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广州车展已拉开帷幕 我国汽车行业智能化、自动驾驶浪潮或已到来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竞争现状与前景评估预测

           根据报道消息,作为年度最具看点的车展之一,2018第十六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在2018年11月16日正式开幕。据了解在广州车展之上加特可(广州)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下称加特可广州)携旗下三款核心产品和新款概念机重磅亮相。

           据了解加特可株式会社(下称加特可)是全球三大自动变速器生产商之一,自1997年生产无级变速器CVT至今,CVT累计产量已超4000万台,全球占比超37%,常年稳居行业领军地位,同时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涵盖从轻小型车用到3.5L大型车用CVT全系列产品的制造厂商。

           近两年来,汽车节能环保政策要求不断提升,加特可广州也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的状态,为进一步响应中国节能环保政策的号召、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为顺应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加特可于2018年4月北京车展首次公开了中型混合动力车用变速器的概念机型——将现有的CVT加上48V电机组建的Mild HYBRID,这一概念机型同样和Jatco CVT7、Jatco CVT8、Jatco CVT7 W/R三款核心产品同步亮相于广州车展。

           汽车行业智能化、自动驾驶的浪潮已经到来。因为CVT可以根据汽车驾驶环境实现平稳顺畅的变速,几乎没有任何顿挫感,因此要比其他变速器更加适合于智能化的无人驾驶。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搭载CVT车中,每2台中就有1台是搭载加特可CVT的汽车,这也证明了CVT技术的先进性和前瞻性。高度兼顾了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CVT,越来越成为中国汽车厂商的首选。

2018广州车展上其他主要汽车产品

一汽奔腾T77

售价:8.98-13.48万元

亮点:视觉感官高腰线和悬浮式车顶、配备全球首创黑科技—AI全息智控系统

动力:1.2T发动机,最大功率105kW

2018广州车展上,一汽奔腾旗下全新紧凑型SUV奔腾T77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6款车型,其售价区间8.98-13.48万元。动力方面,新车搭载一台1.2T发动机,最大功率105kW,传动系统将匹配5挡手动或7挡双离合变速器。

捷途X70S

预售价:9-13万元

亮点:5/6/5+2三种座椅布局设计

动力:新车将搭载1.5T涡轮增压发动机

2018广州车展上,捷途在3.2展台的2C07展位展示并预售了曾在年初与捷途X70作为双子星一起亮相过的中型SUV——捷途X70S。新车预售了6款车型,预售价格区间为9-13万元。该车作为捷途X70的运动版本,主打年轻消费市场。

广汽传祺GM6

售价:价格为11.5-16.5万元

亮点:仪表盘与多媒体显示屏采用贯穿式大屏设计、传祺GM6是一款全能中端家用MPV

动力:搭4A15J11.5T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126kW

2018广州车展上,广汽传祺旗下第二款MPV传祺GM6正式开启预售,价格为11.5-16.5万元,270T豪华版将不高于13.5万元。据悉,新车在动力方面,搭载代号为4A15J11.5T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126kW,申报油耗为百公里7.3-7.4L

吉利缤越运动版

售价:7.88-11.88万元

亮点:吉利BMA构架下的第一款SUV77马力以及255/米的动力参数看起沃尔沃的造车标准

动力:搭载1.0T1.5T涡轮增压发动机

2018广州车展上,吉利品牌带来了此前刚刚上市的吉利小型SUV—缤越。在20181031日,吉利缤越正式上市销售,官方指导价为7.88-11.88万元,共提供了5款车型,前期搭载1.0T1.5T涡轮增压发动机。

哈弗H4智联版

售价:7.99-11.3万元

亮点:新车将搭载智能互联系统、吸睛全液晶仪表盘和中控多媒体屏幕

动力:搭载1.3T1.5T涡轮增压发动机

2018广州车展上,哈弗H4智联版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6款车型,官方指导售价区间为7.99-11.3万元,新车将搭载智能互联系统。

东南汽车DX7 Prime

售价:10.29-14.99万元

亮点:中控屏使用SEMI-Ⅲ东南多媒体触控交互系统

动力:搭载了1.5T1.8T两款发动机

东南汽车DX7Prime再次亮相在2018广州车展中。这款新车曾经在20184月推向市场,根据配置不同推出了九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为10.29-14.99万元。DX7 Prime可以看作是DX7的改款车型,在细节上有所调整。在动力系统方面,新车搭载了1.5T1.8T两款发动机可供选择,与之匹配的是6MT6AT6DCT手自一体双离合变速箱。


资料来源:互联网

           汽车行业经历 2001-2010 年十年行业高增长黄金时代后,当前中国汽车行业逐步由成长期步入成熟期,此阶段行业体现出三大特征:行业增速放缓、保有量提升、厂商产能过剩。但国汽车市场未来的增长率依然可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和3%,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中国前十大厂商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现象
 
数据来源:交通局

中国汽车销量在中长期依旧存在可观的空间
 
数据来源:交通局

近年全球及中国汽车销量(万辆)
 

数据来源:交通局

资料来源: 互联网,观研ww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交出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小米2024年全年总营收达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大增41.3%。其中,第四季度表现尤为突出,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83亿元,同比激增69.4%。

2025年04月04日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3月10日,乘联会发布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68.6万辆,同比增长79.7%,环比下降7.8%;1-2月累计零售143.0万辆,同比增长35.5%。

2025年03月12日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2025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94万辆,同比增长25.8%,环比下降35.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2025年02月13日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2月9日晚,兵装系多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公告,长安汽车、长城军工、哈飞动力、建设工业、华强科技、中光学和湖南天雁同属兵器装备集团旗下七家公司均称,兵器装备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商讨重组事宜。兵器装备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对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5年02月11日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同时发布公告,均提及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2025年02月11日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2025年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新国标》)已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2025年01月16日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1月9日,乘联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国内汽车零售将达2340万辆,同比增长2%,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辆,同比增长20%,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7%。

2025年01月11日
预计2025年1月我国汽车市场将进入销售淡季

预计2025年1月我国汽车市场将进入销售淡季

2025年1月3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显示: 2024年12月份汽车消费指数为70.3,较上月下降,预期2025年1月份销量较2024年12月有所下降。

2025年01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