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能源汽车系靠政府补贴盈利 补贴政策生变众多子公司遇难关

         4月1日下午,坚瑞沃能(4.110, -0.14, -3.29%)公告称,公司已经出现债务逾期的情况,截至目前逾期债务19.98 亿元,公司面临偿债风险,对日常经营造成影响。作为坚瑞沃能最主要资产的沃特玛,回应称这场债务危机是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影响,回款周期延长一年半以上所致,但2017年中报中,公司称2-3个月就能回款90%。坚瑞沃能还设立了众多运营新能源巴士的子公司,在“非私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要超过3万公里才能领取国家补贴”政策下,子公司的运营出现难关。有业内人士称,坚瑞沃能的问题实际情况应该是补贴政策改变,导致了曾经靠补贴就可盈利的众多子公司出现问题,资金链承压造成了债务逾期。

  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罗生门 沃特玛副总裁回复原因与年报披露相矛盾

  作为坚瑞沃能最主要资产的沃特玛,正是导致上述债务逾期的责任主体。沃特玛的副总裁钟孟光表示,19.98亿元的逾期债务中,既有对上游供应商的欠款,也有对银行金融及非银机构的借款,“公司出现债务逾期,主要是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影响,导致应收账款的回款变得艰难。”

  2016年年底,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调整,新增“非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运营需满3万公里方可领取补贴”的规定。“政策出台以后,沃特玛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影响,回款周期至少延长了一年半以上。”他介绍,一方面,新能源车跑满3万公里差不多就要一年左右时间,加上补贴申请流程与下游整车厂商回款安排等影响,至少又是半年左右,“公司快速扩张之时,未能准确预判政策调整会带来的影响,确实是战略失误。”

  但是,在沃特玛2017年披露的中报显示,在报告期内,沃玛特要求客户在签订合同后预付10%-30%的预付款,在货到后2-3个月内支付90%左右的货款,剩余10%左右货款作为质保金在交货后12个月内支付。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明显与公司所谓的“回款周期至少延长了一年半以上”不符。


  为解决债务危机 加快发展储能电池争取更多补贴

  面对一触即发的债务危机,沃特玛正四处奔波与同政府、金融机构、上游供应商多方协调。钟孟光坦露,公司正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接触和沟通,争取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与此同时,公司正加快盘活现有资产和库存,与上游供应商进行沟通,以解决应付账款的问题。

  为增加单一业务抵抗风险能力,沃特玛开始抛弃单一动力电池业务路线,加快发展储能电池。事实上,发展储能电池也是不得已之举。今年春节前,四部委发布的《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落地,规定续驶里程100≤R<15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2018年不再享受补贴。

  钟孟光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业内预测元旦政策就会出来,但实际比预期晚了一个多月。对我们库存是产生了比较致命的影响,原来我们判断比较乐观,所以库存偏高,其中有相当部分电池没有达到补贴规定电池能量密度要求。”

  他指出,这种情况下,公司下游的整车厂商也不会有意愿采购这部分电池,否则将拿不到相应的国补。目前沃特玛采取的方法是发展储能电池业务,将这部分库存转化为储能电池进行销售,虽然利润空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能够有效降低库存。

  钟孟光表示,未来公司会积极调整战略,梳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次困难就当交学费,它让我们更为清晰的、更为深刻的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逻辑,我们有信心走出困境。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新能源汽车系靠政府补贴盈利 补贴政策生变众多子公司遇难关

  除沃特玛本身外,其旗下负责新能源汽车租赁与销售的运营子公司民富沃能回款也不甚理想。“加上此前大幅提升生产规模,在整个行业下行的情况下,公司生产的电池库存也积压较大,给现金流周转带来了压力。”钟孟光表示。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

  根据4月1日公告,截至目前,坚瑞沃能整体债务221.38亿元,其中应付票据100.09 亿元,应付账款22.21亿元,银行借款54.74亿元,融资租赁形成长期应付款25.93亿元,非金融机构借款3.32亿元,股东借款15.09亿元。

  但是,观察沃特玛的主营业务流程图发现,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是依托于上游的电池原料生产商和下游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来进行电池生产和汽车销售。业内人士称,实际情况应该是(流程图中下游)子公司获得补贴来保持盈利,但是补贴政策改变,造成了债务逾期。


  坚瑞沃能拥有众多子公司(附文末),其中大部均为新能源汽车及运营公司,这些公司运营众多新能源巴士,但根据新的补贴政策要求“非私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要超过3万公里才能领取国家补贴”。没了补贴,无疑给公司的利润造成巨大影响。

  从2017年年报看来,这些新设立子公司均出现亏损,无一盈利。新补贴政策的影响无疑将继续影响坚瑞沃能。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交出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小米2024年全年总营收达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大增41.3%。其中,第四季度表现尤为突出,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83亿元,同比激增69.4%。

2025年04月04日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3月10日,乘联会发布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68.6万辆,同比增长79.7%,环比下降7.8%;1-2月累计零售143.0万辆,同比增长35.5%。

2025年03月12日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2025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94万辆,同比增长25.8%,环比下降35.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2025年02月13日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2月9日晚,兵装系多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公告,长安汽车、长城军工、哈飞动力、建设工业、华强科技、中光学和湖南天雁同属兵器装备集团旗下七家公司均称,兵器装备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商讨重组事宜。兵器装备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对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5年02月11日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同时发布公告,均提及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2025年02月11日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2025年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新国标》)已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2025年01月16日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1月9日,乘联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国内汽车零售将达2340万辆,同比增长2%,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辆,同比增长20%,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7%。

2025年01月11日
预计2025年1月我国汽车市场将进入销售淡季

预计2025年1月我国汽车市场将进入销售淡季

2025年1月3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显示: 2024年12月份汽车消费指数为70.3,较上月下降,预期2025年1月份销量较2024年12月有所下降。

2025年01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