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际油价三连涨的原因,今后的走势预测

  4月26日24时,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再次开启。多家研究机构判断,本轮油价上涨已成定局。这意味着国内油价将迎来三连涨,而且本次上涨很可能是今年来的最大涨幅。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油价不断飙升。数据显示,布伦特原油价格以及纽约轻质原油价格本周已升至2014年年底以来高位,分别达到每桶75美元和70美元。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油价表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

  需要指出的是,2018年迄今,国际原油价格就已经上涨了15%。

  美国总统特朗普指责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人为抬高油价。

  他在推特中写道:“看来OPEC是故计重施,现在到处是创纪录的库存,包括海上装满石油的油轮,油价被人为地推至非常高的水平,这不妙,也不会被接受。”

  不过,OPEC主席马兹鲁伊并不认可此说法。他表示,OPEC并没有故意抬高油价,而是一直致力于拯救市场。俄罗斯和沙特等国的原油部长也认为故意抬高油价一说不存在。

  油价为什么上涨?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的波动总是与供给和需求有关。

  国际油价上涨,人们很容易想到这是由于供给减少,首当其冲的便是以OPEC为代表的产油国。2016年年底,OPEC与俄罗斯等非OPEC产油国达成联合减产协议,每日减产约180万桶原油。

  在他们看来,这是为了平衡油市,缓解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当前,这项减产协议基本令市场恢复平衡,并让布兰特原油价格逼近3年高位。

  国际能源署(IEA)23日发布的《石油市场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全球石油库存几乎消失,油价已经回升。油价上涨为减产国家带来回报,也推动美国新一轮石油产量增长。

  然而,OPEC成员国否认它们对过去一年油价上涨负主要责任。他们认为,交易员们越来越担心美国对委内瑞拉实施制裁,并重新对伊朗实施制裁,这导致市场恐慌,担忧国际原油供给减少,从而加速价格上涨。

  这一观点也不无道理。近来,中东冲突升级以及委内瑞拉危机没能阻挡原油价格上涨。当地时间24日,因对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的担忧减少,国际油价就出现了下跌。

  当然,还有分析认为,全球石油需求的增加也导致了油价上涨。

  《报告》指出,在展望期前段,全球经济增长率约为3.9%,支撑石油需求增长,预计石油需求增速将达到年均120万桶/日。其中,2018年预计增加140万桶/日,到2023年增速将放缓至100万桶/日。

  此外,机构数据显示,在国际油价升至3年来最高水位之际,亚洲石油需求在4月升至纪录高位,推动了这波油价涨势。

  值得一提的是,汤森路透Eikon的贸易数据显示,亚洲主要进口国的海运原油进口规模将触及纪录高位,其中一大部分将流入中国市场。

  除了补充库存等因素外,分析师指出,利好的中国增长环境是原油需求普遍得到支撑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后走势如何?

  尽管在原油供应方面,有一些不利的因素,但美国石油产量的增加,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力量。

  《报告》指出,由于OPEC的产能增长缓慢,应更多关注以美国为首的非OPEC产油国,这些国家在全球石油市场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报告》还预测,受轻质致密油驱动,2023年美国产量将增加370万桶/日,届时将超过全球总产能增量640万桶/日的一半。美国的石油总产量将达到近1700万桶/日,几乎与其国内石油需求相当,轻松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原油正逐渐涌入欧洲市场,抢夺OPEC和俄罗斯的份额。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原油出口有7%销往欧洲,但今年这个比例已上升至12%。

  路透社援引贸易消息人士称,美国对欧洲的供应会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美国原油将出现在外国的炼厂,将来自OPEC和俄罗斯的石油取而代之。

  消息人士表示,美国原油人气上升,部分是因为美国指标西德克萨斯中质油与布兰特原油期货之间的大幅价差。

  因此,看跌石油价格的人聚焦于美国原油的供应。不过,考虑到OPEC/非OPEC之间达成的减产协议,也有人看涨石油价格。


  前不久,沙特的官员称,距离削减三年全球过剩库存的目标还很远。三位沙特官员也向路透社表示,他们乐见油价升至每桶80美元,或者100美元。

  据悉,OPEC成员国将于6月召开会议决定接下来是否继续减产。有分析指出,如果OPEC维持目前的产量限制,市场将变得异常紧张,OPEC可能会对随之上涨的石油价格负责。

  考虑到供应与需求的变化,还有一点也值得关注。

  IEA石油工业与市场部门负责人阿特金森表示,未来6年石油市场将经历两个阶段,2020年前非OPEC国家原油供应将大于需求增长。但其后至2023年,如果投资持续不足,全球作为缓冲的有效备用产能将仅能达到需求的2.2%。

  也就是说,未来石油市场的投资也十分关键。在新的供应投产之前,石油价格波动增加的可能性上升。

  阿特金森还表示,全球上游投资自2015和2016年分别历史性下滑25%以来,复苏才刚刚开始,2017年投资与上年持平,近期数据显示2018年也仅温和增长,这或将为未来埋下隐患。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交出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小米2024年全年总营收达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大增41.3%。其中,第四季度表现尤为突出,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83亿元,同比激增69.4%。

2025年04月04日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3月10日,乘联会发布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68.6万辆,同比增长79.7%,环比下降7.8%;1-2月累计零售143.0万辆,同比增长35.5%。

2025年03月12日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2025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94万辆,同比增长25.8%,环比下降35.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2025年02月13日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2月9日晚,兵装系多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公告,长安汽车、长城军工、哈飞动力、建设工业、华强科技、中光学和湖南天雁同属兵器装备集团旗下七家公司均称,兵器装备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商讨重组事宜。兵器装备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对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5年02月11日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同时发布公告,均提及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2025年02月11日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2025年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新国标》)已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2025年01月16日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1月9日,乘联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国内汽车零售将达2340万辆,同比增长2%,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辆,同比增长20%,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7%。

2025年01月11日
预计2025年1月我国汽车市场将进入销售淡季

预计2025年1月我国汽车市场将进入销售淡季

2025年1月3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显示: 2024年12月份汽车消费指数为70.3,较上月下降,预期2025年1月份销量较2024年12月有所下降。

2025年01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