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能源汽车产业获政策助推 核心技术及设施仍是难题

  乘用车企业“双积分”管理办法将于2018年4月1日起实施,取消了2018年的积分考核,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将推迟一年实施,这让车企能获得了一年的缓冲期。

  业内认为这将利于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步伐。

  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公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于2018年4月1日起实施,但取消了2018年的积分考核,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将推迟一年实施,这让车企获得了一年的缓冲期。业内表示,管理办法的出台将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步伐,但同时,目前新能源汽车仍面临核心技术有待提升,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等发展困境。

  昨日,新能源汽车概念板块大幅上涨,其中安凯客车(000868)再次强势涨停。

  内容变化:

  考核时间延期一年

  按照出台的“双积分”管理办法,对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3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不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达到3万辆以上的,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其中2019年度、2020年度的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的积分比例要求另行公布。而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此次公布的管理办法将原征求意见稿中,至2018年,积分比例需达到8%的指标删除,改为自2019年启动考核,并设定当年10%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指标,从而给予各整车企业一年的准备时间。

  机构:

  降低门槛鼓励生产

  华泰证券分析,新能源汽车中长期政策落地基本符合预期,跟上一版征求意见稿相比:

  一是2018年开始执行燃油积分考核,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要求分别达到10%、12%,将推动传统车企加快生产供应新能源汽车。其次,降低了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的乘用车企业门槛,传统能源乘用车年产量或进口量从5万辆降低至3万辆,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范围,体现政策意在促使更多车企加快新能源汽车生产。第三,2019年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可以使用2020年正积分抵偿,2019年度的正积分可以等额结转一年,相当于这两年合并考核,更有利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正积分获益。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现状规模分析与投资前景规划预测报告

  专家观点:

  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电机测试室主任王志福博士昨日表示,这个政策的确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也从鼓励企业做新能源汽车转变到了要求企业做新能源汽车的阶段。王志福表示,我们更应该从我国政府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阶段环境中看这个政策,因为在目前巨大的去产能和结构调整的时期推行这个政策,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该项政策的实施也是我国政府为了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之一。

  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挑战

  挑战1:车企达标仍需努力

  对于此次双积分管理办法,有业内人士表示,不法车企想要在明年达到油耗积分,2019年达到新能源积分要求还需努力。据媒体报道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仅有比亚迪汽车、北京汽车、吉利汽车、上汽乘用车、众泰汽车、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共7家车企满足积分要求,全部为自主品牌车企,而2017年合资企业推出新能源车的有7家,占比15%,国内自主企业推出新能源车的有31家,占比52%。

  挑战2:产业发展仍需解决诸多难题

  而在产业领域,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一是新能源车的核心技术有待提升,包括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尤其是电池技术,因为它关乎新能源汽车安全与续航问题;其次,就是目前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方面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包括充电设施建设上仍很滞后,充电维修无法获得充足保障妨碍了新能源车发展。

  投资:看好产业链中下游机会

  昨日,新能源汽车概念个股大幅上涨,其中安凯客车(000868)、京威股份(002662)、奥联电子(300585)等个股涨停,此外,包括一汽轿车(000800)、东风汽车(600006)等个股涨幅超过4%。东方证券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在车企中的盈利比重将逐年上升,看好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下游投资机会。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交出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小米2024年全年总营收达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大增41.3%。其中,第四季度表现尤为突出,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83亿元,同比激增69.4%。

2025年04月04日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3月10日,乘联会发布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68.6万辆,同比增长79.7%,环比下降7.8%;1-2月累计零售143.0万辆,同比增长35.5%。

2025年03月12日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2025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94万辆,同比增长25.8%,环比下降35.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2025年02月13日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2月9日晚,兵装系多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公告,长安汽车、长城军工、哈飞动力、建设工业、华强科技、中光学和湖南天雁同属兵器装备集团旗下七家公司均称,兵器装备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商讨重组事宜。兵器装备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对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5年02月11日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同时发布公告,均提及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2025年02月11日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2025年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新国标》)已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2025年01月16日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1月9日,乘联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国内汽车零售将达2340万辆,同比增长2%,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辆,同比增长20%,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7%。

2025年01月11日
预计2025年1月我国汽车市场将进入销售淡季

预计2025年1月我国汽车市场将进入销售淡季

2025年1月3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显示: 2024年12月份汽车消费指数为70.3,较上月下降,预期2025年1月份销量较2024年12月有所下降。

2025年01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