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预亏上限接近2016年虾夷扇贝的营收被疑为财务“洗大澡”三个月前曾称虾夷扇贝抽测正常

        对于獐子岛的虾夷扇贝时隔三年再度存货异常,2月1日早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成立灾害应对工作小组,并组织开展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分析。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海鲜行业产业市场竞争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1月30日晚间,獐子岛预计2017年净利润亏损5.3亿元-7.2亿元。数据显示,獐子岛2015年虾夷扇贝营业收入为7.57亿元,2016年为7.53亿元。獐子岛此次预亏上限7.2亿元,已经接近公司2016年虾夷扇贝的全部营业收入。

        预亏上限接近2016年虾夷扇贝的营收

        公开资料显示,獐子岛岛民主要从事海上捕捞,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以来,獐子岛一直以集体经济的模式存在。1998年,獐子岛所属的长海县推行产权制度改革时,獐子岛成为全县唯一一个依然保留集体经济体制的乡镇,而周围的海洋岛、大长山、小长山等岛屿,都把海域承包到个人。对岛民来说,他们既是獐子岛的股东,又大多是公司的职工。

        “公司上市后,觉得公司发展还挺好的,但没想到两次扇贝消失。”獐子岛一位职工告诉新京报记者,对于扇贝消失,一方面自身觉得可疑,想要对外发声,但又害怕说多了伤害公司。此外,公司现在已经明确要求不能接受采访。

        公司1月30日晚间发布的公告显示,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可能对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或核销处理,相关金额将全部计入2017年度,预计可能导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亏损。公司预计2017年净利润亏损5.3亿元-7.2亿元。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獐子岛此次预亏上限7.2亿元,已经接近公司近年来虾夷扇贝的全部营业收入。数据显示,獐子岛2015年虾夷扇贝营业收入为7.57亿元,2016年为7.53亿元。

        根据獐子岛2016年年报,獐子岛曾以48.5万亩海域使用权(评估价值为206881.76万元)及养殖产品(2425万枚虾夷扇贝,评估价值为7274.00万元)作为抵押物,取得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长海支行长期借款6.98亿元。

        据此计算,该公司每枚虾夷扇贝评估均值为2.999元,据此评估值,若按照最高亏损7.2亿元计算,这相当于獐子岛2.4亿枚虾夷扇贝“消失”掉了。

        被疑为财务“洗大澡”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资深市场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一些上市公司在第一年发生亏损,并预计第二年也无法扭亏,为了避免被ST等,往往会通过大额计提的方式将亏损集中在一年,从而方便在下一年把包袱甩掉。“不排除獐子岛也采取类似的手法。避免被ST。”上述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大幅计提,獐子岛在2014年亏损11.9亿元、2015年再度亏损2.43亿元。因连续两年亏损,股票于2016年被ST。为保壳,獐子岛在2016年通过放弃79万亩不适宜虾夷扇贝底播的确权海域、向控股股东出售子公司等方式,实现净利润7959万元,成功在披露2017年年报后摘帽。

        目前,獐子岛债务率已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013年,獐子岛负债率仅为54.07%,2014年发生扇贝消失后,负债率一跃上升至76.29%。2015年升至79.75%,2016年略微下降,负债率为75.60%。

        清晖智库创始人、经济学家宋清辉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如果参照獐子岛2014年经验,不排除獐子岛债务率再度跃升。

        三个月前曾称虾夷扇贝抽测正常

        1月30日晚间,獐子岛公告称,公司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

        獐子岛在2月1日公告中称,公司在1月31日进行的盘点及减值测试相关工作主要为:成立灾害应对工作小组。保障存货盘点及原因分析工作快速推进等。

        其次,獐子岛与海洋专家、年审会计师共同修订盘点计划,盘点点位增加超过一倍,相应增加盘点船只、公司盘点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监盘人员,以增强盘点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公司组织开展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分析。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7年10月25日,獐子岛公告称,公司于2017年9月26日启动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活动,并在10月18日完成全部计划调查点位的抽测工作。

        公告显示,本次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涉及2014-2016年底播预估到2017年10月末未收获的海域面积135万亩,调查点位120个。根据抽测调查结果显示,公司底播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的风险。

        宣布无异常后,2017年12月23日,獐子岛公司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进展情况公告。公告显示,和岛一号基金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其中,和岛一号基金减持计划最早从2017年11月13日起开始实施,分别于11月17日,12月18日和12月19日依次按比例减持,合计减持199.85万股,减持金额1612.39万元。这并非獐子岛首次出现扇贝消失。

        和岛一号基金有獐子岛的多位内部员工参与。根据獐子岛2016年8月10日公告,公司员工参与认购“和岛一号证券投资基金”,认购金额不超过7500万元,其中董事、监事及高管拟认购不超过2500万元。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ZTT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工信部与林草局联合推进“宽带林草”建设: 到2027年全国林区网络覆盖率将达90%

工信部与林草局联合推进“宽带林草”建设: 到2027年全国林区网络覆盖率将达90%

9月2日,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工信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宽带林草”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实现全国林场(所)驻地4G/5G网络通达率达到90%,显著提升人口聚居区、重点防火瞭望塔等关键点位的网络覆盖水平,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内的核心区域基本实现宽带网络覆盖,穿越林区和草原

2025年09月05日
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我国耕地保护将进入法治化、精细化新阶段

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我国耕地保护将进入法治化、精细化新阶段

9月1日,自然资源部与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公布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部备受关注的部门规章已正式对外发布,并确定自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入法治化、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

2025年09月02日
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实现增长 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亩大关

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实现增长 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亩大关

8月22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早稻生产呈现面积稳中略减、单产提高、总产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国早稻总产量达到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08月27日
聚焦高质量发展 我国辣椒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在遵义成功举办

聚焦高质量发展 我国辣椒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在遵义成功举办

8月19日,以“黔椒兴业·辣享世界”为主题的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贵州遵义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旨在汇聚政府、产业、学术、研究及企业多方力量,构建高效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我国辣椒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5年08月21日
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在我国问世育种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在我国问世育种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8月12日,中国科学家在智能育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研究员领衔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

2025年08月13日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7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强在会上表示,工信部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和要素支持,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2025年07月31日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就我国肉牛奶牛养殖业最新发展态势进行权威解读。数据显示,在经历近一年的养殖亏损后,当前我国肉牛养殖已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奶业纾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5年07月19日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6月16日,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决定自2025年起开展为期三年的品种全链条管理专项行动,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农作物品种同质化问题,培育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为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种业支撑。

2025年06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