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汽车领域持续落地的多项开放政策引起市场关注。7月1日起,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关税正式下调,其中汽车整车税率降至15%,汽车零部件税率降至6%。7月28日起,新能源车领域外商股比和外商合资数量要求将正式取消。
此次税率调整基本涵盖了国内全部乘用车整车和主要零部件,其中整车下调10%进口关税政策无疑最为重磅。事实上,中国虽然从2002年进入WTO后便开始逐步下调汽车进口关税,但最后一次降税时间已经可以追溯至2006年7月,进口关税从28%降至25%,并一直沿用到至今。而此次进口关税从25%降至15%是历时12年后再一次关税下调。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中,进口车型完全按照指导价销售的并不多,大多数车型均有不同程度的优惠,个别紧俏车型也存在加价的现象,考虑到厂家和经销商实际利润情况,此次关税调整后部分车型可能会有价格调整,但终端市场优惠也将有所收敛,最终反映在市场上的实际售价可能并不会与现在有太大差距。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政府之前在博鳌论坛上提出来要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有汽车领域开放。值得注意的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今年在11月举办,降低汽车及零部件关税,既是对既有承诺的落实,也是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之前展现对相关商品进口更加开放的诚意。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降低关税将直接惠及国内汽车消费。整车关税下调后,预计将引起国内车市价格的连锁反应:关税下调带来进口车价格下调,从而导致售价25万-30万元的高级合资车部分价格下调,进而导致售价20万-25万元以及售价更低的中低端合资和自主品牌汽车价格下调。不过,价格下调的传递效应依次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下调,并不是在市场预期之外,而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产业层面看,中国汽车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错成绩,自主品牌在乘用车销量占比达到40%以上,且部分自主品牌开始推出高端产品与合资品牌正面竞争,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经得住市场的考验。
对于国内汽车产业来说,对外开放不仅仅是降低关税,开放外资持股比例,引入国际大型企业等也都在落实中。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及制造业开放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今年7月底将迎来新能源车的股比放开。
另外同时在7月10日,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特斯拉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该项目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
业内认为,特斯拉将成为进一步激活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鲶鱼”,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必须要与特斯拉赛跑,在技术、产品等诸多方面同台竞争,从而带动产业链发展。
我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去弱留强是主基调。进口关税下调以及整车企业股比放开都将加速中国汽车市场的全球化,加大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推动行业整合发展。而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淘汰落后产能,使新建产能向优质龙头企业集中,并且提高新能源汽车进入门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有序化发展。
近期以来的汽车产业相关政策特别是《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推出,将有望进一步促进汽车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僵尸企业”面临大力度整治,龙头企业将获得更多资源支持,具有全球竞争力、盈利能力突出的整车企业有望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汽车产业对外开放一方面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也会对产业发展带来促进,使国内厂商加快产品升级,提升技术水平。从国内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比较乐观,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厂商在世界市场比较有竞争力。在新能源汽车投资方面,看好电池能量密度提升、高镍化,如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领域相关标的以及进入全球整车和动力电池供应链的零部件厂商。
根据相关人士分析认为,中国是特斯拉第二大市场,国产化之后价格有一定优势,需求有望上升。特斯拉将为上游供应商带来更大规模的订单,为特斯拉配套的零部件商将直接受益。若特斯拉选择采购中国的电池,上游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也将有望受益。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整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