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能源汽车最后8个资质将花落谁家?

  导读:新能源汽车最后8个资质将花落谁家?在此之前,新能源汽车遵循的是7年前颁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投资进一步升温,乱象丛生。于是,工信部在管控方面首先出手。

  继发改委对《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后,工信部也出台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管控措施。
  2016年8月12日,工信部公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对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准入和产品准入条件进行了修订。
  在此之前,新能源汽车遵循的是7年前颁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投资进一步升温,乱象丛生。于是,工信部在管控方面首先出手。
  所不同的是,原来的“规则”升格为“规定”,政策效力进一步提升。
  意见稿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类。
  删除了2009年版准入规则中的“混合动力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类别产品。原来,使用铅酸电池的电动车的相关规定也未出现在规定中。这种调整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等文件保持一致。
  在企业准入方面,意见稿提升了准入条件。按照规定,审查条件将有17项具体条款,其中有8项为否决条款,只要超过2项未达标,则该企业就不被准入。
  其中,第二章准入条件及管理中,第六条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条件第(三)款规定:
  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所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障能力、售后服务保障能力,同时还应满足相应的常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则的要求。
  同时,对企业技术研发、试验测试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并提出现有企业应根据规定进行改造,并于2年内完成审查,现有产品改造缓冲期为半年。
  对比原来的规则,意见稿取消了企业应掌握车载能源、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三项“核心技术”之一的要求,调整为应具备整车控制系统技术的开发能力以及车载能源和驱动系统的集成、匹配能力,并相应增加或提高了设计计算、仿真分析、试验验证等方面的要求,控制系统的开发成了必要条件。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这个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将会加强在标准法规、产品开发、市场运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统筹协调。将来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汽车与税的结合,将会有利于市场的调控,也有利于监督管理。
  与此同时,意见稿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从目前的三类(整车企业、自制自用底盘改装类企业、购买底盘改装类企业)调整为两类(整车企业、购买底盘改装类企业)。再次限制提升了限制门槛。
  整个意见稿对国内大型汽车集团较为有利。《意见稿》明确指出,下属企业可共用集团的部分能力,但应当符合《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一旦申请获批,企业将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合法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并享受相关补贴。这意味着,那些拥有集团背景的新能源车企与没有背景的中小型企业差距将进一步拉开。
  这并非固定不变,限制条件同样严苛。意见稿第二十五条规定:
  在本规定施行前已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告》资质的U整车、改装客车、特种作业类专用车生产U企业,应当进行改造,并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 6 个月内报送满足本规定的审查计划,并于 24 个月内完成审查。逾期未完成审查的,暂停生产、销售有关新能源汽车产品。
  据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介绍,工信部的目标是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门槛。其中,新建立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商数量控制在10个。目前,已有北汽新能源和长江汽车获得准入资质。换言之,新的生产资质仅剩8席。
  对生产资质的争抢,会变得更加激烈。
  按照统计,在现有119家整车企业中,约有三分之二数量的企业可达到条件;现有85家自制底盘的改装类企业中,10%可达到条件。
  难题留给了新能源汽车的新进入者。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互联网企业涉足汽车制造及其资质取得的问题。现在涉足互联网汽车的企业已经远远超过8家,这决定了必然会有参与者被迫推出这场角逐。


资料来源:搜狐网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以旧换新政策拉动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动自行车销售总额达247.7亿元 超840万消费者收益

以旧换新政策拉动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动自行车销售总额达247.7亿元 超840万消费者收益

7月3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成为关注焦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介绍,该项政策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在促进消费、改善民生、助力行业发展及提升安全水平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2025年07月05日
风神股份拟定向增发支持巨型工程子午胎扩产 国内轮胎企业纷纷加码产能布局

风神股份拟定向增发支持巨型工程子午胎扩产 国内轮胎企业纷纷加码产能布局

6月12日,风神股份(600469)披露正在筹划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拟募集资金用于“高性能巨型工程子午胎扩能增效项目”建设。根据公告,公司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发行数量不超过总股本的30%。

2025年06月14日
中国领跑全球电动汽车市场 2025年全球销量有望突破2000万辆

中国领跑全球电动汽车市场 2025年全球销量有望突破2000万辆

5月15,国际能源署(IEA)14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显示,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而中国在生产和销售方面均保持领先地位,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核心驱动力。

2025年05月17日
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拉动我国汽车消费升级 补贴申请量已破1000万份 新能源车占比超53%

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拉动我国汽车消费升级 补贴申请量已破1000万份 新能源车占比超53%

5月12日,中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自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补贴申请量已突破1000万份。截至5月11日,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103.5万份,置换更新219万份。

2025年05月14日
中国智能汽车渗透率三年翻番 智能化座舱占比超七成

中国智能汽车渗透率三年翻番 智能化座舱占比超七成

汽车行业的报告指出,中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汽车市场渗透率增长迅猛,已从2021年的23.5%跃升至2024年的57.3%,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70%,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此外,新车装载智能化座舱持续攀升,中国市场新车装载智能化座舱达73%,全球市场为58%,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重要趋势。

2025年04月21日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交出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小米2024年全年总营收达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大增41.3%。其中,第四季度表现尤为突出,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83亿元,同比激增69.4%。

2025年04月04日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3月10日,乘联会发布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68.6万辆,同比增长79.7%,环比下降7.8%;1-2月累计零售143.0万辆,同比增长35.5%。

2025年03月12日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2025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94万辆,同比增长25.8%,环比下降35.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2025年02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