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汽车下乡补贴标准下月底出炉

中国投资咨询网讯 2月24日,一则《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出台的消息迅速在网络传播,消息称细则于2月9日出台,并于11日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

  来自权威渠道的消息显示,这并不是所谓的《细则》,而是在1月14日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文件正式下发。因为当时是以新闻形式播发的,并没有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各相关部门。

  虽然此次并不是汽车行业期待的《细则》,但是文件还是丰富了相关内容,对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的目标、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情况以及支持企业联合开发等作了具体的规划。

  当天,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胡春力透露,各个行业的振兴规划都没有细则,规划主要是制定大的原则,然后依靠具体部门去推动。这些具体措施分别在今年2月至12月期间内,由各个分管的部委出台或联合出台,并没有一个综合的《汽车调整振兴规划细则》。而行业最为关注的50亿元汽车下乡补贴将在3月底由工信部负责出台。

  整合集中度至90%

  1月14日由国务院原则通过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

  此次下发的文件则对此内容进行了丰富,提出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

  目前10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为83%,离目标还有7%的差距。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哈飞和吉利,这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782.01万辆。而只有上汽、一汽和东风的销量超过了100万辆。

  中信证券首席汽车分析师,要在规定的3年内实现上述目标,兼并重组是必然的行为,但这要看政府的力度,因为目前很多边缘企业的日子很不好过,这利于行业整合。

  要组建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排名前三的企业都有可能实施兼并重组,依靠市场增量短期内很难达到目标规模,但也不排除三大企业海外并购的可能。

  此外,提出的培育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也给排名前十家的汽车公司指明了方向,比如目前传言的北汽和福汽以及长丰,广汽和长丰,长安和中兴等重组消息或将不日公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说,这些都是属于结构调整的部分。同时有消息说,关于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的规定将来会更为细化,比如对收购资金的来源、地方政府税收问题、以及被兼并企业的资产处置及员工安置等都会给予具体的支持。

  “汽车行业集中度不高,政府确实希望能够兼并重组,但是目前汽车行业并没有出现大规模亏损,所以政策层面不会引导谁兼并谁。”胡春力透露,汽车业可以像钢铁业一样,重组兼并完全由企业自由结合。

  自主品牌冲击40%市场份额

  消息人士透露说,文件主要提出了8个目标、8个任务和12项重点措施。将来的具体措施都将围绕着这些内容制定,分别在今年2月至12月的期间内,由各个分管的部委出台或联合出台具体的措施。

  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培育汽车消费市场、加快老车报废更新财政补贴、清理公路收费、政府采购自主品牌比例、促进规范汽车消费信贷、规范二手车发展、加快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企业研发等。

  此外文件对自主品牌的发展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要求提升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至40%以上,其中轿车达到30%,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占销量的比例约10%。

  据统计,2008年自主品牌共销售130.8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92%,市场占有率较上年下降0.43个百分点。

  而今年1月,在减免1.6升以下小排量汽车购置税的影响下,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达到29.65%。同时为了支持自主品牌达到上述目标,在政府采购方面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强调优先购买新能源和自主品牌汽车,政府用车中的50%将要求是自主品牌汽车。

  著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说,依靠政府采购并不是长久之计,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是自主品牌的唯一出路,比如企业间可以联合开发、联合采购等,通过共享的平台实现快速做大做强。

  文件还指出,2009年汽车产销量超过1000万辆,未来三年平均增长率达10%。而在汽车产品的结构调整中,体现节能减排的要求,1.5升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0%,其中1.0升以下的小排量车达到15%;重型载货车占载货车的比例达到25%以上;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占乘用车销量总量的5%。

  民族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曹鹤说,根据上述导向,国家的税收、金融等政策将会向此方向倾斜,会对小排量汽车企业、新能源企业以及重卡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

  目前汽车行业关注的50亿元汽车下乡补贴政策,并没有在文件中体现,消息人士指出,具体的补贴标准将会在3月底出台。补贴的具体标准则是行业猜测的重点。

  姚杰介绍,此前根据家电下乡的标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了10%的补贴比例,但最终政府部门会不会照此出台还不清楚。目前农村地区销售的轻卡和微型车每辆价格在2-4万元不等,如果按照10%的补贴标准计算,那么购买一辆新车或可以补贴2000-4000元钱。

  曹鹤预计,由此可以拉动微面、轻卡等市场超过10%的销量增长,因为二、三线城市对此种车型的需求量很大。按照目前出台政策的力度,今年汽车产销肯定超过1000万辆,尤其是乘用车、轻卡、轻客等品种都会出现增长。“但是商用车可能会仍出现下滑。目前重卡行业正在等待的老车报废更新财政补贴尽快出台,或可以挽救商用车行业。”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又迎新政! 规范性政策持续落地促进我国汽车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又迎新政! 规范性政策持续落地促进我国汽车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2024年2月8日,为健全和完善我国汽车金融公司风险监管体系,强化分类监管,引导汽车金融公司专注主业,大力促进汽车消费,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我国金融监管总局制定发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金规〔2024〕1号,以下简称《评级办法》)。

2024年03月14日
轮胎行业:本土企业的崛起 外资企业的落没

轮胎行业:本土企业的崛起 外资企业的落没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

2024年03月07日
我国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重构

我国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重构

与德国等国家相比,我国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行业起步较晚,外资企业占据着主导地位。不过,随着本土企业技术水平及研发能力不断加强,国产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产品竞争力提升,近年来,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未来有望重构行业竞争格局。

2024年02月29日
我国汽车胶管行业:需求带动发展 产品轻量化、高性能化、环保化将成趋势

我国汽车胶管行业:需求带动发展 产品轻量化、高性能化、环保化将成趋势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汽车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汽车胶管产品正朝着轻量化、高性能化、环保化等方向不断稳健发展。

2024年02月23日
新能源汽车带动车载电源需求增长 产品呈集成化、高压化、多功能化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带动车载电源需求增长 产品呈集成化、高压化、多功能化发展趋势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容,我国车载电源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进一步推动其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车载电源市场规模已增长至246.5亿元,2022年其市场规模在300亿元左右,预计2027年车载电源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

2024年02月20日
氢能源汽车企业齐头并进,革新氢燃料电池技术抢占氢能源汽车市场

氢能源汽车企业齐头并进,革新氢燃料电池技术抢占氢能源汽车市场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也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加速开发利用的一种清洁能源。

2024年02月18日
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和轻量化发展为我国汽车注塑模具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和轻量化发展为我国汽车注塑模具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在近些年我国汽车产量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23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011.3万辆,同比增长9.3%,而汽车的增长也带动了汽车注塑模具的增加,再加上当前推行节能减排,支持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在此背景环境下,汽车注塑模具需求量也是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在2022年我国汽车注塑模具需求量约为31.17万套,

2024年02月05日
国内对低速电动车规范管理加强 多个企业开始转型或进军出口市场

国内对低速电动车规范管理加强 多个企业开始转型或进军出口市场

而除此之外,各地区政府也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对相关低速电动车上路进行监管和限制,所以在2018年之后,我国低速电动车市场下降,在2022年我国低速电动车行业市场规模为34.73亿元。

2024年02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