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1年1-9月卡车市场影响因素的分析

       内容提示: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227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4225亿元,同比增长32.0%,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影响卡车市场的两大主要因素是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法规环境,笔者多年研究发现,前者对中重卡市场需求影响较大,后者则对轻微卡市场需求影响较大。下面具体就这两大因素及其它相关因素对前三季度卡车各类车型市场需求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2011-2015年中国重卡产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经济放缓是引起1-9月中重型卡车市场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三季度GDP同比增幅为9.1%,创下自2009年四季度以来八个季度新低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1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20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比上年同期减缓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呈现逐季回落态势(如图表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34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54795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135557亿元,增长9.0%

       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1-9月都处于增长回落状态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227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4225亿元,同比增长32.0%,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8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774.4亿美元,同比增长24.6%,比上年同期回落13.3个百分点。前3季度进出口规模已经超过2008年全年2.56万亿美元的水平。其中,出口13922.7亿美元,增长22.7%,比上年同期回落11.3个百分点;进口12851.7亿美元,增长26.7%,比上年同期回落15.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071亿美元,收窄10.6%。

       由上显见,因为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的增速回落,进而带来公路货运量、公路货运周转量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放缓,最终引起半挂牵引车市场的暴跌,使得牵引车销量下降幅度远大于重卡整体行业,成为引领中重卡乃至整个卡车市场下降的先锋。

       新政新法规的推出是导致前三季度轻微卡市场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

       “汽车下乡”等刺激政策的退出

       2010年的最后一天,财政部公布了《关于汽车下乡政策到期后停止执行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到期后停止执行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中说,我国自2009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汽车下乡”政策,对农民购买微型客车、微型载货车、轻型载货车以及将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报废并换购微型载货车、轻型载货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2010年12月31日政策执行到期。同时,汽车以旧换新、汽车购置税减征等政策也于同一天停止执行。

       毫无疑问,以上刺激轻微卡消费的有关政策的全面退出是导致1-9月轻微卡市场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

       N1类(3.5吨及以下)汽油卡车国Ⅳ标准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受此影响,6、7月份轻微卡市场观望气氛浓厚,销量环比大幅下降。从现在来看,标准的执行并不到位。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各地掀起“百日治超”等公路治理运动,不少省市对超载超限违法行为加大了惩罚力度。由于各地执行力度不一,导致很多运输用户在《条例》实施前后的6月与7月持币观望。8月中旬以后,随着中央与各地政策方向的日益明晰,用户对轻量化牵引车的需求有所释放,进而带动了重卡市场的环比反弹。

       CPI创新高,各种成本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7%。如图表15,今年6月份以来,各月CPI同比一直维持6%以上的高位。伴随着CPI的高涨,成品油价格、原材料价格、人力资源价格、过路过桥费等各种成本均在上升,今年以来上升幅度均已超过或接近20%。成本上升,使得多数卡车产品不得不涨价,从而直接抑制了新增购车的需求。

       出口市场增速大幅回落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回落,汽车出口市场的增速也同样大幅回落。1-9月国内汽车累计出口总计61万4030辆,同比增长59.76%,比上年同期回落17.03个百分点。其中卡车出口累计22万2821辆,同比增长35.23%,比上年同期回落12.1个百分点;半挂牵引车出口累计16847辆,同比增长31.26%,比上年同期回落131.16个百分点。另计算可知,1-9月卡车出口比重(即出口量占其当期销售总量的百分比)为8.13%,比上年同期上升2.48个百分点。出口比重的上升是因为1-9月卡车国内销售总量下降造成的。

       同比基数高

       这是1-9月卡车市场同比增速回落的另一重要因素。因为2010年1-9月中国经济增长刚由高点开始回落(如图表14),当年一季度GDP增长11.9%创金融危机后的两年新高,再加上中国政府为刺激经济的4万亿投资的拉动,因此该期间的卡车市场极为火爆,由于同比基数很高,故今年1-9月,特别是二、三季度卡车市场的大幅下滑也就不难理解。

       以上分析了对前三季度卡车市场不利的影响因素,实际上,该期间下降幅度并不大,而且,重货整车、中货非完整车辆两大细分市场还有8%以上增长的良好表现。这期间对卡车市场有利的主要因素包括:(1)经济高增长下的商用车市场长期潜在增长。(2)“十一五”在建项目的续建,政府对城市、矿区、林区等栅户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全面启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地区公路、铁路建设等等,这些均刺激了重货整车,如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车等工程类和市政类车型需求的继续增长。(3)水力发电减弱,出现电荒,火力发电需求量上升,刺激了专用类车辆,如煤碳运输车、洒水车等需求量的上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智能汽车渗透率三年翻番 智能化座舱占比超七成

中国智能汽车渗透率三年翻番 智能化座舱占比超七成

汽车行业的报告指出,中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汽车市场渗透率增长迅猛,已从2021年的23.5%跃升至2024年的57.3%,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70%,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此外,新车装载智能化座舱持续攀升,中国市场新车装载智能化座舱达73%,全球市场为58%,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重要趋势。

2025年04月21日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小米总营收3659亿 增长35% 汽车业务成第二增长曲线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交出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小米2024年全年总营收达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大增41.3%。其中,第四季度表现尤为突出,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83亿元,同比激增69.4%。

2025年04月04日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飙升近八成 渗透率逼近50%

3月10日,乘联会发布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68.6万辆,同比增长79.7%,环比下降7.8%;1-2月累计零售143.0万辆,同比增长35.5%。

2025年03月12日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增近三成 季节性影响下国内零售渗透率偏低

2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2025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94万辆,同比增长25.8%,环比下降35.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2025年02月13日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汽车自动驾驶行业:国内外企业抢先布局 2025年市场将被点燃

2月9日晚,兵装系多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公告,长安汽车、长城军工、哈飞动力、建设工业、华强科技、中光学和湖南天雁同属兵器装备集团旗下七家公司均称,兵器装备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商讨重组事宜。兵器装备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对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5年02月11日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均筹划重组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1%

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同时发布公告,均提及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2025年02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