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能源汽车运营产业链将成为明年行业增长重要动力

 导读:新能源汽车运营产业链将成为明年行业增长重要动力。行业全面繁荣时代面临终结,急需挖掘终端真正需求。根据供需关系和政策的变化趋势,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自15年开启延续至今的全面繁荣时代将面临终结,仅通过补贴即可获取高额利润的情况将难以再现。

 参考《2017-2022年中国燃气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行业全面繁荣时代面临终结,急需挖掘终端真正需求。根据供需关系和政策的变化趋势,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自15年开启延续至今的全面繁荣时代将面临终结,仅通过补贴即可获取高额利润的情况将难以再现。行业若想要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加紧拓展终端客户,从需求端拉动产业链整体的发展,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运营产业链将成为明年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高,使用成本低,适合应用于运营领域。对于消费者来说,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低于传统车。以北汽的电动版和燃油版 E150为例来进行对比,电动版 E150 的一次成本(车价(去除补贴后)+购置税+上牌费-车辆残值)约为 7.53 万元,较传统车高出 8500 元,而能源成本(同样行驶里程下(10万公里)的电费和油费)则仅为传统车的 25%,优势明显,两者的其它成本相差不大。 

        简单来说,新能源汽车在整个生命周期里行驶的里程越多,相较于传统车的优势就越明显,从此特性上来看,新能源汽车十分适合应用于运营领域。因为在运营端,汽车的使用频率高,行驶里程长,相较于购置成本,对使用成本更为敏感。 

 

        新能源车在个人消费者中推广进展有限。如上面所说,新能源车相较于传统车来说在购置成本上市存在劣势的,而一般消费者相较于使用成本,对于购置成本更为敏感。所以目前新能源车在个人消费者领域的推广,主要是受牌照红利驱动,下游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但受牌照供给增量限制以及补贴下行影响,预计后续一线城市难以提供明显增量。 

        以北京为例,其新能源(纯电动)小客车指标的年度配额由14年的2万辆提升至16年的6万辆,17年仍将维持这一数字,考虑到18-20年,北京市每年的小客车总指标将由目前的 15 万辆下调至 10 万辆,预计后续新能源小客车的指标难以有明显上升,提供的增量有限。同时虽然大家对于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的申请表现积极,166万个指标早已申请完毕,甚至提前预定 17年的1万多个指标,但与指标申请的火爆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今年109日,北京市个人及单位新增上牌纯电动小客车仅为 1.63万辆,远低于已发放出的6万个指标,10月已出现近4000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作为弃号重新进行分配。 

        而深圳、上海两地今年新出的补贴在力度上较之前也有了明显的退坡。总体来看,目前新能源汽车在个人消费者中的推广还处于起步阶段,后续随着补贴的下调,预计短期内很难再带来明显的增量。 

 

        新能源汽车想要完成销售目标需从运营端取得突破。由于客车领域整体的市场规模有限,且最易突破的公交市场上新能源车的增量占比已经很高,后续空间已经不大,所以想要达成新能源汽车到 2020 年实现 500 万辆存量的目标,需从目前新能源车占比还比较低的乘用车和专用车领域取得突破。而前面已经分析过,个人消费者市场短期内难以取得明显进展,而能够快速上量的运营端无疑成为了消化新能源汽车后续增量的最好选择:1.新能源车用于运营具有成本优势;2.政府容易对出租车、公车、环卫车、物流车等领域施加影响,快速上量;3.创新形式众多,包括融资租赁、分时租赁等,空间广阔。 

 

        从政策上来看,国务院、发改委、交通部等部门均提出了相关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在运营端的应用,包括扩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物流、公车等领域新台汽车的应用比例,鼓励在公共服务领域探索融资租赁模式、在个人使用领域探索分时租赁、车辆共享等模式。 

 

        新能源汽车运营市场广阔,空间巨大。我们粗略测算了一下在运营端新能源汽车潜在的市场空间,截至 2015 年年底,新能源车在出租车、公交车、物流车存量中的占比仅为 0.5%14.3%0.6%,预计在分时租赁/网约车中的占比更低,其潜在市场空间达到千万辆级别。我们预计 17 年在运营市场快速发展的拉动下,新能源专用车、三电+运营、换电模式以及新能源车运营端均具有投资机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交出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小米2024年全年总营收达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大增41.3%。其中,第四季度表现尤为突出,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83亿元,同比激增69.4%。

2025年04月04日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3月10日,乘联会发布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68.6万辆,同比增长79.7%,环比下降7.8%;1-2月累计零售143.0万辆,同比增长35.5%。

2025年03月12日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2025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94万辆,同比增长25.8%,环比下降35.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2025年02月13日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2月9日晚,兵装系多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公告,长安汽车、长城军工、哈飞动力、建设工业、华强科技、中光学和湖南天雁同属兵器装备集团旗下七家公司均称,兵器装备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商讨重组事宜。兵器装备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对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5年02月11日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同时发布公告,均提及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2025年02月11日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2025年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新国标》)已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2025年01月16日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1月9日,乘联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国内汽车零售将达2340万辆,同比增长2%,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辆,同比增长20%,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7%。

2025年01月11日
预计2025年1月我国汽车市场将进入销售淡季

预计2025年1月我国汽车市场将进入销售淡季

2025年1月3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显示: 2024年12月份汽车消费指数为70.3,较上月下降,预期2025年1月份销量较2024年12月有所下降。

2025年01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