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农药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
一边是合作社给农民喷农药,一边是农民到合作社做义工。两者之间的交换媒介并不是国家作为担保的货币,而是乡土社会熟人彼此认可的“工分”。在北京市房山区南河村,出现了一种新型互助形式——“以工换工”合作社,让可支配收入较低的农民,通过交换“活劳动”的方式,接纳规模化生产和绿色喷药等新的农业技术。北京市农业局植保站副站长郑建秋介绍说,“以工换工模式的优点一是减少直接投入;二是降低了专业化服务队成员劳动强度;三是增加了双方积极性。”“工分”一词虽然年代久远,但现如今在蔬菜病虫专业化防治方面,也搭上了“共享服务”的快车。针对这一话题,编辑特选刊两篇评论,供大家分享。一提到农业合作社,很多人都知道,那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模式。简而言之就是,通过集约化经营向农业生产及管理要科技、要效率、要效益。然而,由于加入合作社,会受到诸如携资金、土地等入股的门槛限制,加之对这一经营模式的成败也存顾虑,把很多农户挡在了合作社之外。
很显然,房山区南河村打造的这一“以工换工”合作社,相较于传统的合作社,在经营上更灵活更具可操作性。说白了,他们就是针对分散经营的农户,专门提供蔬菜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更可赞的是,他们为了化解农户在购买这一服务上的捉襟见肘,才适时推出“以工换工”这一模式。
其实所谓的“以工换工”,指的是在专防队为农户提供服务时,不收取任何费用,只是到了后期,专防队需要人工进行栽苗、吊秧、整地等农事时,再由接受过服务的农户用劳作时间换回。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用劳作时间换回”,也没有时间限制,今年做不到,明天还可延续。同时,由于每个农户种植的作物不同,各家栽苗、喷药、摘果的时间也就不同,这就注定让这一互助,在农户穿插闲暇中变得更加可行。
综上所述,让我们不难看到,他们这种无门槛、无风险操作,会让更多农户乐于接受,愿意加入到合作社行列。这无疑会带来雪球效应,大大助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破解一家一户“小作坊”经营,难以搭上农业现代化快车的尴尬。另外,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解决的不止是劳动强度和效率问题,更伴随着提质和降低作业成本,是送给农户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蛋糕。
当然,房山区南河村打造的“以工换工”合作模式,也具有一定局限性。比如,它只适用于熟人社会,并且要有一定诚信基础。再如,它也只适用于农闲时节无其他营生可做的人群,一旦他们有其他营生,或觉得其他营生的收入比“以工换工”还合算,那么这一合作模式就会受到冲击,甚至是夭折。因此看来,它只适用于特别区域、特别人群,注定是小范围运作,不具备大面积效而仿之、推而广之的潜能和属性。但是即便如此,这一做法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起码他们这一因地制宜的探索,会让我们脑洞大开,有助于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内部引领和挖潜,超前补齐农业新技术推广和普及这一短板。
资料来源:统计局,观研天下XLF整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