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
具体内容 |
支持蚕桑良种选育 |
加强蚕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建立科研机构、蚕桑基地、丝绸企业协作攻关体系,研发培育优质蚕品种和适合机械化的耐伐桑树品种。构建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发展模式 |
建设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 |
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在蚕桑主产区持续推动蚕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建立适合机械化作业、自动化操作的标准化蚕桑种养新体系,推广水肥一体灌溉、病虫害防控、桑叶选储保鲜、小蚕共育大蚕集中饲养等技术 |
探索推广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新模式 |
支持工商企业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发挥丝绸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等模式,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利用工商企业的技术、人才、服务、订单、资金等优势,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围绕资源开发、土地运营、技术服务、质量控制、资本运作等探索建立农村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新模式 |
培育推广全龄饲料工厂化养蚕模式 |
在浙江、江苏、四川、广西等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适时推广全龄饲料工厂化养蚕模式,推进传统养蚕模式创新变革。提升环境控制、生产管理、饲料生产及投放、病害防治等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
在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进下,我国蚕桑产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东部蚕区到西部蚕区、传统产业链到现代产业体系、出口为主到内外销并重的5个阶段,实现了蚕桑生产规模扩大、产值不断增长、多元化发展初见成效等成就。
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蚕茧产量超过日本,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蚕茧生产国。同时近八年多来,在市场需求以及国家政策带动拉动下,我国蚕桑规模化生产基地规模日益扩大,蚕桑产量也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但桑园种植面积由于人员缺失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桑园面积为1132.91万亩,同比减少4.39%;蚕茧产量为72.08万吨,同比增长6.16%。
与此同时,在2000年国家经贸委于提出的“东桑西移”战略以及2006年商务部开展的“东桑西移”工程双重作用下,我国东部地区蚕桑产业不断萎缩,西部地区快速发展。从2019年我国各省市蚕茧产量统计情况来看,西部地区-广西省产量遥遥领先其他省市,是第二名-四川省的4倍,为37.4万吨。
不过,我国蚕桑产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目前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如除了上述讲到的生产技术人员缺乏外,土地成本的上升以及基础条件的制约(地理条件、环境污染等)也是两大影响因素。因此,国家要以政策引导蚕桑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市场机制更趋完善。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蚕桑产业分析报告-行业竞争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