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大众新宝来被曝不装防撞钢梁 为节约成本泡沫代替

       导读:大众新宝来被曝不装防撞钢梁 为节约成本泡沫代替。资料显示,防撞钢梁是用冷轧钢板冲压而成的U形槽,与车架纵梁连接,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防撞钢梁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重要安全装置。
参考:《
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15-2020)

       近日,“中国汽车消费报道”节目组对价格在10万元左右的日系车、德系车、美系车、欧系车、韩系车等18个车型的车尾防撞钢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汽大众新宝来一个车型,车尾省掉了防撞钢梁,使用泡沫来代替,而北京现代朗动和东风悦达起亚K3的车尾防撞钢梁是工程塑料的材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消费报道”节目组在5年前调查老款宝来(2012年12月前上市的)时,老款宝来车尾是有防撞钢梁的,而且调查的另外几款德系汽车都有防撞钢梁,而被调查的几款日系汽车却普遍没有安装防撞钢梁。
  资料显示,防撞钢梁是用冷轧钢板冲压而成的U形槽,与车架纵梁连接,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防撞钢梁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重要安全装置。
  既然被称为是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为何厂家会如此不重视?
  第一道防线
  其实,一汽大众新宝来并不是唯一一款没有安装车尾防撞钢梁的汽车。
  中国汽车质量网的质量投诉数据显示,自2014年起至今,东风日产轩逸、东风风神、东风日产骐达、东风日产阳光、东风日产骊威、东风日产逍客、长安福特嘉年华、一汽大众捷达、一汽大众速腾、上海大众桑塔纳都存在未安装防撞钢梁的投诉。
  同时,记者也发现某些投诉车主已经收到了东风日产的厂家回复,“已经上报,请等待工作人员联系处理”。
  “目前10万元以下的合资品牌,80%的车型车尾没有防撞钢梁,比如:一汽大众新捷达、上海大众新POLO、新桑塔纳都没有车尾防撞钢梁,而10万元以上的合资车型,只有一汽大众新宝来一款车没有车尾防撞钢梁。”参与“中国汽车消费报道”、浙江电视台《小强实验室》节目录制的汽车专家汪英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汪英来对记者说:“每辆汽车都应有防撞钢梁,汽车在撞击的过程中,通过防撞钢梁能将撞击的能量逐级地进行削减,这是汽车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这一道防线没有的话,汽车的驾驶舱框架在撞击时的撞击力就会非常大。”
  “防撞钢梁能够在汽车受到撞击时起到作用。首先,在车身后围板将车身左右后纵梁连接的基础上,增加了后防撞梁的连接,提高了车身扭转的刚度,提升了汽车在极限工况下车身抗扭转的能力。”飞灵汽车网分析师Kimi对记者表示。
  Kimi对记者指出,其次汽车在发生低速碰撞时,能有效的保护后纵梁、后围板、后地板钣金的损伤,加之螺栓机械连接的防撞梁,可以减少维修成本。在掀背门车型中,后防撞梁设计位置的合理,还能在低速碰撞中保护尾门钣金的损伤。
  为节约成本不安装防撞钢梁
  “汽车车尾防撞钢梁目前没有标准可以依据,因此目前汽车车尾防撞钢梁存在和使用的材质,仅仅靠的是汽车厂商的道德约束。”汪英来对记者表示。
  汪英来对记者分析,“一根防撞钢梁的成本大约在200元左右,我们按2014年大众新宝来全年销售22万辆来计算,仅车尾防撞钢梁一项,一汽大众就省下4400万元左右。如果我们从新宝来2012年12月上市算起,两年多的时间,仅减配车尾防撞钢梁一项,一汽大众就获得了一亿元左右的利润”。
  汪英来接着对记者指出,绝大多数的韩系车车尾使用的是工程塑料钢梁,工程塑料梁的成本在几十元左右,而像一汽大众新宝来车尾减配防撞钢梁,变成泡沫后,成本只需10元左右。
  “一般来说,汽车售价越高,防撞钢梁材质越好,厚度越厚,比如奥迪A6L车尾防撞钢梁的厚度是一般轿车的4倍左右。”汪英来说。
  汽车评论员丁华杰对记者指出,汽车厂商选择不安装防撞钢梁是为了通过减配增大空间,对于安全性的损伤肯定存在。“如果采用好的材料,优化设计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安全性,但是对于紧凑A型汽车来讲,出于成本的考虑,不会用太多的新材料和新工艺。”
  另外,汪英来还认为是由于目前我国执行的汽车碰撞测试标准过低,只有正面和侧面的碰撞标准,而追尾的碰撞标准几乎“无法可依”,因此纵容了汽车厂商偷工减料。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智能汽车渗透率三年翻番 智能化座舱占比超七成

中国智能汽车渗透率三年翻番 智能化座舱占比超七成

汽车行业的报告指出,中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汽车市场渗透率增长迅猛,已从2021年的23.5%跃升至2024年的57.3%,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70%,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此外,新车装载智能化座舱持续攀升,中国市场新车装载智能化座舱达73%,全球市场为58%,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重要趋势。

2025年04月21日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交出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小米2024年全年总营收达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大增41.3%。其中,第四季度表现尤为突出,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83亿元,同比激增69.4%。

2025年04月04日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3月10日,乘联会发布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68.6万辆,同比增长79.7%,环比下降7.8%;1-2月累计零售143.0万辆,同比增长35.5%。

2025年03月12日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2025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94万辆,同比增长25.8%,环比下降35.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2025年02月13日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2月9日晚,兵装系多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公告,长安汽车、长城军工、哈飞动力、建设工业、华强科技、中光学和湖南天雁同属兵器装备集团旗下七家公司均称,兵器装备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商讨重组事宜。兵器装备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对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5年02月11日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同时发布公告,均提及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2025年02月11日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修订版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2025年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新国标》)已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2025年01月16日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7.5% 预计2025年零售将达1300万辆 零售渗透率达57%

1月9日,乘联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国内汽车零售将达2340万辆,同比增长2%,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辆,同比增长20%,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7%。

2025年01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