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正式落下帷幕 我国新能源车产业已具较好规模效应优势与发展环境

        根据报道消息,在2019年12月1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正式落下帷幕。据了解,从2015年起,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已经连续举办过5届,今年 2020 年是第六届,主题是“把握形势 聚焦转型 引领创新”。在论坛上,政府有关部门与汽车、能源、交通、城市、通讯等领域的行业机构和领先企业代表就行业、企业、政策的转型与创新展开了深度研讨。

部分行业专家、汽车领导的发言

工信部部长苗圩

1、今年的产销量有可能是一个略微的负增长或者是零增长,就像 2018 年、2019 年连续两年以 10%8% 左右的大幅度的下降,已经开始收窄,从这几个月的走势来看,也确实像大家的分析,呈现相吻合的一个情况。

2、我们全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仍然超过了 120 万辆,大体上相当于 2018 年全年的销售量。而且从趋势上来看,11 月份当月的销量已经达到了 10.5 万辆,12月份当月的销量达到了 16.3 万辆,这个月销售量已经恢复到退坡以前平均的水平,所以表明退补的政策负面的影响正在逐渐的恢复当中。

3、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品质在显著的提升,中高端车市场的份额在不断的提高;产业的结构也在持续的优化,落后的企业退出了市场;从长远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具备较好的规模效应优势和发展环境。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

12019 年前 11 个月,国内所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中有超过四成用户来自于限购城市。

2、非限购城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数量,要想由目前的大幅下降恢复到持续大幅增长态势,要么电池的价格显著下降,要么推出强有力的补贴替代政策。

3、到 2025 年,我国限购城市对于新能源车的私人需求量将达到 35 万台。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

1、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中,纯电动与燃料电池汽车同等重要且长期共存,其在市场应用中各有定位、互不替代。

22019 年中央地方财政补贴退坡幅度已超过 70%,建议 2020 年底前,稳定现有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不在对补贴产品的技术指标做新的调整,让企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补贴退出后的产品规划与研发工作。

3、落实好国务院促进消费相关政策,取消新能源汽车限购限行,释放消费潜力,同时在 2025年前,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政策。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

1、截至 2019 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达到 120 万个,较去年年底增加 50 万个,其中公共桩 50 个万,专用装 70 万个。其中北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19.3 万个,同比增 30%;上海充电桩 25 万个,同比增长 20%

2、当下充电行业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充电设施平均利用率较低、利润率低,商业模式有待创新,安全水平有待提升等。

3、未来将支持探索创新充电商业模式,促进车桩协同发展,提升用户充电体验;考虑进一步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作用;加快推动先进技术研发,鼓励开展新技术应用,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充电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安全性,切实提升充电安全性;推动充电服务平台整合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级服务平台整合发展。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司长童光毅

1、电动汽车发生安全事故的数量越来越多,不加以控制,将造成更大的损失,必须保证电动汽车安全风险可控在控。

2、早期对充电桩安全的标准和准入的要求没那么高,通过我们的标准不断提升以后,新的充电桩安全水平有较大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旧的充电桩可能会成为隐患。

3、应明确充电基础设施安全责任,完善安全责任监督管理制度,建立行业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车企是整体安全的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充电商是充电设施安全的责任主体,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并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主任张帆

1、目前联盟统计的全国换电站总数为306座,而受制于多种主客观因素,换电模式在中国还处于市场探索阶段。

22025 年前应持续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给予财政补贴和奖励,落实地方车辆补贴转向补贴充电的政策,鼓励引导利用清洁能源,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示范。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

1、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和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对未来汽车的定义和概念的创新,点燃了这场百年不遇的汽车革命。

2、电动化只是引爆点,与汽车革命并行发展的是能源革命,新一代通信、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这些因素的相容对接,将使未来的汽车走向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较大程度上改变世界、造福社会。

3、到 2025 年前后电动车性价比将超过燃油车,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发电成本低于化石能源,市场将以强大的力量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以日益加快的步伐走向零排放公路交通。

4、互联网造车新势力闯入进来,是我国有别于其他汽车生产国的一大特点。特斯拉是全球第一颗明星,不会没有后来者。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

1、中国环境问题确实很严重,但我们正在改善,并不是不可以解决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重化工的退出,使得中国汽车产品对于能源的依赖逐渐减弱,中国的能源禀赋也足以满足汽车发展的需要。同时,全球共享汽车发展只会改善汽车结构,并不会从根本上使私家车发展倒退

2、中国还有 1 亿摩托车和 3 亿电动自行车用于个人交通运输,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相当一部分的人会升级为私家车使用者。

32020 年中国电动车发展最需要的还是稳定二字,包括补贴政策维持的稳定环境,其他一些政策,包括停车费减半的问题,高速的优惠政策要落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

1、汽车是我们移动生活代步的机器人,我们要享受是移动生活,而不仅仅是又一个需要人来操控的机器,所以我们一直说我们做的是自主驾驶。

2、主机厂很务实,我们需要的自动驾驶是将人工智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加更多的辅助驾驶功能,慢慢的自动驾驶就来了,智能驾驶就来了。3、人--路三个要素结合起来,就是中国的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的特色,我看智能网联可以做出成绩来的首先应该是在中国。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

