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3月召回汽车长安居首,我国汽车行业受消费升级影响

       今年3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共13个品牌发布15次召回公告,累计召回汽车360774辆,同比下降86.17%,环比下降85.58%,召回数量回落至低位。

       但召回市场中仍有多件值得注意的事件:首先,“机油门”事件中,多家自主、合资企业都受到波及,本月长安汽车(11.400,0.18,1.60%)便因此召回汽车252087辆,成为召回数量最多的品牌,但最先被曝涉及“机油门”、且影响最严重的东风本田,车型停售后却至今没有下文;其次,高田问题气囊仍是汽车召回的重要原因,3月共有48760辆汽车因此而召回,占总量的13.52%;还有,大众途锐虽因多起发动机进水、熄火案例在3.15前发起召回,但仍在3.15晚会上被曝光,事件令人关注。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3月份发布的召回公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经过汇总、统计,整理出“2018年3月国内乘用车召回榜单”。3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共有13个品牌发布15次召回公告,累计召回汽车360774辆,召回数量同环比均出现大幅下降,其中同比下降86.17%,环比下降85.58%。


 
       分国别来看,3月发布召回公告的13个品牌中:自主共1个品牌召回汽车252087辆,占总召回量69.87%,召回数量最大;其次,德系3个品牌累计召回汽车80788辆,占比22.39%;接下来,日系共4个品牌累计召回汽车21049辆,占比5.83%;之后,美系2品牌召回汽车5963辆,占比1.65%;意大利和英系各自召回汽车581辆和306辆,分别占比0.16%和0.08%。

       其中,“机油门”事件的发酵、高田问题气囊的延续、3.15晚会的曝光都成为3月国内召回市场的关注重点。

       “机油门”发酵事件主角“隐身”

       2017年年底,肇始于东风本田的“机油门”事件已波及至其余众多品牌。其中,因出现机油增多现象,长安汽车于3月2日宣布将召回252087辆CS75汽车,这也使得长安成为3月召回数量最多的品牌。

       3月召回长安汽车居首机油门、高田、3.15引爆热点

       对于机油增多现象,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将对车辆升级ECU软件和发动机冷却系统。不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不少完成了ECU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升级的CS75车主中,却反映其机油增多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此外,还有车主指出,在其升级完冷却系统后,CS75出现了水温升高过快的情况,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不排除这是冷却系统升级的“后遗症”。

       但相较之下,“机油门”事件的始发者,以及影响范围最广、最大的东风本田,一次次失信的做法则更令消费者愤怒。从最初的回应、到出台敷衍的解决方案、直至被质检总局约谈、甚至停售车辆,伴随着消费者一次次的失望和维权,东风本田至今仍未拿出明确的解决方案。

       此外,还有媒体曝出,北京现代途胜1.6T车型也被卷入“机油门”事件中,并且信息还显示,北京现代可能隐瞒相关产品缺陷原因至少已超过两年。

       对于机油增多问题,多家厂商描述中都表示与气温低有关,那随着天气的转暖,故障发生的减少,“机油门”中的主角们处理事情的热情是否会随之降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也会持续关注并及时报道。

       高田问题气囊延续高档车、超跑也中招

       进入2018年,高田问题气囊的影响还在持续。3月,再次有4个品牌因安装了高田问题气囊而发布召回公告,累计召回汽车48760辆,占总量的13.52%。

       3月召回长安汽车居首机油门、高田、3.15引爆热点

       其中,3月,高档车品牌宝马有44052辆汽车因装配了高田问题气囊而宣布召回,本次召回车辆也涉及了宝马旗下国产、进口的几乎全系车型;此外,超跑品牌法拉利,也因相同原因而在3月召回了506辆汽车。

       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高田事件影响范围极广,虽然高田已经破产,但由于安装了高田气囊的汽车数量庞大,每当发现有哪批次车辆有相关问题,就要实施召回,因此召回数量也非常高。并且,高田事件影响将持续多久也难以估量”。

       大众途锐“登陆”3.15处理结果难满意

       此外,在3.15晚会上被“点名”的大众途锐发动机进水故障,也成为了3月召回市场中最受关注的事情之一。

       3月召回长安汽车居首机油门、高田、3.15引爆热点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自2017年起,大众进口途锐汽车出现多起发动机进水、熄火案例,车主多次维权未果后于2017年12月将大众汽车告上法庭。

       经过质检总局多次约谈,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于3月7日向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将召回33142辆大众途锐。而公告显示,发动机进水的原因是,由于车辆安装在发动机进气管底部的排水阀可能被尘土、树叶或其他异物堵塞,导致水可能从大灯间隙流入进气管并且无法通过排水阀有效排出,会在空气滤清器壳底部形成积水,导致空气滤清器浸水,积水过量时可能会导致水会被吸入到发动机,进而引起发动机损坏、熄火。

