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3D打印迎首份国家计划 汽车零部件是重点推广领域

        导读:3D打印迎首份国家计划 汽车零部件是重点推广领域。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目前已经运用于多个行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是3D打印技术重点推广领域。“3D打印技术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应用于模具制造与产品研发设计阶段。
参考:《
中国汽车零部行业发展态势与竞争战略研究报告(2015-2020)


        3D打印产业迎来了首份国家级发展推进政策。
        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的《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简称“《计划》”)对外发布。《计划》提出2016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30%以上,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目前已经运用于多个行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是3D打印技术重点推广领域。“3D打印技术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应用于模具制造与产品研发设计阶段。欧美国家应用这些技术较早,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这项技术发展前景非常好,是对传统零部件制造工业的颠覆。”华曙高科副总经理吴晨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加快零部件3D打印技术发展
        在汽车零部件制造、整车开发过程中需要对汽车外形、内外饰件造型进行设计、评审和确定,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制定车灯、座椅、方向盘和轮胎等零部件快速成型件。此外,对于整车开发过程中产品设计可靠性的验证环节,3D打印技术可以在设计前期制作样件验证,降低设计风险,减少研发成本。这是3D打印技术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应用的优势,而《计划》的发布有望加快3D打印技术与零部件研发跨界联合,使该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
        据了解,3D打印技术优点在于可以为复杂结构金属零部件免去开发开模环节,缩短新品开发周期,节省出更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此外,3D打印技术可使金属零部件的力学性能和精度达到锻造件的指标,保证汽车零部件对于精度和强度的要求。
        吴晨涛表示,现阶段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而非创造大国,制造应该积极推广科学有效的路径扭转当前的局面,而3D打印就是其中一个可靠的办法。《计划》发布非常及时,解决了3D打印如何与各行各业有效结合的发展难题。同时,刺激零部件企业能够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积极创新,也为3D打印在零部件行业应用带来广阔的市场。
        2012年,3D打印在我国开始产业化,但该技术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推广初期,几乎没有整车厂和零部件制造商愿意采用这项技术。吴晨涛介绍,2014年相关政府部门开始在行业内调研,到2015年《计划》正式发文,业内制造商对3D打印认知逐渐提升,部分企业实现对3D技术认知到应用的过渡。“3D打印带来了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的革新,带来了商机,《计划》会刺激这一新兴行业在未来5~10年飞速发展。”吴晨涛自信地说。
        ■材料缺乏是发展瓶颈
        虽然国内已有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刹车连杆、刹车片、车灯、线束等复杂的结构件用于研发使用。但相比欧美国家,3D打印在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应用发展刚刚起步,而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是材料缺乏与行业认知低。
        材料已经被视为3D打印产业发展的拦路虎。为此,《计划》提出要将3D打印与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重要细分领域分门别类地进行跨行业联合,突破一批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到2016年,实现钛合金、高强钢、部分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等专用材料的自主生产,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吴晨涛介绍说:“当前市场上的化工材料有一万多种,而能够应用于3D打印技术的却只有50多种。材料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可以突破,很多企业正在积极研发新材料。例如,巴斯夫集团正在针对汽车内饰件的专业材料进行研发,不久更多汽车内饰件就可以应用到3D打印技术。”
        据悉,目前满足汽车零部件行业3D打印要求的材料有纯尼龙材料、矿纤复合材料、碳纤材料、玻璃微珠复合材料等。采用较多的是尼龙粉末材料,其具有色泽稳定、抗氧化性好、尺寸稳定等优点,成品后期喷漆效果好。
        彼牧公司汽车事业部3D打印经理王弄璋认为,行业细分化、打印材料的突破与丰富将有利于3D打印技术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更好、更快发展。3D打印零部件材料种类显著增加,意味着零部件制造成本或在三到五年内大幅下降。未来,整车以及零部件领域对3D打印技术需求是非常大的,或许会有更多的3D打印零部件实现产业化。
  ■行业认知较低
        3D打印技术在行业内的认知度仍然较低。
        在这个整车与零部件制造商疯狂压缩成本、提高利润、以量取胜的时代里,一项新技术能否立竿见影地让企业看到效益和利润,成为该技术可否推广的重要衡量标准。对此,吴晨涛略显失望:“3D打印缩减的研发费用、开发周期是隐形的,并非能够马上带来实际生产效益,因此3D打印在零部件行业推广仍十分困难。”
        王弄璋说:“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对3D打印认识不深,企业内没有可以对接3D打印技术的部门,这增加了对零部件、整车企业推广3D打印技术的难度。一台3D打印设备价值上百万元,如果没有及时可预见的效益,一般企业很难认可这笔投入。”
        不过可喜的是,随着3D打印技术的深入,目前已有上汽、大众等部分整车企业联合零部件企业制作汽车内外饰件的3D产品。这说明制造商们已经开始接受3D打印技术。《计划》的发布将促使汽车制造企业能够抛开传统加工生产思路,运用科技创新思路,把3D打印与汽车行业联系起来,完成体系创新。“如果政府能够协助行业建立一个有效平台,把高校、企业与零部行业联合,则可以快速有效推动3D打印技术在零部件行业的应用与发展。”吴晨涛如是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又迎新政! 规范性政策持续落地促进我国汽车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又迎新政! 规范性政策持续落地促进我国汽车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2024年2月8日,为健全和完善我国汽车金融公司风险监管体系,强化分类监管,引导汽车金融公司专注主业,大力促进汽车消费,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我国金融监管总局制定发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金规〔2024〕1号,以下简称《评级办法》)。

2024年03月14日
轮胎行业:本土企业的崛起 外资企业的落没

轮胎行业:本土企业的崛起 外资企业的落没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

2024年03月07日
我国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重构

我国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重构

与德国等国家相比,我国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行业起步较晚,外资企业占据着主导地位。不过,随着本土企业技术水平及研发能力不断加强,国产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产品竞争力提升,近年来,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未来有望重构行业竞争格局。

2024年02月29日
我国汽车胶管行业:需求带动发展 产品轻量化、高性能化、环保化将成趋势

我国汽车胶管行业:需求带动发展 产品轻量化、高性能化、环保化将成趋势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汽车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汽车胶管产品正朝着轻量化、高性能化、环保化等方向不断稳健发展。

2024年02月23日
新能源汽车带动车载电源需求增长 产品呈集成化、高压化、多功能化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带动车载电源需求增长 产品呈集成化、高压化、多功能化发展趋势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容,我国车载电源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进一步推动其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车载电源市场规模已增长至246.5亿元,2022年其市场规模在300亿元左右,预计2027年车载电源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

2024年02月20日
氢能源汽车企业齐头并进,革新氢燃料电池技术抢占氢能源汽车市场

氢能源汽车企业齐头并进,革新氢燃料电池技术抢占氢能源汽车市场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也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加速开发利用的一种清洁能源。

2024年02月18日
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和轻量化发展为我国汽车注塑模具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和轻量化发展为我国汽车注塑模具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在近些年我国汽车产量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23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011.3万辆,同比增长9.3%,而汽车的增长也带动了汽车注塑模具的增加,再加上当前推行节能减排,支持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在此背景环境下,汽车注塑模具需求量也是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在2022年我国汽车注塑模具需求量约为31.17万套,

2024年02月05日
国内对低速电动车规范管理加强 多个企业开始转型或进军出口市场

国内对低速电动车规范管理加强 多个企业开始转型或进军出口市场

而除此之外,各地区政府也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对相关低速电动车上路进行监管和限制,所以在2018年之后,我国低速电动车市场下降,在2022年我国低速电动车行业市场规模为34.73亿元。

2024年02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