1、到 2019 年底,我们两款车一共卖了 31913 台,这 3 万多辆车卖到了 297 个城市,这 297个城市什么意思呢?是按照中国地级市算的,一共也就 300 多个地级市,也就是说我们其实90%的地级市。

2、现在进入到了我们非常希望的状态,就是订车按订单生产,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把车交给你,我们现在基本上是按照这样一个我们最希望的 OTD 模式,在组织我们整个的供应链和生产。

3、我们今年会推很重要的一个服务理念——Battery as a service,把电池当成服务来推。一切都从用户体验出发,我们认为基于换电的一个车电分离方案,能给用户带来非常多的好处,可充、可换、可升级、梯次利用,把电池这个资产按照一个资产去让用户来租用。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 何小鹏

1、在未来四到五年里面,中国甚至全球的汽车行业我认为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变化,最痛苦的时候还远远没有到来。

2、新能源汽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能够从一个新的方式、新的赛道作为开始。但是真正变成强者,一定是智能电动汽车,我认为智能代表软件,智能代表数据,这才是未来。

3、我们有 92% 的用户是买了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的,这让我有一个非常大的冲击,用户以前都觉得智能是一个噱头,是一个锦上添花。但现在的用户已经开始认为智能是前三的购车理由之一。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

2019 年下半年出现新能源汽车市场下滑,形成的原因有多方面:

1、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复杂,新能源车很多是作为家庭第二部车,在经济不好时可买可不买,这种消费信心不足对市场打击很大;

2、这些年国家优惠政策极大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但去年的政策退出出现了驱动力不足;

3、行业在快速发展中,暴露一些安全问题,去年上半年密集出现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短期内对消费信心打击很大;

4、国五、国六排放切换,大量国五车清库存,短期内造成了新能源汽车的比较优势减弱;

5、早些年电池技术迭代较快,车辆续航和体验不断提升,客观上造成了新能源二手车残值较低,加上检测评估标准和流通体系不够完善,对新车消费造成了一些影响。

资料来源:互联网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在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9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品质提升显著,中高端车市场份额持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落后企业相继退出了市场。因此从长远来看,我国新能源车产业已经具备较好的规模效应优势和发展环境。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也表示,预计到2025 年限购城市对新能源车需求量将达35万辆。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4.2万辆,同比下降2.3%;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降4%。为近十年来首次同比下降。其主要是因为受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影响,自2019年下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大幅下降态势。

2019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

        对于2019年下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下滑现象,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具体如下:

2019 年下半年出现新能源汽车市场下滑因素

2019 年下半年出现新能源汽车市场下滑因素

1、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复杂,新能源车很多是作为家庭第二部车,在经济不好时可买可不买,这种消费信心不足对市场打击很大;

2、这些年国家优惠政策极大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但去年的政策退出出现了驱动力不足;

3、行业在快速发展中,暴露一些安全问题,去年上半年密集出现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短期内对消费信心打击很大;

4、国五、国六排放切换,大量国五车清库存,短期内造成了新能源汽车的比较优势减弱;

5、早些年电池技术迭代较快,车辆续航和体验不断提升,客观上造成了新能源二手车残值较低,加上检测评估标准和流通体系不够完善,对新车消费造成了一些影响。

资料来源:互联网

资料来源: 互联网,汽车工业协会,观研ww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风神股份拟定向增发支持巨型工程子午胎扩产 国内轮胎企业纷纷加码产能布局

风神股份拟定向增发支持巨型工程子午胎扩产 国内轮胎企业纷纷加码产能布局

6月12日,风神股份(600469)披露正在筹划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拟募集资金用于“高性能巨型工程子午胎扩能增效项目”建设。根据公告,公司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发行数量不超过总股本的30%。

2025年06月14日
中国领跑全球电动汽车市场 2025年全球销量有望突破2000万辆

中国领跑全球电动汽车市场 2025年全球销量有望突破2000万辆

5月15,国际能源署(IEA)14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显示,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而中国在生产和销售方面均保持领先地位,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核心驱动力。

2025年05月17日
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拉动我国汽车消费升级 补贴申请量已破1000万份 新能源车占比超53%

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拉动我国汽车消费升级 补贴申请量已破1000万份 新能源车占比超53%

5月12日,中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自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补贴申请量已突破1000万份。截至5月11日,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103.5万份,置换更新219万份。

2025年05月14日
中国智能汽车渗透率三年翻番 智能化座舱占比超七成

中国智能汽车渗透率三年翻番 智能化座舱占比超七成

汽车行业的报告指出,中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汽车市场渗透率增长迅猛,已从2021年的23.5%跃升至2024年的57.3%,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70%,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此外,新车装载智能化座舱持续攀升,中国市场新车装载智能化座舱达73%,全球市场为58%,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重要趋势。

2025年04月21日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交出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小米2024年全年总营收达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大增41.3%。其中,第四季度表现尤为突出,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83亿元,同比激增69.4%。

2025年04月04日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3月10日,乘联会发布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68.6万辆,同比增长79.7%,环比下降7.8%;1-2月累计零售143.0万辆,同比增长35.5%。

2025年03月12日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2025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94万辆,同比增长25.8%,环比下降35.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2025年02月13日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2月9日晚,兵装系多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公告,长安汽车、长城军工、哈飞动力、建设工业、华强科技、中光学和湖南天雁同属兵器装备集团旗下七家公司均称,兵器装备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商讨重组事宜。兵器装备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对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5年02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