       对此,大众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移除进气管路不必要的排水阀并在进气口处安装导流板,避免过量的水进入进气管路,以消除缺陷。库存车辆将在消除缺陷后进行销售。

       但是据了解,途锐车主对于大众汽车此次发布的召回公告内容并不满意,并于3月13日下午在当事双方代理律师的主持下在北京朝阳法院酒仙桥法庭进行了近4小时的庭前沟通,最终法庭同意车主提出的车辆鉴定请求,随后将启动相关鉴定工作。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1、2017年1-11月乘用车整体增长乏力,SUV增速领跑

       受同期高基数影响,加上2016年的高增长对部分购车需求的提前透支,叠加购置税优惠与新能源补贴等政策性红利退坡对购车需求的抑制作用,2017年乘用车销量增长显乏力。1-11月乘用车累计销量2209.1万辆,同比+1.9%。然而在乘用车整体颓势中,2017年SUV延续高增长态势,持续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至2017年11月,SUV累计销量已达909.1万辆,累计同比+14.5%。

图:2017年1-11月乘用车及SUV月度销量
 

       2、12月增势略低于预期,零售逐周爬坡反映需求逐渐释放


       据乘联会数据,2017年12月厂家冲量促销力度和消费者提前购车意愿不及预期,前三周累计批发销量增长0.3%,零售销量则降低1.1%。然而零售呈现逐周恢复的趋势,第三周同比增速已达到+12.4%。,随着年关来临,零售恢复势头良好,预计需求释放趋势将持续明朗化,年底销量向上趋势明显。

图:2017年12月乘用车周度销量
 

       3、自主品牌内部增速分化明显,强自主大丰收

       2017年自主品牌销量表现呈显著分化,强自主增速领跑行业,品牌定位不断向上。2017年上汽乘用车销量52.2万辆,同比+62%,其中荣威RX5前11月已累计售出21.8万辆;广汽乘用车累计销量50.9万辆,同比+36.7%,其中传祺GS4前11月已累计售出31.5万辆。2017年1-11月,上通五菱的宝骏510车型累计售出31万辆;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09.3万辆,同比+66%,公司主要SUV车型均有良好增长表现,同时中高端车型领克01于11月上市,开始与主流合资品牌争抢中高端SUV市场;长城汽车累计销量94.5万辆,同比微增2.2%,其中WEY系列自2017年5月推出以来持续上扬,至11月已累计售出6.5万辆。

图:部分自主品牌2017年销量
 

       注:上汽乘用车、广汽乘用车为全年数据,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为前11月数据。

       4、豪华车受益消费升级,贡献亮眼表现

       受益国内消费升级,豪车市场全年销量呈有力上扬态势。据盖世汽车数据,2017年1-11月,前十大豪华品牌累计在华售出223.2万辆,同比增长约18%,一二线豪车均有亮眼表现。2017年1-11月,一线品牌中,奔驰累计售出54.0万辆,同比+27.3%;奥迪(包括香港)累计售出52.9万辆,同比-2.1%;宝马(大陆)累计售出54.2万辆,同比+14.7%。二线品牌增长势头同样显著,2017年全年凯迪拉克品牌累计销量17.4万辆,同比+47%;2017年1-11月,捷豹路虎累计销量13.1万辆,同比+24.0%;雷克萨斯累计售出12.0万辆,同比+22.0%;沃尔沃累计售出10.4万辆,同比+29.2%。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GSL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交出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小米2024年全年总营收达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大增41.3%。其中,第四季度表现尤为突出,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83亿元,同比激增69.4%。

2025年04月04日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3月10日,乘联会发布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68.6万辆,同比增长79.7%,环比下降7.8%;1-2月累计零售143.0万辆,同比增长35.5%。

2025年03月12日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2025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94万辆,同比增长25.8%,环比下降35.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2025年02月13日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2月9日晚,兵装系多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公告,长安汽车、长城军工、哈飞动力、建设工业、华强科技、中光学和湖南天雁同属兵器装备集团旗下七家公司均称,兵器装备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商讨重组事宜。兵器装备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对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5年02月11日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同时发布公告,均提及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2025年02月11日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2025年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新国标》)已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2025年01月16日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1月9日,乘联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国内汽车零售将达2340万辆,同比增长2%,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辆,同比增长20%,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7%。

2025年01月11日
预计2025年1月我国汽车市场将进入销售淡季

预计2025年1月我国汽车市场将进入销售淡季

2025年1月3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显示: 2024年12月份汽车消费指数为70.3,较上月下降,预期2025年1月份销量较2024年12月有所下降。

2025年01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