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从技术跟随转向赶超 打造新能源车优势地位

  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50.7万辆,占新车销售比例1.8%,保有量已经突破100万辆,位居全球第一。全国公共充电桩运营数量超过15万个,已经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的国家。

  其实,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靠的不仅仅是数量,更是实力,在近日召开的201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众多企业展示了实力,介绍了未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宏伟战略。

  新能源汽车成绩喜人

  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用“大踏步前进,成绩喜人”定义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的成绩。他指出,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的上下游产业投资,贯通了包括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建立了结构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目前我国已建成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中原四大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也表示,在技术能力方面,中国现有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达220瓦时/公斤,价格每瓦时可达1.5元,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密度可以达到2000瓦/公斤。相比2012年,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了1.7倍,价格下降了60%。同时,2016年新建的公共充电桩达到10万个以上,是2015年的10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建成规模化的充电服务网络。

  其实,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政府积极推动,汽车企业更是付诸实施并取得了出色成绩。自2010年,全球第一款纯电动大巴比亚迪K9下线,至今比亚迪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及充电配套、整车制造等核心技术以及拥有成熟市场推广经验的企业。比亚迪秉持四大绿色梦想,通过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电动车和轨道交通,改变传统的能源消耗方式,改善环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引领环保绿色新时代的标杆。据了解,比亚迪在全球拥有30个工业园,占地总面积超过1800万平方米,业务范围由最开始的二次充电电池扩展到今天的IT、汽车、新能源以及轨道交通四大核心领域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目前,比亚迪已在美国、巴西、日本、匈牙利、印度以及中国设立了约30个生产基地。2016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破10万辆2017年将推出7款新车。

  广汽电动汽车技术国际领先。2016年3月,广汽研究院获得代表世界顶级智能汽车水平的MTC(美国移动交通中心)认可,成为国内车企中仅有的两家组织成员之一。在2016广州车展首发智能网联电动汽车EnLight,在2017北美车展首发纯电动SUV车型GE3、插电式混动EnSpirit和具备全球领先水准的新能源动力总成GMC变速箱+1.5ATK发动机。均获得较好的反响。

  想当强国要靠实力

  据苗圩透露,工信部已牵头编制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到2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争取迈入世界强国行列。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论坛上大有感慨,为了世界强国的目标,很多企业已经由“试试看”转向了“铁了心地干”,把发展新能源汽车放到了公司战略的重心地位。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最终将回归技术、产品、服务本源,所以,2017年北汽要做聚焦战略,聚焦技术,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的全覆盖,主要包括三电、充电与蓄能技术、轻量化的材料等;聚焦产品,打造爆款产品、锁定差异化市场实现技术突破。未来要打造1~2款明星产品做好差异化细分市场,做好技术迭代创新,特别是轻量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聚焦资源,资源整合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与领先;聚焦市场,强化精耕细作,对不同市场分别覆盖。如在公共市场,根据公务/出租/公交等市场的不同特点,在品类、品质、品牌上形成差异化。

  据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介绍,2017年,北汽新能源将把握趋势变化,通过多品牌运营、产品平台化、渠道多元化、营销体验化、共享一体化等一系列措施率先进入由市场驱动的“3.0时代”。2017年,北汽新能源将采取双品牌战略,并预计推出18款全新产品,产品将覆盖轿车、SUV以及MPV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北汽新能源在2017年的销售目标为17万辆,预计增幅240%。同时,北汽新能源还预计在2017-2020年共投入120亿进行产品研发,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另外,北汽新能源还将通过开展多方合作、凭借合力共赢的商业模式打造完整的新能源产业生态链,为用户提供一整套绿色出行解决方案。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投资70亿元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该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透露,未来广汽重点放在新能源产品研发体系。正在探讨在美国建立首个海外研发中心,预计今年上半年能够正式成立。广汽持续跟踪国际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围绕汽车低碳化、智联化、轻量化的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新一代动力总成、车辆-电网双向逆变技术、无线充电技术、新一代高能电芯等关键与前瞻性技术研究;加强对智能驾驶、车联网、车网充电等关键技术创新。通过抢占技术制高点,增强前沿、关键技术储备,从技术跟随向实现部分领域的赶超引领过渡。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化。广汽围绕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集中全集团的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广汽传祺GS4、GS8的成功经验,重点打造几款新能源乘用车畅销产品,分步实现电池包、电控、机电耦合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化应用。目前,全球包括博世、爱信等10家顶级供应商全部为传祺配套,构建了国内自主品牌最强供应体系。“十三五”期间广汽计划投资70亿元以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事业的发展,2020年自主与合资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20万辆,占汽车总产销量约10%,形成新能源技术优势,打造拳头产品,跻身行业领跑者行列。

  到2020年吉利90%汽车为新能源,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详细介绍了“蓝色吉利行动”,据了解,到2020年吉利计划90%汽车为新能源,其中65%是插电和混动、35%是纯电动。李书福高兴地告诉大家,吉利花十几年开发的混合动力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氢燃料电池、小型汽车、沃尔沃插电混动都是吉利未来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方向。据了解,2017年吉利将推出帝豪HEV/PHEV,帝豪GS甲醇车。2018年吉利汽车的发动机预计全面换装,届时帝豪GS、帝豪GL等3.0时代产品的新能源车型都会陆续进行投放。

  近几年,宁德时代在创新电池技术上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锂电池产量方面,宁德时代已经超过韩国LG化学,与日本松下及巴菲特支持的比亚迪公司的产能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曾毓群告诉记者,在2020年前将公司的电池产能增加5倍,达到50亿瓦时,将超过特斯拉汽车在内华达州的超级工厂。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拉动我国汽车消费升级 补贴申请量已破1000万份 新能源车占比超53%

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拉动我国汽车消费升级 补贴申请量已破1000万份 新能源车占比超53%

5月12日,中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自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补贴申请量已突破1000万份。截至5月11日,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103.5万份,置换更新219万份。

2025年05月14日
中国智能汽车渗透率三年翻番 智能化座舱占比超七成

中国智能汽车渗透率三年翻番 智能化座舱占比超七成

汽车行业的报告指出,中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汽车市场渗透率增长迅猛,已从2021年的23.5%跃升至2024年的57.3%,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70%,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此外,新车装载智能化座舱持续攀升,中国市场新车装载智能化座舱达73%,全球市场为58%,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重要趋势。

2025年04月21日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交出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小米2024年全年总营收达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大增41.3%。其中,第四季度表现尤为突出,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83亿元,同比激增69.4%。

2025年04月04日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3月10日,乘联会发布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68.6万辆,同比增长79.7%,环比下降7.8%;1-2月累计零售143.0万辆,同比增长35.5%。

2025年03月12日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2025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94万辆,同比增长25.8%,环比下降35.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2025年02月13日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2月9日晚,兵装系多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公告,长安汽车、长城军工、哈飞动力、建设工业、华强科技、中光学和湖南天雁同属兵器装备集团旗下七家公司均称,兵器装备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商讨重组事宜。兵器装备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对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5年02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