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种植业:结构调整培农业绿色之本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通过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我国种植业正向着一条新的道路迈进——

  2016年已近尾声,这一年,不仅粮食产量稳定在高水平,种植业还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米改豆”“粮改饲”引领种植业结构调整,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提升种植业科技水平,化肥农药零增长促进种植业绿色发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让疲劳的耕地开始有“喘口气”的机会……广袤田畴的这些变化留在了每个农民和农业工作者的心中。

  调结构打出“组合拳”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认为,在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之后,农业面临推动力减弱、制约因素增多的困难,存在品种结构矛盾和质量效益偏低的情况。调整农业结构,抓住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使农产品(12.350, -0.08, -0.64%)供给在数量上更充足、质量上更契合需求,使农业资源利用方式更有效、生态环境更友好。基于此,种植业结构调整要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

  调结构不是盲目地调整,要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适应性地调、生态保护地调、有保有压地调,要宜减则减,宜加则加。当前我国小麦、稻谷供求基本平衡,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供求缺口逐渐扩大。因此,要调减籽粒玉米,扩种市场需求大的大豆、马铃薯、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等。农业部提出,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增加4000万亩。

  “改得对不对,市场说了算;改不改得动,农民说了算”。为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整合32.5亿元资金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部还组织专家制定了10多个种植结构调整的技术意见,为农民开展结构调整和粮改饲进行技术培训。

  有力的政策让敏锐的农民尝到了甜头。黑龙江省克东县大海现代农机合作社的2.5万亩耕地,有1.8万亩种大豆,让理事长邹德海感到欣慰的是今年有两份补贴可领:“大豆亩产200斤,能卖360元,大豆目标价格补贴和玉米大豆轮作补贴有280元,这样一亩地的毛收入有640元,保证不赔,价格再高点还能赚更多。”

  提质量增强竞争力

  质量效益是产业发展的生命之基。近年来,种植业生产取得显著成效,但竞争力仍然不高。水果、茶叶、蔬菜面积持续增加。截至2015年,水果面积1.92亿亩,茶叶面积4100多万亩,蔬菜面积3.3亿亩,均位居世界第一。但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产品竞争力也不强,导致近年来进口不断扩大。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提高种植业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对农业增收至关重要。今年,农业部以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为抓手,促进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提质增效。一批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被确定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整建制推进县,集中力量攻克一系列技术瓶颈,集成标准化、可持续技术模式,示范带动大面积增产增效。各地还加快推进园艺作物“三品”提升,促进品种改良,促进品质改进,促进品牌创建,让果菜茶提质增效。

  “三品”提升让果茶在农民致富路上发挥了更大作用。湖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介绍,湖北已累计改造低产低效果茶园65.8万亩,建设精品果园和高效生态茶叶示范园29.2万亩,实现了单产提高、品质提升。“品种改良后,好的1斤能卖到4元多,之前1斤只能卖到1元。”宜昌市晓曦红柑橘合作社理事长张仁俊对此深有体会。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果茶产业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实现“三提高”,即提高产品质量效益、产业竞争力和绿色发展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效益,加快品种改良,推进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科技创新,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模式。提高绿色发展能力,推广绿色防控、有机肥、配方施肥,改善果园、茶园生态环境。

  转方式农业更绿色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农业既对自然生态环境有很强的依赖,也对其产生明显影响。过去,为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主要靠资源高强度开发来支撑,导致资源环境的弦绷得越来越紧。“新账不再欠,老账逐步还”,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绿色发展、永续发展。

  绿色发展一方面要“减”,化肥、农药要实现减量增效。今年,农业部选择200个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启动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据统计,全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近16亿亩次,秸秆还田面积8亿多亩,有机肥施用面积3.8亿亩次,绿肥种植面积4800万亩,农用化肥用量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接近零增长,部分省份出现负增长。农业部还在全国创建600个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减少农药使用量9000多吨。

  绿色发展另一方面要“休”,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今年,国家率先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开展轮作试点,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区、湖南重金属污染区和西南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休耕试点,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目前已先期启动616万亩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今后3年至5年,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国家财力和粮食供求状况,将适时研究扩大试点规模。

  河北省深州市榆科镇下博村是季节性休耕试点村之一。村民石福林有20亩地,过去他收完小麦种玉米,现在只种玉米,因此领到了每亩500元的季节性休耕补贴。小麦耗水大,生长期又降雨少,需要打井抽水灌溉。以前种两茬,他老感觉地力不够,就多用化肥。以前光种玉米就需要100斤化肥,现在减到了80斤。

  推进节水农业也是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今年我国在华北、西北和西南11个省(区、市)建设11个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集中示范展示水肥一体化模式2.16万亩。在北方8省区开展旱作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已推广1700万亩小麦节水品种,每亩节水100立方米以上,效果非常显著。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在我国问世育种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在我国问世育种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8月12日,中国科学家在智能育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研究员领衔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

2025年08月13日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工信部三举措推动食品工业升级 助力农产品消费提质扩容

7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强在会上表示,工信部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和要素支持,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2025年07月31日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我国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红利和市场调节作用下行业迎新机遇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就我国肉牛奶牛养殖业最新发展态势进行权威解读。数据显示,在经历近一年的养殖亏损后,当前我国肉牛养殖已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奶业纾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5年07月19日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农业农村部启动三年专项行动 严控农作物品种同质化

6月16日,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决定自2025年起开展为期三年的品种全链条管理专项行动,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农作物品种同质化问题,培育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为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种业支撑。

2025年06月18日
中国首家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获批 种业质量管控迈入新阶段

中国首家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获批 种业质量管控迈入新阶段

6月13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近日批准成立国内首家专业马铃薯种薯认证机构,标志着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作物种子认证体系,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6月16日
夏粮收购启动 预计2025年新季收购量达2000亿斤 部门提出积极引导市场化收购

夏粮收购启动 预计2025年新季收购量达2000亿斤 部门提出积极引导市场化收购

5月20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随着小麦陆续开镰收割、油菜籽零星上市,全国夏粮收购工作已准备就绪,即将全面展开。作为全年粮食收购的首战,夏粮收购事关农民利益和粮食市场稳定。初步预计,今年新季夏粮收购量将达到2000亿斤左右,其中小麦约1700亿斤,早籼稻约250亿斤。

2025年05月2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推动种业自主创新突破等多项重点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推动种业自主创新突破等多项重点任务

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并提出加快种业自主创新突破等多项重点任务,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2025年04月09日
再生稻产业发展迎来明确方向 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再生稻产业发展迎来明确方向 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2025—2030年)》(以下简称《导引》),为再生稻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导引》提出,将围绕品种、农机、技术、基础保障、政策支撑等方面制定再生稻全产业链问题清单,指导各地进一步抓好再生稻生产,力争到2030年全国再生稻面积新增1000万亩左右,进一步增强我国水稻生

2025年03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