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海口代价乱象频繁出现 我国代驾行业亟需市场监管整治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汽车代驾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

           叫个代驾想向安全回家,谁知醒来车停半路,手机、钱包都没有了……近日,海口市民张先生就遭遇“黑代驾”趁醉盗窃的经历。据了解,11月13日,海口市民张先生由于叫了“黑代驾”,现金、手机等财物都被偷了。从而到海口金贸派出所了解事件最新情况,希望能够找到偷走他东西的“黑代驾”。张先生表示,当时车上只有他和代驾两人,极可能就是代驾偷的。但由于是在烧烤店外叫的代驾,他没有代驾的联系电话,也不能追踪。

           2018年实行“醉驾入刑”的第7年,人们基本形成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共识。由此使得近几年来代驾行业蓬勃发展。但根据调车发现,海口代驾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行业本身管理无序,乱象频出:从平台叫代驾,代驾却私下收钱;出交通事故后代驾不承担责任;代驾人员冒名顶替等。截止到目前,海口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今共有227条与代驾相关的投诉,其中2018年1月至今有172条。

           此前,在2018年1月,市民孙先生投诉,其在帝国公馆电话联系了代驾公司,前往龙昆南,代驾在车上开价100元,其认为不合理。

           随后在2018年6月,市民黄先生投诉,他打电话叫来了两名代驾,到达目的地后,其朋友现金支付了两辆车的费用。由于朋友没有告知付款情况,黄先生又微信支付了两辆车的代驾费,其认为两名代驾涉嫌欺诈。

           据了解,代驾行业一直缺乏行业标准和机构来规范,处于无主管单位、无行业规范、无准入门槛的状态。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整治代驾行业乱象,明确代驾市场监管主体是关键。

           目前,代驾公司是在海南工商局登记设立的从事“非营运车辆的驾驶服务”的公司,监管主体不明确。海口市工商局表示,工商部门主要依据公司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市场准入原则,负责代驾公司的注册登记。经营范围里说明提供该服务,但谈不上对其监管。

           代驾,即在车主不方便或者不能由自己驾驶车辆的情况下,由专业人士替车主来驾驶车辆。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民用汽车突破2万量,达到21743万辆。并且机动车驾驶人数量也不断增加,国人社会交际活动增加,餐饮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酒后驾车引发交通事故逐年增加,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在刑法中增设“危险驾驶罪”。同年5月“醉驾入刑”正式实行。以上隐私促进了代驾市场发展。

2013-2017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起步于2013年,业务一直寥寥无几,很多公司只是把代驾业务作为一个业务增项,2011年醉驾入刑法令颁布,代驾业务量猛增,并且大量专业代驾公司成立。2016年至今,代驾行业已经过初创期,正处于成长期中,经过前期的资本竞争,代驾公司进入壁垒相应提高,行业门槛提高时机已经成熟。

           根据资料显示,酒后代驾是用户最大的使用场景,占比为97.8%;其次是工作劳累、商务接送、接送家人等需求。在“醉驾入刑”和酒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酒后找代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习惯,促使代驾业务迅猛发展。

           目前代驾市场上,目前滴滴已经一家独大,面对滴滴代驾的进攻,e代驾目前守势已显疲软。为对抗滴滴,5月15日,首汽约车宣布与e代驾达成合作,双方平台内将各自接入代驾业务和网约车业务,平台相互打通,实现用户资源共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安全驾驶意识的提高,互联网代驾市场将保持持续高速发展。同时,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互联网代驾将成为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助力。只是,代驾行业竞争激烈,滴滴代驾、e代驾、首汽约车、爱代驾谁是最后的赢家。

           但裸奔的代驾行业,扰乱的不仅是市场秩序,还有社会治安稳定,更会给广大车主带来巨大的风险,有关部门决不能让代驾给车主添“代价”。对此就亟需监管发力。首先,必须提高代驾公司和司机的准入门槛,从备案审查入手,将风险控制在最低。其次,出台相应的法规规章,明确监管部门和职责,让与代驾有交集的诸如运管、交警、劳动、物价等部门能够插手管理。再次,必须明确车主、代驾公司、司机的权责关系,明确对违规经营的代驾公司或司机的处罚手段,用监管的力量让裸奔的代驾公司或司机退出行业,付出应有的代价。

资料来源: 互联网,观研ww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交出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小米2024年全年总营收达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大增41.3%。其中,第四季度表现尤为突出,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83亿元,同比激增69.4%。

2025年04月04日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3月10日,乘联会发布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68.6万辆,同比增长79.7%,环比下降7.8%;1-2月累计零售143.0万辆,同比增长35.5%。

2025年03月12日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2025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94万辆,同比增长25.8%,环比下降35.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2025年02月13日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2月9日晚,兵装系多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公告,长安汽车、长城军工、哈飞动力、建设工业、华强科技、中光学和湖南天雁同属兵器装备集团旗下七家公司均称,兵器装备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商讨重组事宜。兵器装备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对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5年02月11日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同时发布公告,均提及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2025年02月11日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2025年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新国标》)已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2025年01月16日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1月9日,乘联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国内汽车零售将达2340万辆,同比增长2%,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辆,同比增长20%,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7%。

2025年01月11日
预计2025年1月我国汽车市场将进入销售淡季

预计2025年1月我国汽车市场将进入销售淡季

2025年1月3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显示: 2024年12月份汽车消费指数为70.3,较上月下降,预期2025年1月份销量较2024年12月有所下降。

2025年01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