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口粮中最主要的消费品种。随着杂交水稻研究不断发展,我国杂交水稻的单产有了显著提高,2017年杂交水稻种子的制种面积为167万亩,较2016年同比增长2.45%。2017年的制种量为2.80亿公斤,较2016年同比持平,意味着2017年杂交水稻的种子产量未实现增产。受下游杂交水稻的去库存影响,我们认为,水稻种子接下来将进入去库存阶段,积累的高库存状况会得到改善。从水稻种子的结构来看,2016年两系杂交水稻产量为10616万公斤,需求量为10000万公斤;三系杂交水稻产量为17384万公斤,需求量为14000万公斤。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1970年以来,国际水稻研究所从9000份水稻品种和家系中,鉴定出10份耐盐品种,为水稻耐盐性品种选育提供了技术储备,并在1979年提出了水稻耐盐鉴定标准和方法。中国现有“海水稻”品种多为半野生状态,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农民种了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亚洲3.2亿公顷,而中国有1亿公顷(15亿亩)盐碱地,其中2.8亿亩可开发利用。我国盐碱地分布极为广泛,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东部滨海盐碱地、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土、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半荒漠内陆盐土、青海新疆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等。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水稻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海水稻早期亩产仅有100公斤,2016年秋姜会龙在宁波鹤浦镇试种的海水稻最高亩产600公斤,最低的是500公斤。2017年秋袁隆平主持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海水稻,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大大超出了预期。
海南南繁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在2018年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2018年首次在全国五个主要类型的盐碱地上同时进行千亩片的试验示范,就是为了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检验这176份海水稻材料的最终产量和品质。除了2018年试种的176种海水稻材料,在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尝试通过杂交的方式,将优良基因进行重新组合,来培育更多的海水稻材料,为今后提供更多的试验品种。
我国15亿亩盐碱地、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其中有2亿多亩是可以改造利用,这2亿多亩土地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虽然划定了18亿亩耕地的红线,但是在实际中却很难控制这条红线。而我国15亿亩盐碱地、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有着广阔治理和开垦的空间,尤其是海水稻研发团队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拓荒人”计划,计划在5至8年内,在全国推广利用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改造1亿亩盐碱地。
“拓荒人”计划如能推广成功,按照每亩土地改造成本1万元、可以拉动万亿级土地改良产业链。2018-2025年间盐碱地稻作改良市场将以54.9%的平均增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达到10715亿元市场规模。此外按照海水稻种每亩地100元、每亩产量500公斤、稻谷收入1400元计算,每年创造100亿种业销售收入,为农民增收1400亿元,海水稻产量将在我国水稻总产量中占比达到20%以上。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