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近日公布,2017年1月1日起,对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辆购置税的征税额度,将从今年的5%提升到7.5%,自2018年1月1日起,恢复按10%的法定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
这一政策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不少消费者赶在12月最后这几天赶紧入手小型车,于是就出现了小型车销量“翘尾”现象。不过,这对于拉动整个小型车销量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且,现在短期内爆发,也是对未来销量的提前透支,影响来年数据。
当然,这一政策所可能产生的更远一点的结果,则是小型车整体销量的下滑。事实上,近几年小型车的市场表现本来就不好。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国内小型车的市场份额开始逐年下滑,相比峰值的16.2%,2016年差不多已经萎缩至12%左右。现在购置税优惠政策要退坡乃至取消,今后虽说不至于出现断崖式下跌,但小型车市场将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这几乎是肯定的。
对于国内小型车市场不景气状况,业内人士一般归因于这么几点:许多人仍然认同车子有面子功能,而在消费升级的情况下,他们基于自身财力,更多考虑的是价格、品牌力、逼格等因素,而入门级的小车自然就难入法眼了;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进入家庭换车(即购买第二车、第三辆车)期之后,多数人更愿意选择空间更大、实用性更强、更具装载能力的车,看看SUV车型持续升温的景况就能明白这一点;限购的城市越来越多,这让许多消费者产生“一步到位”的购车观念,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型车的选择机会。
那么,政策不支持了,消费者不待见了,小型车是不是就要逐渐走向衰亡了?
要否定这个判断,只要给出一个理由,找出一个反例就行了。显然,反例不难找。我们不用拿MINI、SMART这些经典说事,在国内市场找几款销量不错的新车就足以说明问题。比如,今年9月上市的宝骏310,第一个完整月份就轻松跨过万辆大关,11月更是拿到超过1.5万辆的好成绩。这款车之所以能够成为小型车中的黑马,除了外观讨人喜欢,更重要的还是它们都拥有超高的性价比。什么定速巡航、遥控钥匙、倒车雷达等,大车有的配置它们全有。这些都成为它们的加分项和卖点。
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做小车都往“浓缩的都是精华”这个方向去,并注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把性价比提上去,想卖得不火都难。显然,小型车市场状况不好,问题的根源不在消费者,而在车企。市场不是没有需求,而是车企不懂得创造需求。说到底,车企在小型车上没有用心。一直以来,许多车企都觉得小车价格低、利润薄,往往只是为了满足入门消费者而未对车辆品质有过高要求,省工减料,粗制滥造。而且,车企也不愿意在小车研发上花多少成本,推出新车型少且换代慢。以目前国内主流的小型车为例,大众POLO在2014年上市;瑞纳在2011年上市;起亚K2从2011年上市只经历过一次改款;还有服役超过10年的长安铃木雨燕。小车本来品质就差,换代也只是换汤不换药,消费者不傻,哪儿那么好糊弄呢!
所以,如果说目前小型车市场不景气是车企自甘堕落的结果,那么要改变这种状况,车企必须先纠正错误观念,摆正小型车的地位。事实上,车企对待小型车心胸还应该更大、更宽一些,要从更长远的战略角度看问题。要知道,随着能源和环境污染压力不断增大,政府将会制定更加严格的政策。比如设定油耗达标值,目标会越来越紧。在这种大背景下,不仅不能忽视或放弃对小型车的研发生产,还要加大投入,把小型车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车企要能从战略意义层面培育基础客户,研发个性化和精品化的产品,以满足其不断升级的需求,一样可以玩得风生水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