问题。同时,这项研究也将中国基因编辑研究的伦理问题推到整个国际学术界的怀疑目光之下。表示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122为科学家联署声明

信息来源:互联网

各科学家联署人明细

信息来源:互联网

        26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发表了一份声明称,贺建奎副教授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此项研究工作为其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声明还称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深圳市卫计委也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于11月26日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公众进行公布。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研究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双螺旋结构,使得对DNA进行人工改造成为可能。随后在1979年,Scherer 和Davis实现了外源基因的正常表达,这标志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正式形成。

        目前主要的基因编辑技术有锌指核酸酶技术(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 核酸酶(TALEN)、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9)等,其中CRISPR 技术是目前最新也最为通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其成本低廉,简单易用,只需花 费60美元就可以购买到CRISPR技术所需的基本材料,网络上甚至有免费获得这些材料的途径。CRISPR已经在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细胞中成功进行了位点特异性的DNA切割,未来有望解决一些人类相关疾病;在商业上,已经用于多种转基因农作物中,利用该技术可以将转基因作物的相关外源基因,在发挥作用后敲除,有望使转基因食品更加安全。

        2016年,基因编辑工具、试剂、服务、模型和其它相关供应市场规模将达6.08亿美元。2014年,这一市场规模为2.34亿美元。随着新应用的发展以及相关项目的增加,这一市场在未来5年预计将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基因编辑在开发疾病治疗方案和农业中应用的增加是该市场增长的驱动力之一。

基因编辑市场逐年递增(工具、试剂、服务、供应)

数据来源:药监局

        基因编辑技术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其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改变基因结构来达到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引起 人类遗传病的单基因突变就达1万种以上。如果临床应用最终被证明为安全有效,以治疗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将大有可为。近年来,基因编辑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14年全球首只靶向基因编辑猴子在中国出生。2015年4月中国科学家首次修改人类胚胎基因。2016年华西医院宣布首例基因编辑人体实验正式开展。随着科学家对疾病致病机理和基因编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以及对基因编辑方法的不断改良,基因编辑最终会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广泛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存在的风险

        1、技术自身存在风险

        作为一项技术,基因编辑还存在不完善和不成熟之处。2017年8月,CRISPR发明人之一、华人科学家张锋团队指出,不同个体间存在巨大的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会影响CRISPR的精确编辑。

        2、可能存在伦理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引发了人们对伦理问题的担忧,目前伦理上争议较大的是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不同的国家对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态度不同。根据2014年一项研宄显示,在全球39个国家的调查中,有25个国家反对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的修饰,并通过法律来执行这项禁令,其中包括了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以及法国等。另有4个国家已通过文件禁止这类研宄进行,但未立法,这其中包括中国。而俄罗斯在内的9个国家对人类生殖细胞基因修饰的态度不明确。美国限制人类生殖细胞基因修饰。

        3、或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发明新的病原体,如果这些病原体发生泄露、或是被用作生物武器,将会造成严重损失。站在国家的立场来看,一种新的技术出现时,它总会想到这种技术不好的一面,可能有什么负面的影响或者潜在的威胁,可能会就此作出一些防御性战略。为此2016年2月,美国情报界年度全球威胁评估报告中,将基因编辑技术列入“大规模杀伤性与扩散性武器”威胁清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YZ)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对等回应!财政部出手—4500 万以上医疗器械采购对欧盟企业设限

对等回应!财政部出手—4500 万以上医疗器械采购对欧盟企业设限

7月6日,中国财政部发布通知,宣布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限制措施。此举旨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审批程序作出调整。

2025年07月08日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文力推创新药全球化发展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文力推创新药全球化发展

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促进创新药全球市场发展,通过搭建国际交易平台、拓展海外合作、优化价格机制等举措,助力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

2025年07月03日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推进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推进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6月12日,据“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启动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培育工作,旨在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进程。到2027年,我国将力争培育20个以上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服务企业超过200家,孵化产品400个以上,为生物制造领域提供从“小试验证”到“中试

2025年06月13日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首个GLP-1RA国内上市! 我国司美格鲁肽行业竞争或将愈发激烈

根据诺和诺德财报,2023年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12亿美元,2024年有可能超过K药成为新一届药王。

2024年11月18日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连锁药店行业:多家中大型药店连锁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 2024年Q4或迎新平衡

10月31日,中大型药店连锁的经营数据已开始显露出颓势,但收购已趋于谨慎,由于行业竞争激烈,新店培育期拉长,增收难增利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2024年11月04日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2024年1-9月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 共济金额304.57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46亿人次,比1-8月增长0.28亿人次;共济金额304.57亿元,比1-8月增长42亿元。共济人次较多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共济金额较大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重庆等。

2024年10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