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指导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农户主体、规模适度、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示范引领基本原则,按照“发展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推介一批”的思路,加快培育出一大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生猪养殖是我国的传统行业,进入到2019年,受环保以及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呈下降态势。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8月,我国生猪存栏同比减少38.7%,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减少37.4%。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主要包括散养和规模养殖,而规模养殖主要有“公司+农户”和公司自养两种模式。
生产方式 |
农户散养 |
公司+农户 |
公司自养 |
主要特征 |
投资小 |
投资较大、投资主体多样化 |
投资大、投资主体单一 |
规模小 |
产量较稳定 |
产量稳定 |
|
饲养水平参差不齐,兽药残留难以控制 |
通常采用协议收购或委托代养两种方法与农户合作。 |
公司对养殖场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食品安全体系可测、可控、有效。 |
|
产量不稳定 |
通常采用“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回收”方式, 但需要公司对合作户有较强的管理、约束能力。 |
公司便于采用现代化养殖设备,生产效率高,但因资金需求大,规模扩大较慢。 |
由此可见,此次11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将给我国生猪养殖业提供发展机遇。预计随着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食品包括肉类及肉制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口味、营养等。信赖品牌、消费品牌,已成为市场发展的明显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不断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使得从事养殖业的农户数量不断下降,从而导致猪肉的供需格局严重失衡,与此同时,也为规模化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背景。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
|
政策的大力支持 |
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和人民群众菜篮子的供应都至关重要。 为了缓解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对生猪养殖业和居民的食物供应的不利影响,改善城乡居民的饮食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国家在区域发展、养殖模式、用地支持、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出台了诸多政策,鼓励生猪生产企业向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国家对农产品的出口也给予了很多政策上的优惠,出台了诸如出口退税、出口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出口贴息等政策,均为公司所从事的生猪产业经营与出口营造了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
国内猪肉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大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逐步改善,口粮消费继续下降,猪肉等畜产品消费持续上升,优质安全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未来,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肉类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散养户的退出为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
长期以来,农户散养是我国生猪养殖最主要的模式,养殖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对疫病的预测和防控能力不足,对猪场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在生猪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对使用抗生素等添加剂方面没有严格的规范措施, 容易引起食品安全事故。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环保监管的日益严格,散养户被迫退出生猪养殖市场,规模化养殖企业的优势日益明显。 |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