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不过,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还不健全,存在基础设施总体薄弱、信息不对称、产销组织化率偏低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稳步提高,农业和宏观经济的互动性增强,农产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更加紧密,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短板愈加凸显。
在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陈丽芬看来,目前,农产品流通领域存在着供给效率低、供给结构失衡、制度供给不完善等短板。补齐短板,实现农产品流通设施的标准化是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居民居住分散、运距长、交通条件差、物流车辆返空率高等导致物流成本高,物流快递往往止步于乡镇。加上农业生产基地缺乏冷藏冷冻设施,不具备就地初加工、仓储的条件,农民自销不仅损耗大,也很难享受加工分级、错峰上市等增值效益,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我们一直在谈的农产品问题,关键不是种子研发,也不是种植,而是运输和销售。”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农产品丰产不丰收最主要的痛点出现在流通环节。农产品如何‘卖’比如何‘种’更重要。农产品发展要实现质的改变,首先在流通环节就需要实现‘惊险的一跳’,在运输和销售端拉长利益链条。其中,农村电商对农产品的流通是一种强有力的补充,它拓展了农产品原有的销售渠道。”张玉玺强调道。
日前发布的《电子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加大城乡之间仓储配送、冷链物流等和农林地区物流服务站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创新发展双向畅通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鼓励企业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大力发展分布式区域物流配送中心,积极探索城市共同配送、众包物流、社区自提等电子商务物流新模式。鼓励骨干快递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健全仓储、冷链、运输、供应链管理等能力,加快向综合性快递物流运营商转型。“此前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合力推进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建设有利于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投资机制,补足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指出。
商务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也曾表态指出,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提质增效。针对农产品流通遇到的瓶颈问题,提出“推公益、强冷链、促互联”三位一体思路,大力提升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一是积极推动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发展,建立从批发到零售的公益性体系。二是强化农产品冷链流通体系建设。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加强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完善冷链标准体系,营造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三是创新开展农商互联。召开全国农商互联启动会,建设农商互联地理信息平台,围绕“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以电商为核心,打造上联生产、下联消费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条。四是拓宽金融支持渠道。会同国家开发银行,利用开发性金融支持全国农产品骨干网建设。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